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衡水桃城区赵家圈镇赵家圈村,有一支24年长盛不衰的业余文艺队伍——春来剧社。他们扎根农村,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正能量,讴歌新时代。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激励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投身新的创作演出……
“竹板一打顶呱呱,上台说说二十大……”2022年12月29日,桃城区赵家圈镇组织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上演出”拉开序幕。一个个精彩节目在网络迅速传播,把党的声音送到全镇73个村3万多群众心坎上。
这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汇报演出,赵家圈村春来剧社筹备了6个月;而宣传党的声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这台“大戏”,他们已经唱了24年。
“今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咱一定要好好演一场,把党的声音唱给乡亲们听!”
——受益农村发展,见证时代变迁。24年坚守,“春来”知党情传党音颂党恩,重大时刻从不缺席
2022年“七一”前夕,赵家圈村党支部携手春来剧社在镇“明星企业”新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礼堂演出。终场歌舞《绣红旗》余音未息,75岁的老社长郑桂更叫住了主持人——“新光”副总胡贵方。
“大方,剧社得排新节目了。今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咱一定要好好演一场,把党的声音唱给乡亲们听!”
“是呢,咱们想到一块儿去啦!”
春来剧社成立24年来,每到重要时刻,都会创作新作品、排演新节目。逢年过节自不必说,党和国家每有大事喜事,他们从不缺席。
胡贵方是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部队转业后与同学一起创立新光公司,企业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如今已是行业翘楚。他与“春来”相识多年,经常帮剧社创作节目。
这边,胡贵方开始构思新作品;那边,郑桂更酝酿新的节目单。剧社现有20多名成员,储备节目近百个。“京评梆豫黄梅戏,歌舞快板诗朗诵,节目质量都不差。谁上?上啥?”
回首来路,郑桂更感慨良多。从三四个人在她家小院里唱戏曲“卡拉OK”,到1998年成立“队伍”,再到2001年登上桃城区“秋之韵”农民文艺汇演舞台“一炮而红”……一路走来,“春来”节目种类越来越多,逐渐成长为“晚会型”文艺团体,一场演出能持续3个小时。
春来剧社前后有过百十位成员,包括普通农民、街头商贩、乡村教师、企业员工等。他们是十里八村的“明星”,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剧社“元老”都是改革开放后率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赵家圈镇的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经济的富足,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优渥的土壤。当年,是郑桂更家买了赵家圈村第一台VCD。
赵家圈镇党委很早就关注这支充满活力的业余文艺队伍,积极引导,一路扶持。剧社之名,就出自原赵家圈镇文化站站长王新明之手。
“就叫‘春来’吧!咱们的根在平原大地,团队萌芽在改革开放的春天,演的多是红色经典作品。咱们唱到哪儿,就把春天的消息带到哪儿……”当年王新明的话语又回响在耳畔,郑桂更心中的节目单逐渐清晰:《为祖国干杯》《祝福祖国》《党旗颂》,加上胡贵方正在创作的党的二十大主题诗朗诵和快板,还有剧社的保留节目,一定是台好戏!
节目单确定了,位于赵家圈村村委会大院的春来剧社小演播厅,又成了大家的“打卡地”。“俺们‘春来’一直这样,大家平时都忙,只能抽空约时间排练。可一有人到,老社长准到。”新任社长田秀珠对郑桂更很是敬佩。
“镇上又让我给大伙儿送‘支援’来了!”听说春来剧社正筹备“喜迎二十大”主题演出,赵家圈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站长王擎给大家带来添置新服装的好消息。
在“春来”人眼里,爱唱爱跳的王擎早成了剧社一员。她常来和大家一起排练,有演出就帮着录音、录像,既是老人们的服务员,也是镇党委与剧社的联络员。有时演出人手不够,她还能“救场”。
多年来,在各级党组织大力支持下,春来剧社的“根据地”不断升级——从最初赵家圈村的街边空地、村民广场,到村党群活动中心二楼50平方米的排练厅,再到村委会院内新建的小演播厅……随着“硬件”提升,“春来”的演出水平也不断提高。2019年,春来剧社被桃城区委宣传部授予“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同年,全省传统戏曲“进校园、进农村”观摩会召开时,省市领导曾来参观。
赵家圈镇党委宣传委员寇逍骋,经常给“春来”送党的政策和时事信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党建指导员”。在他看来,剧社成员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对党发自内心地感恩拥护。“他们主动配合镇、村工作,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繁荣乡村文化生活,是咱们党委政府培养的‘走不了的文艺轻骑兵’。”
“内容还得细打磨,形式还得再完善,节目只有接地气,才能聚人气、提士气!”
