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衡水与新疆尉犁之间,相隔千山万水,却因一支医疗队,把两座城市紧紧相连,自从2017年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第一批援疆医疗队到新疆尉犁县开展医疗救助以来,已经有四批队伍相继奔赴边疆支援。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卫健委安排,今年8月10日,该院派第五批援疆医疗队赶赴尉犁县继续执行援疆医疗任务。医院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接到任务后迅速组织相关科室召开协调会,综合考虑科室工作现状、个人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家庭情况后,一支由七名骨干医生组建的医疗队成立了。七名医生包括运动医学科陈洪、肝胆外科齐双玉、心内科刘雪莲、呼吸内科宋竹翠、急诊科褚永果、新生儿科王超、影像中心科杜乃熠。
“自衡来援疆,肩上责任重。我辈哈院人,初心岂能忘!”援疆医疗队抵达尉犁县稍作休整后,第二天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医疗工作中,力争尽快融入新疆、服务新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特长,为边疆的百姓送去优质的医疗服务。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援疆医生亚克西!”11月23日,刚刚经历过微创胆囊切除术的70岁若线木汗•达吾提老人对齐双玉医生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半年前,若线木汗.达吾提老人饭后右上腹总是隐隐作痛,一开始老人以为是胃炎,自己吃几片止疼药就挺过去了。可是最近发作越来越频繁,吃药也不管用了,家人赶紧带她来到了尉犁县人民医院外一科,经过齐大夫的详细问询,并做了细致的体检,初步诊断老人的胆囊里长了结石。
在综合老人的身体情况后,主治医生认为虽然老人年龄偏大,并且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病史,但身体条件还是可以耐受手术的。经过与老人的子女充分沟通后,决定为老人进行手术,解除病痛。11月22日,齐医生为老人做好了手术准备,在术中腔镜探查后,却又给齐医生出了一个难题,原来老人的胆囊长在肝左叶上,这种情况无疑加大了微创的手术难度。手术医生进行了简短的探讨后,对原有手术方案进行了及时调整,顺利的完成了手术。因为虽然胆道变异较为常见,但是肝左叶胆囊还是极为罕见的,所以这台手术为尉犁县当地的外科医生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援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医疗队的每名成员都为这项任务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力量。陈洪医生在县医院积极开展了膝关节镜技术,填补了医院此项技术的空白,参与完成手术20余台;储永果医生平均每周值班60个小时,指导抢救急性心梗、急性心衰、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低血糖症、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病人40余次,还对当地医生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等基本抢救技能进行了培训;宋竹翠医生参加慢阻肺,呼吸衰竭,肺栓塞,肺炎等疾病的诊治近50余例,对所在科室人员进行有创及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培训填补了内二科的空白,并针对相关病例对胸部CT进行讲解;刘雪莲医生积极与当地医生交流参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肾衰竭、主动脉夹层、恶性心律失常等急危重症救治近20例,提高了当地心脏疾病的救治水平;王超医生参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疾病的诊治近100余例,参与抢救高危新生儿13个,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系统管理填补了当地医院的空白;齐双玉医生在县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探查术,填补了尉犁县人民医院空白,独立与联合参与完成手术30余台,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6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台,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2台,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5台,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9台,无张力疝修补术4台;杜乃熠医生协助当地医生使用今年6月份才完成安装的新核磁共振,帮助他们开展了全身各系统检查扫描,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腹盆腔以及骨肌系统,还有目的的开展了一些特殊检查,共完成核磁检查及诊断283例,其中疑难病例7例包括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肉瘤、尤文肉瘤等,为手术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医疗队援疆半年来,共开展教学讲座近百次,累计查房千余次,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牺牲了双休日和节假日,立足于边疆人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入尉犁,全心全意地为新疆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援疆期间,衡水市委领导来到新疆慰问,并高度赞扬了哈院的医生,鼓励他们要为当地打造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让援疆工作真正援在点子上,让新疆人民心里记住一个共同的名字:哈院好医生!
“初冬的南疆,沙尘暴已经不见了踪影。午饭过后,走在尉犁的街道上,没有车辆经过,是如此的安静。踩着满地金黄的杨树枯叶,咯吱咯吱地作响,嗅着那特有的尘土味道,抬头,是湛蓝清澈的天空,闭上眼睛,让冬日的阳光直接洒在我们的脸上,一种温暖让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存在的,无法形容的感觉,真的希望时间能静止在这一刻。”这是援疆队员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
复杂、矛盾、伤感、不舍,表述了他们为期四个月的援疆工作接近尾声时的心情。一方面,终于盼到了回家的日子,可以回到妻子和儿女身边,可以和父母奶奶团聚了;另一方面,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自己和医疗队的战友们、尉犁县人民医院的各族同事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和无形的默契,临近分别,更觉难舍。
初到尉犁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转眼已是离别在即。回首这一切,他们心潮起伏:我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又将带走什么?总之千言万语一句话:“一次援疆路,一生援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