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聚焦新能源汽车整车、特种专用车、零部件和后市场,实施集群发展、补链强链、创新引领、开放协同、金融优化、应用升级六大工程,加快集聚一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重大项目,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智造生态、服务生态、人才生态、文化生态、资本生态和开放生态,建设具有滁州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为加快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实施“六大工程” 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格局
集群发展工程。充分发挥各地产业发展优势,聚力打造“两基地、三集群、一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开展汽车零部件引育计划和“专精特新”、优势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百亿项目攻坚专项行动,编制产业链招商地图,着力引进一批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力争50亿元以上大项目招引年年有突破。
补链强链工程。制定《汽车产业强基任务表》,滚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产品攻关项目,推进汽车领域三首推广应用;明确整车、特种专用车、关键零部件、后市场等各领域主攻方向和目标,加快推进全市汽车产业规模迈上千亿级新台阶;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深化“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鼓励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等。
创新引领工程。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大格局,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的产业创新平台以及专业化、综合性中试基地、检验检测、试验认证等平台;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加强与国内汽车产业重点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对接合作,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重大创新团队等。
开放协同工程。深度对接上海、苏州、南京、合肥等汽车产业优势区域,共同打造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依托省际新型功能区和合作园区,共同打造跨区域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标杆;支持骨干企业持续扩大出口规模和开拓海外新市场;加强汽车产业与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鼓励发展汽车销售、维修维护、改装美容、二手车、汽车租赁、金融保险、汽车文化等后市场服务等。
金融优化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开展产业链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活动;优先支持汽车领域企业制造业项目贷款融资贴息;谋划申报专项债,加大对汽车领域支持力度;甄选优质企业开展上市梯度培育,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支持已上市汽车领域企业实施再融资;组建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服务汽车产业发展和“双招双引”重大项目建设等。
应用升级工程。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系列活动,加大促消费力度;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公务用车,除特殊用途等因素外,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加快凤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回收拆解市场发展;支持定远与中国汽研院加强汽车综合试验场项目合作;组建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投资运营公司,一体推进市、县、乡三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
强化“三大保障”为全速推进产业发展赋能添力 加快统筹推进。成立滁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等相关市级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统筹研究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点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人员专班推进。各部门密切协作,结合职能分工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细化落实举措。各地落实属地责任,加强与本行动方案的战略协同与政策衔接,完善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加大政策保障。贯彻落实国家、省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各级财政牵头筹集资金,与国家、省级政策合力支持全市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产业重大项目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依法足额予以保障,重大项目的要素资源争取省级予以单列。提升交通、电力、燃气、给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水平,科学布局人才公寓、学校、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督导激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跟踪监督省指导意见和市行动方案执行情况,按季度进行调度,推动落地落实。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行业形势分析。建立执行情况评估机制,对排名前列的予以适当激励,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奖励。
下一步,滁州市将全力构建以滁州经开区、苏滁高新区为核心,全椒、天长、南谯、来安、凤阳、明光、定远、琅琊多地协同的汽车产业布局,形成整车、特种专用车、零部件、后市场多位一体,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汽车发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