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院人,《底线》自开播起我就迫不及待的踏上了追剧之旅。原本想着职业类影视剧多少会有些乏味,但第一集就被牢牢圈粉。
追剧过程中,关于这部剧的网评很多,有人赞选角用心老戏骨云集,有人评选案经典皆为热点,也有人从剧本、台词、妆容、节奏等专业角度予以褒奖。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工作者,这部剧最吸引我的点在于独特的切入视角。
以往提及法院,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庄严的审判大厅、身着法袍威严的法官、全副武装随时戒备的法警……即便是播出了《玫瑰之战》这种律法精英题材影视剧,但社会的更多关注点仍然聚焦在原被告双方针锋相对的论战上,从而忽视了甚至可以说从未考虑过法官这个角色本身的立体性。
《底线》的热播,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但从法官的视角切入案件,更从不同法官对同一案件的不同考量铺设情节,通过辱母案、性侵案、主播猝死案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事件,用法治理念引领观众站在裁判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体会法官在办理案件时面临的情与法、是与非的复杂,以角色代入的方式拉近了群众与法官的距离。
法官,手握法槌,是正义的守护者,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靳东在剧中扮演的基层法院立案庭庭长方远,梳着板正的背头,带一副黑框眼镜,随手拎着保温杯,看起来“局里局气”,但丝毫没有官架子,每天挤地铁上下班,雷打不动地在诉讼服务大厅陪访导诉,诉前调解时面对态度蛮横拍桌子放狠话的当事人,也总能保持居委会大妈般的耐心。至于经常被同事们调侃成“方大姐”“方婶儿”,他更是乐在其中。
如果说,爱岗敬业是群众对法官的基本期许,明断是非似乎听起来更加理所应当。然而,“明断是非”听起来简简单单,实则内涵深厚。从业务层面讲,对法条的理解、对事实的掌握、对案情的主观见解等诸多因素综合体现于最终的一纸判决,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方远、身经百战的宋雨霏也难免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从社会层面讲,正义从来都不只停留在纸面上,办案也一不定都分出你对我错。尤其是在民商事案件中,法院一纸判决,案子是结了,但矛盾未必能得到有效化解。新时代法官,决不能止步于做机械的判断者,更要勇于充当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正如周亦安所说,法律有尺度,是要在尺度之内把事情做好,但是法官应该有温度,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做好审判工作。
电视剧之外,我想起了我院受理的一起案件,李某因轻微智障找不到工作,经济拮据。同村张某可怜他让他在自家工地帮忙,不慎发生事故致李某重伤,李某家人欲索要高额赔偿。案件事实清晰,出判决很容易,但生硬判决既伤了张某这类好心人的心,还可能因矛盾未解导致张某延迟赔付,最终致李某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这种情况下,调解结案才是对社会正能量和当事人权益保障的最好维护。
然而司法实践中,法院调解工作受到了很多误解,甚至被一些人吐槽为“和稀泥”,被理解为“为了调解率指标”“为了快点结案”。《底线》通过唐薇离婚案、符祥离婚案等系列案件,向观众直观展示了法院将调解工作贯彻始终的出发点和必要性,着实温暖了那些不被理解的战斗在调解一线的法官们。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法院人的底线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或许我们只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一粒微尘,但仍愿以萤烛之暖汇聚正义之光。
作者:景县人民法院 王真真
来源:燕赵法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