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和组成部分,以人民法院的名义制作和发布判决、裁定。人民法庭的干警,离群众最近、最了解民意,他们在基层化解大量民间纠纷,胸怀对百姓的大爱,诠释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真谛。
为展示基层人民法庭风采,河北衡水中院推出“人民法庭风采”专题栏目,对11家基层法院的人民法庭进行集中报道。今天,为大家带来深州市人民法院护驾迟人民法庭风采展示,一起来看看吧。
“小法庭”唱响法治护航“好声音”
——深州市人民法院护驾迟法庭
护驾迟法庭是深州市人民法院的六个派出法庭之一,坐落于深州市护驾迟镇,辖区有四个乡镇,乔屯乡、护驾迟镇、榆科镇、大冯营镇,辖区内人口共计11万余人。法庭内8名工作人员,组成两个审判团队。护驾迟法庭坚持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倡导形成“调解纠纷前靠、审判关口前移”的“双前”纠纷化解理念,各项指标位居全院前列,近两年先后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二等功、被深州市人民法院授予先进人民法庭等荣誉称号。成绩代表过去,辉煌属于未来。护驾迟法庭面对荣誉,不骄不躁,果敢地进行再创业。
谋惠民之策——让群众体验法治力量
树高叶茂源于根深蒂固,社会和谐在于源头解纷。人民法庭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它的基层解纷功能有效发挥便于人民群众及时感受到公平正义。一方面,护驾迟法庭工作中主动对接乡镇党委、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尝试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动府院联动的常态化运行。另一方面,护驾迟法庭运用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基层民事纠纷中的独特作用。出现纠纷,参与诉前调解;发现问题,主动提前介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护驾迟法庭举全庭之力,解决群众诉求,化解涉诉涉访难题,力争成为当地守护和谐发展的“平安符”。
2021年12月,护驾迟法庭主动联系当地乡干部及镇政府,通过多次实地勘测、查找历史资料、“地头调解”等方式,成功调解一起历时十几年之久、涉及两村的土地纠纷,有效平息了地方隐患,获得一致好评。
行便民之举——让村民感受法律温度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 当事人出行极为不便,护驾迟法庭坚持依托“云法庭”等线上平台开展疫情期间日常工作,探索互联网工作新模式,做到战“疫”工作不停歇,诉讼庭审不掉线,诉源治理不中断。“云法庭”打破了传统法院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将司法服务载体和触角向最需要的地方延伸。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至今,护驾迟法庭共计网上开庭108件、网上调解532件,用最短的时间去解决纠纷,用最快的方式去处理矛盾,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公平正义永远都是必须捍卫的底线;法庭搬到了云端,但司法依然扎根于人民中间。云上庭审温暖了民心,赢得了民意,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解为民之忧——让百姓享受司法红利
身在一方乡土,服务一方百姓。护驾迟法庭利用法庭工作人员“老中青全覆盖”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法庭干警白会卿在该法庭工作时间长、调解经验丰富、情况熟、人缘好、靠近一线等优势,让他作为本庭作为专职调解员,培育本庭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基层法治力量。同时,健全“非诉在前、诉讼在后,有纷必调、有诉必理”的“诉调链”,推动形成诉讼与非诉讼方式无缝融合、诉与调无缝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让人民群众低成本打官司,高效便捷解决纠纷,尽享司法改革红利。两年来,护驾迟法庭受理案件759件,结案718件,其中,通过多元解纷机制调解案件223件。
2022年4月,深州法院护驾迟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涉精神病患者不当得利纠纷案件。鉴于此案的特殊性,调解员白会卿为化解矛盾纠纷,先后两次到精神病院向被告的主治医生了解被告病情,并调取了被告的治疗记录,确定被告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后,通过村委会联系上了被告的父亲,满头白发的老人提交了被告的残疾证,残疾证中载明其父亲是被告的监护人,并说明了被告近年来接受治疗的情况和家里的困难现状。在法庭调解下,原告愿意负担该案所有诉讼费、保全费等相关费用,并额外支付1000元给被告方作为补偿,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护驾迟法庭里的8名干警,年龄层从60后跨越到90后,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因为共同的职业和理想聚集到了一起。虽然职位有所区分,但大家每天同吃同工作同学习同劳动,其实已经成为一家人了。法庭变得越来越好,也是大家共同经营的成果。现在的护驾迟法庭,已经成为8名干警温暖的家。“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护驾迟人民法庭将一如既往地将工作重心向基层延伸,戮力同心、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实现新发展,努力打造深州市人民法庭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供稿:深州市人民法院
编辑:办公室 徐浩
审核:办公室 卢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