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中的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

2021-12-17 18:17:08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创建了一个重要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该地区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在政治和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根据冀鲁豫边区抗日局势,为培养更多的基层党政军领导干部,创办了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共举办了四期培训班,其中前两期在南宫举办,后两期在冀县北内漳村举办,历时共八个月,培养党政军干部1000多人。这个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边区省委党校,为冀南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人才,也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8年2月,八路军129师东进抗日纵队进驻南宫后,冀南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为加强党对冀南区的领导,3月20日,建立了冀南省委,后根据形势变化,于4月20日将冀南省委更名为冀鲁豫边区省委。5月间,中共中央北方局又将鲁西、鲁西北、直南、豫北地区党的工作划归冀鲁豫边区省委领导,冀鲁豫边区省委所辖的区域范围已达100余县,党员队伍由1500余人猛增至50000余人。

  同时,为适应抗战工作需要,迅速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壮大党的力量,为周边各县、区培养基层领导干部,东进纵队同冀南特委在南宫苏村和冀县码头李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学员大多来自南宫、巨鹿、威县、广宗、清河、枣强、冀县、新河、宁晋等县的区党组织负责人以及积极从事抗日活动的骨干分子。随着抗日队伍的不断扩大,东进纵队在党员训练班的基础上,开办了“冀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陈再道任校长,王蕴瑞任教育长,刘铁之任民运科长,卜盛光、胥光义、孙卓夫任教员。

  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成立后,随着抗日根据地的进一步扩大,为培训更多的党政军基层领导干部,省委在南宫开办了“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党校的对外公开名称是“冀南抗日民族学院”,原冀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的学员并入到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

  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第一期培训班于1938年4月在南宫普济桥开办。学员是来自冀鲁豫边区各县的党员干部或党的积极分子,也有来自平津等大城市的地下党员、知识分子和学生,共500余人。授课教材大部分由省委编审,有《党的基本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和根据地若干政策问题》《十大纲领》《抗日游击战》等等。两周后毕业,由省委组织部发给每个学员一个“通行证”,随即回各县工作。

  第二期于6月在南宫西街旧县政府院内开办,分军事、政治、党委、民运4个队,共300余人。这期吸收前期办学经验,教学管理更加正规,每天上午、下午都要上课,并且每个课题讲完后,还要留出时间进行专题讨论,对学员提出问题再做专题辅导。由于学习正规,方法灵活,所以学员学习热情都很高。

  由于抗战形势趋于紧张,防备日本飞机对县城轰炸,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第三、四期在北内漳村开办,校部设在该村西南角的大地主巩世久家。第三期招收学员400多人,按文化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班,统设军事训练课。第四期招收学员200多人,分高、低两个班。党校为锻炼学员实践能力,安排学员进行社会调查,帮扶群众做好事。学员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党校组织学员自编自演话剧、演唱抗日歌曲等,排练文艺节目,并邀请当地群众观看。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杨秀峰、李菁玉、朱瑞、王任重、刘志坚、于光汉、马国瑞、王蕴瑞、胥光义等,都曾在该校执教。徐向前元帅平原建造“人山”的战略思想,就是在此开始讲授,在我军军事战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铁道部原部长刘建章、外交部原副部长张海峰及《平原枪声》的作者李晓明等都曾在此学习。

  1938年11月,日军轰炸并占领南宫县城,为避开日军全面扫荡,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师生随冀南区委机关从冀县北内漳村转移到威县、广宗一带。后历经合并与变迁,最后发展为今天的河北省委党校。

  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抗日烽火中创办,硝烟弥漫里成长,几经转移迁徙中发展壮大。为培养大批抗日干部,造就众多党政军人才,党校师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书写了一部宏伟壮丽的红色史诗。

  2015年,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市冀州区在北内漳村筹建了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2016年6月30日,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正式开馆。该展馆以冀鲁豫边区省委创办发展历程为线索,全面呈现该校艰苦卓绝的办学历程和广大师生投身抗战的英勇事迹。作为展示抗战期间我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窗口,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各界群众和青少年学生深入学习掌握党的历史知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勤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地。

  (来源:衡水日报)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