秦力真(1914~2007年),原名秦香斋,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北漳淮乡北内漳村人。中共冀县(今冀州区)县委早期负责人。《百度》载:他“是中国著名外交官,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极大贡献。”
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冀县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刘少奇秘书。建国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秘书长,外交部处长、副司长、司长。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1962年至1983年先后在挪威王国、赞比亚、瑞典、新西兰4个国家担任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曾赞誉他是“杰出的外交战士”。
他毕业于驻冀州的河北第14中学,少年求学时,就走上了革命道路。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投身抗日洪流,任抗战报纸《战报》主编,后被任命为中共冀县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后去了西柏坡,曾任冀南区党委抗战史料编纂委员会委员,并参加联合国救济总署解放区救济分会工作。
他生前一直关注着家乡。1984年至2005年间,几次回冀州探望故乡。他病逝后,其夫人李华文、女儿秦小梅和女婿李肇星(我国外交部原部长)遵其遗嘱,为其母校个人投资30万元、捐献一批图书,建起“秦力真图书馆”,为培养家乡的青年才俊做出贡献。
附:秦力真夫人李华文
李华文(1916~~2005),生于河北省南宫县,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她在北内漳村参加了救亡工作。她当时在村里担任小学教员,常常在学校教学生唱爱国歌曲,讲爱国道理。由于表现突出,她第二年就成了村里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全身心地投入了抗日救亡活动。
她与秦力真结婚后,生过6个孩子,因缺医少药夭折2个,上面还有公公婆婆,家庭负担很繁重。
她除了家务和教书外,积极传达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发动群众参加八路军,组织支前,救护负伤掉队的八路军指战员……睡觉时还要把手枪放在枕头底下,时刻防止鬼子、汉奸的暗杀跛坏活动。曾有人半夜里从房子外面扔进大石头块,或用烂纸做的样子狰狞的人头,恐吓威胁这位女党员、基层干部。
她尊重群众、联系群众,严格要求自己;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冀县妇女主任后,依然在村里和农民一起生活,和一个普通游击队战士、劳动妇女没什么两样。
后来其丈夫先后到了西柏坡、北京,她留在村里工作、照顾家庭。穿的是河北乡下的土布衣裳,偶尔进城探亲,不少人劝她换件城里的衣裳,她说:“不用。土布衣裳穿惯了,舒服。”直到1949年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后,她才被调到北京,任北京市东城区房管处党支部书记。乡亲们常说:“她当‘官太太’时间挺长,却没有一点儿官气。”
她作为大使夫人先后4次出国常驻。在使馆里,她从不干政。每次提级,她都以自己是大使夫人为由,说其他同志更辛苦,主张先提拔别人。她从不计较个人的级别、待遇,而经常在会上会下谈论别的同志的优点和长处。到1983年,这位参加革命45年的党员离休时,仍是副处级,在外交系列里是二秘。周围的女同志说:“在我们这些女同志中,华文同志在国外时间最长,但却沾染的洋气儿最少,从一位拿枪的女战士、拿粉笔的女教员,变成了优秀的女外交官。”
1999年开展“三讲”教育和2004年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她和其他老同志一样,认真写了思想汇报,检查自己的缺点,对自己提出了加强学习和进一步团结群众等工作目标,甚至还用颤抖的手工工整整地给党组织写信,提出关于关心和帮助年轻同志成长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