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郭华:旅游与故事

2023-01-06 19:37:19    来源:乡音    作者:

  中国人喜欢听故事,诸如山海关这样的“天下第一关”,也伴随着明代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萧显题写“天下第一关”的故事斗转星移。姜女庙更是典型,如果不是哭倒万里长城那凄惨动人的故事,当年没有人去看那个小庙。当下,旅游作为绿色产业,伴随着百姓的腰包渐鼓,已蓬勃兴起。而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故事讲好。同样档次的景点,谁宣传得好谁知名度高,谁故事讲得好谁游客多。

挖掘真实故事

  比如沧州市献县单桥,始建于明代,为“世界最长不对称石拱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富旅游价值。当年纪晓岚回老家,驿卒抬他过单桥,一不小心跌了一跤,轿子倒在地上,把纪晓岚从轿子里摔了出来。驿卒吓傻了,知道闯了大祸。不料纪晓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掸掸身上的土,竟然微笑着吟了一首诗:“忍饥已几日?疲癃不汝嗔。跌倒寻常事,我是故乡人。”纪晓岚知道驿卒收入微薄,常常吃不上饭,所以同情地说:几天没吃饭了?疲癃到这个程度怎么能怪你呢!跌个跤算什么,别怕,我也是献县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生动反映了一代文圣的才华、大度和深深的乡情。把纪晓岚过单桥的故事和单桥一起宣传,一定会相得益彰,推动单桥旅游。

献县单桥

  献县还有一处戚继光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也是全国两座戚继光墓之一(另一座在其老家山东)。关于献县这一座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当年戚继光的部下中多有献县人,戚继光去世后,这些部下为纪念一代抗倭名将,也是自己敬重的统帅,在家乡为其修了这座衣冠冢。我觉得这个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献县历史上确实英雄豪杰辈出。著名绿林好汉窦尔敦就是献县人,而窦尔敦的父亲又是李自成起义军中的高级将领。这样的地方有人追随戚继光抗击倭寇,并在日后修墓怀念戚继光,当在情理之中,比硬说墓中埋葬的就是戚继光遗骸更真实,也更感人。

搜罗传奇故事

  我在衡水工作时,湖北红学家童力群先生寄给我一篇文章。童先生对“红学”有较深造诣,大观园在南京而不在北京,即是他的说法。《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父亲叫林如海,探花出身,时任漕运总督。童先生考证了整个有清一朝,发现符合这个条件的,即探花出身、做过漕运总督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衡水市景县的魏廷珍。魏廷珍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探花,侍奉康雍乾3朝,先后任湖南、安徽、湖北巡抚,兵部、工部、礼部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任过漕运总督。告老还乡之后,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景州,魏廷珍还曾两次接驾。看到白发苍苍的旧臣,乾隆十分感慨,因为他祖父一朝的官员所剩无几了。乾隆当即赐诗,诗云“皇祖栽培士,于今剩几人”。如果魏廷珍就是林如海,毋庸置疑林黛玉也是景县人。

  其后又有学者指出,魏廷珍不是林如海,应该是《红楼梦》中另一位重要人物贾雨村的原型。《红楼梦》第一回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最末一回是“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上场拉开《红楼梦》的帷幕,退场时又“归结红楼梦”的贾雨村,不仅是《红楼梦》中一位重量级人物,而且代表着《红楼梦》中有始有终的一条脉络。当然,也有人不赞成这种说法,比如童力群先生就认为不靠谱。可是持此说法者也是有理有据的,《红楼梦》第九十二回中即提到贾雨村“升了礼部侍郎,署兵部尚书。为着一件事降了三级,如今又升了”。清朝真有贾雨村这样的兵部尚书吗?《清史稿·部院大臣年表》记载:雍正十二年,十二月丁巳魏廷珍授兵部尚书……同样言之凿凿。

  从红学研究的角度,无论认定魏廷珍是林如海的原型,还是贾雨村的原型,显然都是一家之言。但毫无疑问,魏廷珍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物,而红学家们的考证和争议,更增加了魏廷珍故事的传奇性。孰是孰非是红学家的事,把故事拿来为旅游所用是我们的事。有朝一日景县整理开放魏廷珍遗存时,仅凭告诉游客这就是《红楼梦》里林黛玉父亲的原型,就能像一碗好面,又加香油葱花。

