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起,省“两会”新闻中心将连续召开七场系列新闻发布会,请有关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开展情况。 今天,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中共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中共滁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许继伟到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滁州答卷'”这一主题作发布。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发布会主要内容 ↓↓↓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华网记者:去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把滁州列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请问,滁州是如何抢抓机遇,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
中共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国家《规划纲要》将滁州作为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并明确支持中新苏滁高新区等省际合作园区建设和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等省际毗邻区域深度合作,这对滁州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更是重大政治责任。
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东向发展、融入和参与长三角一体化作为重大战略取向,早谋划、快行动,打造了一些战略平台,取得了初步成效。早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时,我们就同步开展毗邻区域规划研究,提出实施大江北战略,得到南京高层的充分认可。2018年底,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滁州市规划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实施意见》。国家《规划纲要》和省《行动计划》出台后,我们又及时研究制定了我市《行动方案》,确定了8个方面重点任务、120项具体工作。去年以来,我们紧锣密鼓推动相关任务落实,与南京签订“1+2”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启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与苏州签订《中新苏滁高新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开展了扩区前期工作;与合肥都市圈加强对接合作,36个项目列入都市圈年度跨区域重大合作项目库。
同时,我们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全线加快建设,宁淮、合新高铁开工建设,滁天、来六、明巢、滁西环等高速加快推进,合宁高速改扩建工程通车。承接引进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比如,去年新招引了总投资110亿元的晶科光伏组件、50亿元的圣泉化工等一批大项目;前两年招引的总投资100亿元的福莱特二期、50亿元的创维产业园、50亿元的亚玛顿一期等大项目已经开工,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光电、100亿元的星恒一期、50亿元的利维能一期等已竣工投产。近年来我们引进的项目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沪苏浙地区。共建共享了一批民生及公共服务项目,苏州外国语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琅琊路小学、南京儿童医院等一批沪苏浙地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滁设立分校、分院,宁滁公交实现无缝对接,与长三角城市实现医保门诊费异地直接结算,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规划编制衔接、重大合作平台落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等重点工作,力求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安徽日报记者:请介绍一下,滁州近年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最关键的支撑是什么?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中共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期间,锦斌书记专门到滁州所在组讨论,在肯定滁州工作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梳理总结这几年的工作,指出滁州干得好,就是因为抓机遇、大招商、善作为。我们也深深感到,近年来,滁州之所以能保持稳中奋进、冲刺争先的好势头,主要是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抓招商、坚持不懈上项目。具体可以归纳为四句话:
一是千思万虑谋项目。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开动脑筋,谋划储备五大类重点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类、重点平台类、重点产业类、重点城建类、重点乡村振兴类)。比如,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我们积极在地图上“找项目”,谋划推进了一批高铁、高速、水利、电力、燃气、通信等重大项目,并力求纳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库,今年将成为滁州重特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最多、投资最大的年份。
二是千山万水引项目。我们坚持东西南北中一齐跑、境内境外一齐招,盯住大企业,寻求好项目。要求各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园区每年要在30亿元乃至百亿级的大项目上求突破,全市每年要确保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均300个以上。去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29个、新开工330个、新投产247个,居全省前列。
三是千方百计扶项目。一批干部在外招商,一批干部在家安商。市县两级全面组建企业帮扶中心,常态化组织“四送一服”,扎实推进“三比一增”,深入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等活动,当好“保姆”和“服务员”,为企业和项目解难题、办实事、助发展,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四是千辛万苦盯项目。在招引上,我们灵敏捕捉信息、高位对接洽谈,自始至终盯住不放、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转化上,我们聚焦“开工、竣工、投产、达效”四大核心环节,认真落实“四督四保”推进机制,分层次、高频度调度,每双月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每季度开展“三看三比”,倒逼真干快干,推动项目加速转化。通过近年来持续不断地抓招商,把功夫下在大项目上、高质量项目上,积蓄了发展后劲、增添了发展活力。
安徽卫视记者:请问滁州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有哪些经验分享?又有哪些新的举措?
