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36平方公里的广袤热土,7年的砥砺耕耘。在滁州东南的地平线上,一座产业新城正迅速崛起。厂房楼宇拔地而起,交通路网编织经纬,公园绿地百花竞秀……中新苏滁高新区正用自己全新的面貌,向人们展示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起步开拓,经风成长,长足奋进,在创新中不断提升,在改革中奋力发展。历经7年建设,中新苏滁高新区已经变成一座欣欣向荣、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滁州乃至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平台。
宏 图 绘 就
在滁宁之间、清流河畔
打造一个跨省合作平台
2011年11月20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峰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主要领导汇聚一堂,共商协作发展大计。在这个会议上,江苏和安徽两省领导共同决定,通过复制、升级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在长江北岸、琅琊山麓打造一个升级版的工业园。
苏滁大王公园
中新苏滁高新区,由此横空出世。高起点、高规划,新的园区不但要复制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还要在此基础上整体提升,致力于打造一座现代化的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区、高新产业集聚区、现代化商务新区,成为国内工业园区的标杆。
蓝图绘就、势如破竹。三年成邑,五年成都。7年的时光,中新苏滁高新区从规划入手,从拆建起步,从招商起跳,从空白起家,主动汲取长三角发展动能,搭上一体化发展“顺风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园区成功获批安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2018年连续三年进入安徽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30名。
数据是枯燥的,却勾勒出了园区激昂澎湃、奋发向上的音乐符点。今年1—8月,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同比增长20.5%、25%、37.2%、178%、81.4%、48.6%。在区域发展的版图上,中新苏滁高新区不仅成为苏皖两省跨江、跨省合作的典范,更成为了地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平台。
奋 楫 扬 帆
以产带城、以城兴产
奋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工业发展是一个产业园区永恒不变的主题。中新苏滁高新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220余个,协议引进资金超550亿元,竣工投产企业近100家。7年来,园区始终把招大引强、招外引新作为“一号工程”和首位任务,围绕“高端、品牌、外资”,开展全方位、全球化招商,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园区已拥有苏州星恒电源、中国台湾达亮电子、美国普立万新材料、美国安特普新材料等一批知名企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营养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要素加快集聚。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
在长三角区域加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创正成为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新苏滁高新区主动作为,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创新载体。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园区获批滁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与中国航天二院合作共建钟山院士工作站;与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建材研究院合作建设研发中心;签约引进国家首批众创空间苏大天宫科技孵化园项目;北京云谷天汇集团投资建设灏谷人工智能孵化产业园;北京华普亿方创业大学签约落地。
道益精密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康能电气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赢创医疗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约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精美家电、国电京润在安徽省股交中心科创板挂牌;大禹防水、长久专用车申报安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胜华波汽车电器申报安徽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轩凯生物、寒锐钴业开展院士工作站组建工作。
千 帆 竞 发
强服务、快建设、早见效
展现“苏滁速度”
2017年4月签约,7月开工建设,次年5月,总投资3亿美元的达亮电子项目封装车间正式投产;不久前,园区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星恒电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正式投产,从动工到投产,10个月,再度刷新“苏滁速度”。
新商务中心
高效率建成投产的背后,离不开企业“时不我待”的发展热情,更离不开园区的大力支持。“园区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丝毫不逊色于苏州工业园区,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轻型电动车动力锂电池的全球No.1。”星恒电源(滁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春波说。
项目就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园区管委会成立了专门帮扶班子一揽子抓到底,从前期审批到开工建设再到竣工投产,全方位跟踪服务,随到随办、特事特办,帮助解决了物料短缺、用工短缺等问题,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大大提升了企业效率。
一直以来,园区全面打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优良营商环境。按照“四个一”帮扶工作思路,即“一个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责任招商部、一个直接责任人”,先后成立了9个招商部,在园区企业帮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为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定制式帮扶方案,全程服务,一帮到底。
针对企业帮扶工作,积极探索推行“四六工作法”,实行“必到项目现场,必到问题一线,必到企业车间,必到上级部门”的工作机制,坚决做到“态度再好一点、理由再少一点、思路再清一点、动作再快一点、工作再细一点、创新再多一点”,对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逐个梳理,建立台账,实施销号管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投资建设及生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产 城 融 合
打造一座高颜值、高品质、
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交通路网是承载园区发展的基础。园区内初步形成了以徽州路、中新大道、滁州大道、苏滁大道、九梓大道5条道路为主骨架,以苏州路、杭州路、常州路等6条道路为支线,以大王郢路、中新二三五路、泉州路等11条道路为网络的交通格局,实现了园区与主城区、城南政务新区的无缝对接。此外,去年开工建设的滁宁城际铁路将在园区内设立站点。
琅狮大桥
目前,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18平方公里实现基础设施“九通一平”,建成道路、河道100公里和绿化200万平方米;铺设供热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总长度分别达到10公里和140公里,建成3座开闭所,110千伏珠江变电站开工建设,累计开发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园区经济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能否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关乎产城融合发展的后续动力。园区围绕“医、学、住、行、购”等城市要素,奋力推进融合发展。这意味着,在中新苏滁高新区,不仅有创业和奋斗,还有美好的生活。
园区先后引进建设了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苏州国际外语学校苏滁校区、上海兰卫高端医学检验检测中心、安徽济民医疗集团旗下特色专科医院等、东昇湖大酒店……累计建成蓝白领公寓、标准化厂房、邻里中心、安置房、国际商务中心、学校、医院、酒店等综合服务设施20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商品房260万平方米。
以“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思路,引进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城市物业、地理信息、人力资源四大核心管理品牌,实现管理服务无缝对接。推行城市管理物业化,以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道路保洁、绿化亮化等29项功能一体化管理。建立人口、法人、地理信息三大库,加快智慧园区建设进程。
现在,园区正积极谋划扩区工作,把扩区工作作为今明两年的头号工程,为园区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