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嗡嗡嗡……伴随着血液分离机的声音,河北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康复医学科青年医生刘大夫静静的躺在分离机旁的病床上,两只胳膊与分离机共同连着几条细细的血管,鲜红的血液流入机器,造血干细胞从外周血中慢慢地分离出来,再流回血管。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医护人员顺利的从刘医生的体内分离出19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随后这份生命的种子被迅速运往1600公里外的成都双流机场,流入到一名10岁的血液病患儿体内。
11月21日上午,衡水市人民医院陪同人员及河北省红十字会,衡水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见证了这场爱心传递的全过程。刘医生也由此成为全国第9153例、河北省第436例、衡水市第1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作为一名90后她也是衡水市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一切的发生缘于2015年衡水市红十字会到衡水市人民医院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刘医生就在那时志愿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今年七月衡水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她有一名10岁的小男孩与她骨髓配型成功,问她愿不愿意进行匹配,捐献造血干细胞。她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两个月后市红十字会再次通知她两人血液匹配很成功,接下来就是体检和捐献了。得知情况后刘医生马上安排好科室工作。随后立刻动身前往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准备造血干细胞捐献。
期间,刘医生的家人得知她要捐献的消息,极力反对,担心捐献会影响身体健康。刘医生想着远在1600多公里外那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小男孩,她的决心从未动摇。她一直在做家人的工作,为家人科普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打消家人的顾虑。
通过严格的健康体检后,11月16日,她入院开始为期五天的皮下注射动员剂,直到11月21日,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
“这次捐献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都不会见死不救吧。我也是在对骨髓捐献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决定做这个事的。”事实上,刘医生的确不是出于一腔热情草率的做了这个决定,从今年7月得知匹配成功,她便开始通过互联网、学习强国APP等,对骨髓捐献有了一个全面系统且理性的认识。也是从那时起,因调理内分泌问题连续喝了2个多月中药的她开始有意识的保持清淡饮食,合理锻炼,预防感冒,只为让自己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完成捐献。“打动员剂的那几天的确有些腰酸背痛,但健康人士一两周内就可完全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我也是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这种捐献并不可怕,也希望更多健康、适龄的人能加入进来。”
刘医生的闺蜜在捐献期间一直陪伴着她,并鼓励她树立信心,她的弟弟在采集期间也一直陪伴着姐姐,她弟弟动情地说:“我是因为姐姐才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如此大的意义,我为姐姐的善举感到骄傲,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也想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刘医生在捐献结束后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是一名医生,医者仁心,我愿尽己所能给予一个弱小的生命新生的希望。”随后她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新弟弟叮嘱道:“希望小小的你足够勇敢、足够坚强、足够乐观,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你是你家庭的希望。无论生活怎样对待我们,都不可以放弃,你要相信人间有真爱。希望你能战胜病魔,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整个采集过程都是无损健康的,它更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特别是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河北省红十字会干细胞捐献负责人张新军说,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不是从骨髓腔里去“取髓”,而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这样一份宝贵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一个生命,让一个家庭完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项高尚的事业中来。
下午16时许,刘医生一行自石家庄归来,衡水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郑辉,党委副书记曹双清及康复一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康复一科医生办公室迎接刘医生的归来。郑书记高度赞扬刘大夫的无私举动,他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等某些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刘大夫这一举动是对我院人道博爱 大医为民精神的完美诠释,这一挽救生命、充满爱心、崇高的人道主义善举,是新时期实践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医院在主题教育中开展的‘办好人民满意的医院,当好人民满意的医生’大讨论活动的良好开端,医院全体干部职工要以刘医生为榜样,学习她高尚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为衡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