中共滁州市委副书记、滁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许继伟: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行政权力上做“减法”。抓权力“瘦身”,动态调整市级政府权责清单,去年较2018年净减少223项,精简比例达10%,其中行政许可减少15项,行政处罚减少193项。抓要件“压缩”,企业申请材料较2018年精简35.4%,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时限压缩了7成以上。抓企业“减负”,2019年为企业减税降费39亿元,税负较改革前下降14%。
二是在公正监管上做“加法”。对一般商品和服务领域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公众关注的产品和服务等开展重点监管,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实行全程监管。全市行政执法单位监管覆盖率达100%。在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市场监管工作居全省第一。
三是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一门”进驻率达92.8%、“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9.9%,服务满意度达100%。2018年,政务服务工作在营商环境监测调查中居全省第一。
四是在解难纾困上做“除法”。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5条意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市市场主体达31.2万户,比上年增长19.7%。创新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系列帮扶活动,去年为企业解决问题4437个。2018年度“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考核获全省优秀等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加快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一是强化政策落实。贯彻落实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8”条意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二是强化政务服务。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7×24小时“随时办”服务,提升便利度。在市县全面建立企业服务中心,组织专门机构、专职队伍、专业力量安商扶商富商。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健全项目会商研判、联系帮扶、分级调度机制,强化用钱、用地、用工等保障,让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愉快、创业愉快、创造愉快。
中安在线记者:请问滁州近年来在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中共滁州市委副书记、滁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许继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滁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近年来,我市民生支出始终占财政总支出85%以上,民生改善力度越来越大,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
一是聚力补齐民生短板。精准脱贫取得关键进展,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截至2019年底,已有20.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5.7%降至0.1%。定远县成功摘帽。生态建设持续发力,强化控车、控尘等“五控”措施,PM2.5平均浓度连年持续下降;加快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贯彻落实“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五连降”;聚焦护绿、增绿等“五绿”,年新增造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9%。努力为民办好实事,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包括新建改造农贸市场、公厕等,有效解决了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连续多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近两年改造面积178万平方米,惠及2万多户。
二是着力提升保障水平。稳就业上,年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左右,登记失业率目前降至2.73%。2019年全国“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企业用工周转池”创新举措获人社部、审计署表扬。强保障上,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年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和高龄津贴1亿多元、各类救助金9亿元,37万名群众受益。促增收上,去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228元、14439元,分别增长9.6%、10%,连续两年高于经济增长。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优化完善教育布局,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考核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校园安全工作在全国作经验交流。加快打造健康滁州,深化“三医联动”,综合医改获省政府表彰。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率达30%以上,县域医共体“天长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远模式”全国推广。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密延伸公交线路,提升公交运力,全市所有乡镇及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60多万老年人、残疾人可免费乘坐公交车。新建了一批公共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公共自行车实现市县全覆盖。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建成开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9%。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有”目标,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香港商报记者:滁州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请问近年来滁州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中共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亲临小岗,发表了重要讲话,滁州上下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三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落实总书记在小岗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率先推出“农权贷”、开展“两权”抵押贷款,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在小岗发放;如期完成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任务,970个村同步推进“三变”改革、占比达90%;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实施“党建引领助振兴、村企联建促脱贫”三年行动,首批243个规上企业结对帮扶200个村;党建引领信用村创建试点工作得到省委组织部肯定。
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去年粮食总产达482.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三品一标”总数达952个、居全省第2位,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46个。全市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全覆盖,其中,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82个、占7.9%。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全市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创建率分别达90%、92%以上,111个乡镇(街道)、1227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全部建成。
同时,我们部署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三转”攻坚行动,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我们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开展“四突”攻坚行动,2018年度群众对扫黑除恶的知晓率、满意率均居全省第1位;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队伍满意度综合排名居全省第2位。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民生福祉等方面,抓重点、攻难点、盯热点、创亮点,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为全国全省改革创造更多“滁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