——唱歌演戏是爱好,鼓舞群众是责任。24年成长,“春来”追求精益求精,力求作品入脑入心
赵家圈镇党委书记李向阳(右二)到春来剧社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因为疫情,春来剧社“喜迎二十大”主题演出未能实现,每周的排练也被打乱了。郑桂更调整思路,决定利用这段时间“练内功”。
2022年10月16日上午,剧社成员在老社长招呼下坐到电视机前,聚精会神收看党的二十大在京召开的盛况。
“党的二十大主题是什么,十年来发生了哪三件大事,如何用数字解读大会报告……这些都要融进去。”胡贵方的创作思路打开了,诗朗诵《新时代十年之变》、群口快板《凝心同奋斗 聚力启新程》初稿很快完成。
有了新作品,“春来”微信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王擎把精心挑选的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内容发到群里,方便大家学习。胡贵方综合多方意见,反复修改,数易其稿。
“青山绿水连着天安门,新时代来了领路人……”2022年11月8日,衡水知名作家杨新城来到剧社,给“春来”送上一份“大礼”——由他作词、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王莹红作曲的新歌《领路人是咱村里人》。
为什么选择“春来”首唱?杨新城表示,这首歌主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歌声就应该来自田野、来自农家!“一定要仔细揣摩每个词句的含义,演唱时要带着感情,要在心里畅想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真切体会那种感恩与感动。”
“中国风、民族范儿,好听、好学还好唱!”演唱优秀原创新歌,让剧社成员都很兴奋。合唱组专门建了微信群,通过发送语音,你唱一句,我唱一句,反复讨论,不断打磨。王同转在家做着饭练唱,晚上躺到被窝里还在背歌词;田春恋边看孩子边练歌,小孙女很快也学会了。现场排练时,郑桂更因为扭了腰,干脆歪着身子半躺在小舞台上指导。稍微好一些,她就举起平板电脑为大家录视频。
排练间隙,大家探讨舞蹈动作。“唐老师在这儿就好了,他准能给咱想个最佳方案。”
唐老师名叫唐同乐,曾任桃城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2001年夏天,为筹备桃城区第一届“秋之韵”农民文艺汇演,他带着3个学生到赵家圈镇对点帮扶,一待就是一个月。此后,唐同乐和春来剧社成员常来常往,从师生变成了“亲戚”。
“八个人不好站位置,最好再多俩人,队列呈弧形……”“内容还得细打磨,形式还得再完善,节目只有接地气,才能聚人气、提士气!”由于疫情原因,唐同乐不能到场。郑桂更便通过微信视频,请他“屏对屏”指导。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们要深刻理解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11月13日,赵家圈镇党委书记李向阳来到剧社作专场宣讲。“‘春来’要发挥‘身边人演身边事’的优势,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让“春来”人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咱们现在不是单纯为了自己高兴而唱,而是要更好地宣传好政策、弘扬正能量。”曹林洪、田秀珠都是剧社“元老”,对于“责任”二字感受更深。
24年来,春来剧社从赵家圈村出发,走遍了全镇各村,又走向周边乡镇。除了在集市上表演,到医院、养老院、部队慰问,他们还积极参加桃城区、衡水市甚至省里组织的系列文化活动,最多时一年演出50多场。每次演出,他们都精心准备节目:群口快板《自信满满奔小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表演唱《逛新城》展现城乡日新月异变化,诗朗诵《衡水精神》歌颂社会主义新风尚……一个个小节目,用乡音土语大白话说理道情,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停了电就清唱,天气不好就把观众请进换装的帐篷,自己迎着风雪表演……“‘春来’是好人演好戏!他们不仅是党的声音的传播者,还是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弘扬者。”王新明说,不仅郑桂更家是“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当年镇里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春来剧社成员几乎家家门上都是“满星”。
