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祖国70周年华诞、庆六一幼儿院暨延安第二保育院成立74周年,大型红色原创话剧《马背摇篮》创演工作于2018年12月24日正式启动,并将于2019年6月在北京公演。该剧将再现“马背摇篮”光辉历史、弘扬无私奉献”摇篮精神”,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政治工作局、军事科学院政工研究院等大力支持。一部优秀经典话剧的呈现离不开实力强大的主创团队,而这部剧的灵魂人物,就是一位坚持用艺术传播正能量的女性——桂莹。
桂莹在晚会现场指挥工作
桂莹(又名:钮祜禄·疏槐),满族实力制片人,策划人,导演。作为钮祜禄氏家族的后裔,桂莹自幼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腹有诗书气自华,她以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灵感及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参与策划、制作、执导了众多重量级大型涉外演出活动:G20元首特使协调人晚会、亚投行开幕式演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故宫演出、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开闭幕式等。作为有着海外背景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创作者,桂莹还积极参与策划执导了一系列海外华侨的大型文化活动,如每年一届的“文化中国·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海外华人新春联欢会等,还经常在她策划的晚会现场倡导公益,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她倡议发起“向抗战老兵致敬”慈善捐款活动并得到多方响应,为抗战老兵募集现金及慰问品。她最喜欢木心的一句话:“人不能辜负了艺术的教养”。这就是她做艺术的思想基础,也应该是她要筹划做这部红色·话剧《马背摇篮》的初衷。
桂莹、山河、王荣起、张国梁四位主创在晚会现场
桂莹与编导在晚会现场
采访中得知:半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六一幼儿院曹院长相识,并参观了六一的陈列室,了解了延安第二保育院那段光辉的历史,保育员和战士奉命护送革命后代历时两年零十个月行程三千多华里艰苦卓绝的大转移中,始终践行着“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的豪迈誓言。弘扬“摇篮精神”,宣传红色文化,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让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话剧语言艺术了解中国,知道自己的根所在,是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于是一部大型红色原创话剧《马背摇篮》,在她的脑海中开始呈现,并于2018年12月24日正式启动创演工作。
超强的执行力是她这些年做出非凡成绩的先决条件。凭借多年的制作经验,桂莹认为《马背摇篮》还要找一位有着部队生活体验、最好对那一段历史非常熟悉的导演共同担任。经过反复思考,她请来了自己的好友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新中国第五代导演杨和平老师,杨导的父亲是电影《龙须沟》的著名导演冼群,电影《啊,摇篮!》的导演谢晋是他的老师,从资历、阅历和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她认为杨导做这个剧的导演更为合适。导演确定了,接下来军旅作曲家董京安、军旅作家刘巍、视频李竞、舞美陶象驹、灯光马博等业内的大腕们,在她的发动下纷纷加入这激情迸发的团队,除了源于大家对她能力的信任,同时也被她讲述马背摇篮的故事而打动。
桂莹带领部分主创延安采风
为了能生动还原那段光辉岁月,使剧目真实感人,桂莹决定亲自带领主创人员奔赴延安第二保育院的诞生地小砭沟体验生活,探寻保育院的足迹,挖掘创作素材。她说:“我很感谢六一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信任,感谢老艺术家们毛泽东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老师、朱德的扮演者王伍福老师的倾情助力,感谢我的团队,他们都是艺术领域的翘楚,平日工作活动非常繁忙,但大家都毫无怨言的为这部剧的制作加班加点,履行着艺术家的承诺。光剧本的创作在我和导演的一次次否定中就已经修改了八稿,历时半年多,音乐、舞美、灯光的创作上也是精雕细刻,力求用真实但不失孩子眼中写意的故事情节、舞台设计和震撼的音乐,还原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同时剧组还有众多年轻的幕后工作人员为此剧默默的奉献着......”最后这位负有使命感的女性激动地说:“时代给于了我们一个传承革命精神的伟大命题,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摇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社会赋予艺术创作者的责任。我们力求打造出一台既忠于历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国庆献礼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