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拥有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是皖北地区经济中心。
蚌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蚌埠市风景秀丽,名胜荟萃,市东龙子湖风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蚌埠作为皖北文化产业中心,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如禹会遗址、汤和墓、双墩遗址、双墩春秋墓、教会建筑旧址、垓下遗址、明皇陵、中都城、龙兴寺等国家级历史名胜。
蚌埠拥有雄厚的工业技术和产业基础,拥有玻璃、聚乳酸(PLA)新材料、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创新之城 材料之都”。
蚌埠市特色产品及特色文化(部分)简介:
怀远石榴:安徽省怀远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怀远石榴子白莹澈如水晶,果实大如碗,皮黄而透红,粒精赛玉米,明洁如珍珠,肉肥核细,汁多味甘。2010年2月,怀远石榴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怀远白莲坡贡米:白莲坡贡米产于怀远县茆塘乡(今白莲坡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沱湖螃蟹:产于五河县,属于长江中华绒鳌蟹系,沱湖螃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具有膏丰肉满、味道鲜美、入口香甜、营养丰富的特点。
固镇石雕茶壶:采用产于灵璧县的磐石(又名八音石)等雕刻而成,其形体古朴淳厚,大小结构与紫砂壶无异,造型别致,做工考究,璧薄如币,叩之声加磐,视之洁如镜,堪称"壶中极品"。石雕茶壶制作十分讲究,要经过选石、开料、内雕、切割、粗雕、精刻、抛光等八、九道工序,多为手工、半手工精心雕镂而成。造型可与著名的宜兴紫砂壶媲美,天然纹理色彩丰富,质地凝重坚实,且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固镇石雕茶壶现已开发出5个大类、120多个品种,并远销到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固镇花生:是固镇县著名的特色作物,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含油量高达50%,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还用于印染、造纸工业,花生也是一味中药,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固镇, 有"中国花生之乡"的美誉。农民家家户户种花生,全县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万亩左右。近年来,该县把做大做强花生这一优势产业作为一项战略决策来实施,稳步延展的"产-加-销"产业链,不仅架起农民致富的"金桥",也使该县跃入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安徽油料生产第一大县。
蚌埠玉雕:安徽省蚌埠市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系以各种玉石为原料的雕琢工艺品,造型奇特,雕工精细,质地细致,色泽鲜艳,温润光洁,玲珑剔透。主要产品有炉、瓶、人物、花卉、鸟兽等五大类、数百个品种,龙顶五环炉、玉雕球、天然瓶、仕女等最为名贵。蚌埠玉雕,始于1949年,源于蚌埠玉雕艺人用琥珀玉雕制成的《链条瓶》。1958年建成蚌埠玉雕厂后,扩大生产,并经过创新,使这一艺术制品更加绚丽。蚌埠玉雕取材于翡翠,碧玉,珊瑚,玛瑙,孔雀石,岫玉等原料,利用其自然形态和色泽,经过镂空雕琢,制成千姿百态,晶莹瑰丽的人物或花鸟鱼虫等。一批仿古玉器产品,为蚌埠玉雕锦上添花。
固镇牛肉:“老任桥牛肉”作为固镇的知名品牌,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享誉大江南北。它主要出自于固镇县任桥镇桥东村,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清朝时一任姓尼姑化缘架了一座石桥,因此,人们就把这座桥称为“任桥”。而桥东村的回民按照伊斯兰民族习惯,都擅长牛羊屠宰,主要牛肉为主。在耕种土地的同时,杀牛也成了桥东人的主要生计,任桥车站称任桥,桥东则被称为“老任桥”,同此,由他们宰杀出的牛肉也就被称之为“老任桥牛肉”了。肉块清爽,入口易嚼而又不失劲道;汤汁浓厚,口味甘醇,饮后齿颊留香。食客品尝以后,都要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称之为人间美味,不可多得。许多外地人慕名而来,食后满意而归,并相互传颂,从而使“老任桥牛肉”声名远播,享誉大江南北。
烧饼夹里脊:安徽蚌埠著名的传统小吃,初创于九十年代安徽省属蚌埠市。烧饼夹里脊就是由烧饼、里脊肉、酱料等组合而成的一种小吃。它是现代蚌埠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仅因为其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性,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蚌埠饮食融合、演变、创新的特点。
蚌埠小龙虾:蚌埠著名特色小吃,小龙虾因体型比其他淡水虾类大,肉也相对较多,及肉质鲜美之原因,而被制成多种料理,都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蚌埠小龙虾花样繁多,有油焖大虾、麻辣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鲜锅、香辣小龙虾、啤香小龙虾、蒜泥小龙虾、咖喱小龙虾、红烧小龙虾等。蚌埠小龙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且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肉内还富含镁、锌、碘、硒等,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塞。
禹会遗址:古称"禹墟",经碳14测定遗址距今4100年。遗址之上,早年还存在着与大禹相关的遗迹。禹会,是因史书中记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而得名,相传是大禹为治水而会诸侯的地方。
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距今有7000多年。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证据。双墩刻符可以说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于中国文字乃至整个人类文字起源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5月双墩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墩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螺蚌壳等,种类繁多,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画符号和泥塑艺术品。这些陶器纹饰简练,手法粗犷、写实中有夸张,风格神奇怪异,很有原始艺术的趣味和神秘感。多数刻画有符号、图画,或者含有符号的组合图画。符号基本上都刻画在陶碗的圈足内,仅有少数符号刻画在碗的腹部或其他器物的不同部位,其中有大量逼真的象形动物刻画符号,以鱼纹、猪纹为多,还有鹿、蚕、鸟、虫。还有狩猎、捕鱼、网鸟、养蚕、种植等内容,仿佛一幅幅"连环画"。
垓下古战场:俗称霸王遗址,在今固镇濠城境内,霸王城史称"垓下",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垓下,刘邦一举摧毁项羽楚政权。垓下战役奠定了汉王朝400多年历史,汉字、汉语、汉文化、汉民族均由此得名。这次战役规模空前,在中国和世界战争史上影响深远,被专家们称为"东方滑铁卢"。民间广为流传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动人凄美的故事均出于此。是楚汉相争最后决战的战场遗址,被誉为世界七大古战场之一。
目前史学界已基本认定:现实中的"垓下村"就是历史上的"垓下",而整个古战场的范围应该是以此为中心,分布于现在的泗县、灵璧、五河、固镇等县交界处的方圆百余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上。因此这些地方都有"霸王城",灵璧县境内不仅有"霸王城",附近还有韩信吹箫台,虞姬墓等。这些县的县志均有垓下之战的记载,足以说明当时战争规模之大和分布之广。
南北地理分界线:蚌埠市位于淮河中游,秦岭---淮河一线,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近年来,秦岭-淮河的一线城市为发展旅游业,提高城市知名度,纷纷筹划建设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标志,例如淮安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蚌埠的南北气候分界标志雕塑位于市区秀丽的龙子湖风景区,由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设计,高39.9米,伟岸挺拔,直指天际。中部八根钢管,蓝色四根指向北方,象征北方气候寒冷;红色四根指向南方,象征南方气候温暖。因蚌埠昵称珍珠城(简称珠城),中间一颗青铜珍珠则象征地处中国南北之间的蚌埠。顶端一条欲飞的苍龙,是腾飞的中国的象征,也与龙子湖的传说契合。底部是我国民族特有的四个神兽,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是朱雀,北是玄武,是古代镇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