在春来剧社的辐射带动下,赵家圈镇各村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岳贡桥、东护驾庄等村在地头树下开辟了“大自然剧场”,桥头、张家圈等村利用闲置房屋建起了“文化小屋”;镇内外文艺爱好者结成“文化亲戚”,同台为群众献歌献舞。
“在我们镇,唱唱跳跳的多,说闲话打麻将的少;敬老爱亲的多,邻 里不和的少;遵纪守法的多,惹是生非的少;发家致富的多,好逸恶劳的少……”寇逍骋自豪地说,行走在这里的村街小巷,常常能听到弦歌声响。文化的浸润滋养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净化了社会风气,也提升了新农村的幸福指数。
“不能‘面对面’,咱就‘云上见’,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这场演出必须搞好!”
——因时因势而变,因情因物而动。24年探索,“春来”紧扣时代脉搏,和曲而歌活力常在
张家圈村张福真老人和孙子孙女一起观看春来剧社网络汇演。
受疫情影响,近3年“春来”现场演出减少了。他们在镇党委帮助下转战“线上”,把一台演出“化整为零”,在网络上推送小节目;或是利用适当时机,“见缝插针”进行小规模演出。新创编的快板书《众志成城战疫情》《坚决打赢防疫战》,河北梆子新唱《战“疫患”》 等小节目,给人们鼓劲打气,增强了信心和力量。
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优化措施相继台,形势发生变化,但短期内现场表演仍难实现。
眼看精心准备了半年的节目不能搬上舞台,王擎也跟着郑桂更他们着急。
“大家的心血不会白费。不能‘面对面’,咱就‘云上见’,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这场演出必须搞好!”王擎的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来拍摄、怎样制作、如何传播……一连串的问题,摆在这些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面前。“目前的形势,只能自己用手机录了,‘家拍网演’咱也能排好一台戏!”大家相互鼓励。
原创歌曲《领路人是咱村里人》参演人员多,录制难度最大。王擎提议,每人先录一段完整演唱视频,再剪辑制作。“大家把手机固定在正前方,采用横屏,画面显示上半身就行……”
画上精致的妆容,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穿上崭新的演出服,摆好姿势 ——“一定得唱好!比平时还要好!”李月英深吸一口气,缓缓举起话筒。面对手机镜头,她仿佛又看到了父老乡亲一双双热切期盼的眼睛,听到了不绝于耳的热烈掌声。24年过去,“春来”和她从简朴的农家院落、集市广场,一步步走进辉煌的省市剧院;如今,借助移动互联网新手段,他们要把这出好戏搬上“云端舞台”。
经过反复录制和紧张的后期制作,一场特殊的“礼赞二十大 文艺颂党恩”网络文艺汇演“杀青”了。
赵家圈镇党政办把春来剧社“云上演出”的消息通知到了各村各单位,并于2022年12月29日在镇政府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李月英的父母是春来剧社的忠实“粉丝”,以前有演出场场追着看,这次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饱了眼福。
“这快板听着真带劲”“这首歌真好听”“这场演出真不赖”……一时间,“云上演出”的视频“霸屏”了赵家圈人的“朋友圈”。大家在电脑、手机上欣赏着“春来”放怀高歌、深情讲述,不禁感叹:“这群老人真是了不得!”
这些年,春来剧社就是靠着这份执著,求变求新,长盛不衰!
严冬终会过去,春天即将来临。新建成的赵家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舞台“万事俱备”,期待“春来”带给父老乡亲更多精彩……
来源:衡水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