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清楚垃圾该如何分类?对垃圾进行分类后,哪些可回收利用?”近日,璧山区河边镇人大组织区、镇人大代表在河边镇浸口村展开了一场垃圾分类宣传动员会,而这样的场景只是河边镇浸口村推进垃圾分类的一个片段。
浸口村作为河边镇农村垃圾治理提升试点。璧山区河边镇人大组织辖区内的区、镇人大代表,积极深入农户开展宣传――垃圾分类的标准、意义及环境保护等,着重从实际出发,给群众示范各类垃圾的分类。确保浸口村做到“村民参与、科学分类、考核保障、回收再生”的垃圾分类处理。
为主动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处置的习惯,浸口村给村里每一户村民发放了分类垃圾桶。此外,为了让垃圾分类简单易学,区、镇人大代表通过举办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培训,发动党员和志愿者上门教学。同时,通过张贴墙画、宣传栏、插标牌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垃圾分类收集的基本常识,使村民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的意义,将“要我分类”转变为“我要分类”。
说起容易做起做。垃圾分类推行没多久,保洁员就反应一些村民只是把垃圾扔在垃圾箱旁边,并未按要求分类。
“为此,村里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分类工作考核办法,村辖区内的区、镇人大代表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日常巡查和监督考核,并将分类情况纳入整洁庭院评比当中,建立公示栏,每月公示考核得分情况,并将得分高的纳入红榜,得分最低的纳入黑榜。”璧山区人大代表、浸口村党支部书记雷飞剑告诉记者。
浸口村为了将易腐垃圾能够回收利用,率先建起了阳光堆肥房。保洁人员用清运车将易腐垃圾箱里的的瓜果烂叶等垃圾送入堆肥房,经过一段时间便可转化为绿色有机肥,有需求的村民便取走用于农田施肥。此举不仅解决了易腐垃圾污染的问题,还让垃圾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如今的浸口村,环保垃圾桶沿着道路整齐摆放,排水沟渠垃圾清理一空,乡村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村民们在区、镇人大代表的的引领下,由被动变自觉,将垃圾分类形成日常习惯。
同样,在璧山区河边镇其他村(社区),辖区内的区、镇人大代表也在积极开展宣传发动等工作,助推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