京杭大运河景县段

善于编撰故事

  首先,编故事要有信心,区别只是编得好听不好听。凭空编的故事有人信吗?大可不必担心。真的以为有人相信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吗?再古老的故事也有刚编出来的时候,过不了几年,就变成“听老人们说……”了。任牧辛同志任蠡县县委书记时,请蠡县籍著名作家、《红旗谱》的作者梁斌为蠡县留史皮毛市场题词:“自从范蠡过留史,天下皮毛第一家。”并由此演绎出一个故事:范蠡偕西施退隐齐国经商,因为西施喜欢裘皮衣服,所以范蠡经常来蠡县选购裘皮,使得留史皮毛名满天下。因为和牧辛既是同乡又是好友,当年经常来往,因此我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一直认为这是编的最好的故事之一:其一,留史确实生产皮毛而且历史悠久,极负盛名;其二,梁斌的题词作为故事的佐证,极具分量;其三,范蠡经商致富,号称陶朱公,如果西施真的喜欢裘皮服装,范蠡定会一掷千金,在所不惜。正因为故事有载体、有依托、上档次,很快便得以流传。30年之后我去蠡县,县里同志认真告诉我,当年西施穿过留史裘皮,我笑而未语。

蠡县留史花灯

  其次,编故事要尽量避免雷同、庸俗。某景区有一棵碗口来粗的榆树,导游说这是王母娘娘头上的簪子掉下来变的。虽然口口相传多年,但让人听了总是感到有些牵强,不太舒服。一是王母娘娘的簪子掉下来变的东西太多了,许多景点都有,有些俗气了。二是变的东西太微不足道,和王母娘娘的身份地位不够匹配。织女下凡和牛郎相爱并且生儿育女,王母娘娘一怒之下,拔下头上的簪子顺手一划,苍穹中出现一道天河,从此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且不说王母娘娘滥施淫威,干涉婚姻自由的对与错,但就这个故事来说,这才像王母娘娘的簪子。堂堂王母娘娘的簪子,就变成一棵普普通通的榆树?

  旅游景点的故事,应当和“范蠡过留史”一样,与当地的历史、当地的人物、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当然,也不要轻易否定那些不靠谱的故事。世人皆知法国尼斯湖里有水怪,以现在的科技手段,太空车已经开到金星上去了,真的搞不明白尼斯湖里有什么东西吗?可法国人就是硬说搞不明白,年复一年、一惊一乍,刚有个说法,又否定了,任由“水怪”在那里吊着胃口。而我们的湖里只要发现个水怪,三下五除二就能弄明白,不过一种体型较大的鱼而已。明白是明白了,可水怪的故事没有了,水怪的魅力也没有了。

注意积累故事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到处都在寻觅旅游资源,挖掘旅游景观。在寻觅景观的同时,要注意积累故事,许多时候发现景观的过程本身就是故事。据说当年湖南发现张家界景观之后,省里有关部门的同志问当地老百姓:“这么漂亮的风景,你们怎么不报告呢?”纯朴的农民兄弟认真地反问:“天下不都是这样吗?”那些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农民,永远也不会意识到他村边的风景就是旅游资源,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有听说过这件事的人,都说这是个好故事。

  我在沧州工作时,时任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毅同志到沧州调研,路过盐场时提出看看工人怎样扒盐。当时正是收盐的季节,张毅书记兴致勃勃地看完了工人从结晶池中把盐扒出来,再堆成洁白盐山的全过程,然后对我说了一句极富哲理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郭华,什么是旅游资源,你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是旅游资源。”讲得太好了,如同我们第一次去新疆巴州,当地的同志请我们去看沙漠公路。难道我们连公路都没有见过?但你没有见过在沙漠中修的公路,沙漠公路就成了旅游资源。说到发展旅游业的时候,我经常把张毅同志看扒盐这件事讲给别人听,别人也一直当故事来听,而且听得兴趣盎然。

  来源:《乡音》2022年第12期

  作者:郭 华

  责编:王洪海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