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1915.2.20——1948.11.13),又名赵广钧,河北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乡杨家庄人。衡水县高级小学毕业后,赴冀县进入“省立第十四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后,考入设在北京的“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学”读高中。1935年,他参加了北京“一二九”抗日救国示威游行的学生运动。1936年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军委航空学校”。这所航校在当时为南京国民党政府中央军委的直属单位,国家级重点学校。入校学员的前途都看好,均有升迁的机会。在校学习期间,赵明在共产党员教师的启发下,思想进步很快,并秘密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
“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了东北三省,又继续觊觎华北,南京当局仍然采取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这时候的航校长官对学生的言论、思想施行法西斯式禁锢管理,赵明对此极为不满,愤然离校返回家乡。为此,还受到南京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通缉,并派宪兵特务尾追到衡水杨家庄,围捕村子三天三夜未果,因为赵明藏入地道,才躲过了追捕。不久,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展开。
1937年10月4日,日本侵略军占据衡水县城,国民党县政府官员弃城南逃。这年冬天,赵明与同乡耿资平一起,参加了张海峰、贾殿阁、王林等同志组建的衡水县第一支抗日人民武装铁血抗日锄奸团。1938年1月,铁血抗日锄奸团秘密委派赵明,参加了八路军太行山东进纵队在南宫举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回衡水县后,立即安排到“华北人民抗日联军二十九支队”(原邵北武部队)政治部工作。1938年4月,贾矩卿代理县长在县城的北仁街,主持召集组建了衡水县的中华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县战委会”),赵明出任宣传部部长。这时候,他主持编辑、印刷、出版了衡水县第一份抗日报纸《血腥周刊》,不久,又出任“县战委会”主任一职。
1939年2月9日,日军第二次占领衡水县城,并建立了“伪衡水县公署”。八路军的各抗日组织,暂时停止公开活动,转移到衡水县与深县交界的白塔村一带农村。共产党组织转移到南谢漳村。2月21日,在县城西北前王庄一带,建立了抗日政权衡水县抗日人民政府和县武装大队。赵明出任政府第一届粮秣科科长,他担任这项工作经常出入农村、农户。这一年的麦收刚过,赵明在麦场与几位同志交谈工作时,赵家圈据点的日伪军窜进了村子,他指挥同志们隐蔽躲藏,自己却跑脱不了,就机智的钻进麦垛里,日伪军用刺刀围着麦垛乱捅一气,他沉住气一丝不动,躲过一劫。这期间,赵明在北尚庄、耿家庄、贡家圈、祝斜庄等村子的房东和堡垒户的帮助和掩护下,出色地完成了抗日政府的粮秣工作,这一年,赵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时任抗日县政府秘书的张海峰同志调离了工作,赵明即接任衡水县抗日政府的秘书工作。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及时报道抗战活动,在当时农村印刷器材奇缺,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赵明与耿资平一起,在杨家庄的家宅院子里,秘密挖了地下室,办起了党组织转入农村后的抗日小报《铁流报》。他俩兼管拟稿、约稿、编辑、刻写、印刷和发放等一系列工作,他们白天在地洞里搞编印,晚上出来,联系工作分发报纸,积极推动了抗日工作的开展。
1943年,党和抗日政府开始实行对日伪军的瓦解攻势,赵明以身作则,冒着风险,利用夜色的掩护,潜伏到敌人碉堡外面,用喊话筒向日伪军喊话,上政治课,给他们讲时事,讲战斗形势,指出出路,记“红黑”点。单在耿家庄据点炮楼前,赵明就向日伪军喊过五次话,前后共有十余名伪军回到人民这边来。
1944年,赵明奉命赴太行山区参加整风学习,他步行数百里,并多次穿越日、伪军的封锁线。学习一年后,1945年8月初,赵明返回衡水县,仍回县政府工作,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派员接管了伪衡水县政府。9月2日,县武装大队升编冀南军区五分区独立二团,首先解放了衡水县城关的河西街区。上级任命赵明,为河西街区的办事处主任。12月14日,解放了河东的衡水县城后,赵明调到景县任副县长,1946年1月27日,又调往阜东县任副县长。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了一年多,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边区派遣一批地方干部,随刘邓大军南下,开辟新区,建立新政权。1947年5月,赵明奉命南下,参加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举动。这次抽调的千余名随军南下干部,为有组织的领导和进行工作,又组成若干大队和中队。从衡水县、阜东县和景县三县各抽调20名干部,共计60名组成一个中队,上级指定赵明为队长,王建民为指导员,负责整个中队的组织领导工作。他们在衡水县城南的侯店村集合后,向西步行两天一夜,来到了太行山,在晋冀鲁豫边区中央局的领导下,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整顿,做好了各项南下准备工作后,赵明又率领这个中队从太行山出发,经过两天多的急行军,来到了靠近黄河北岸的阳谷县宿营待命,准备强渡黄河。在这一过程中,队员同志们离开解放区越来越远,由革命根据地要进入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区,由和平环境转入战斗前线,有的同志思想情绪上出现了波动。这时,队长赵明,旗帜鲜明地向这些同志做工作,他耐心地讲解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的大好形势,使这些同志解除了顾虑,进一步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心,保持了干部队伍的旺盛情绪。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赵明带领这批南下干部乘坐木船强渡黄河,遇上敌人的巡逻的飞机,投掷了照明弹,波涛滚滚的水面亮如白昼,赵明立即嘱咐船工老乡不要慌,要沉着、稳重,敌机在忽明忽暗的水面上,投掷炸弹掀起了波浪,这时候,大家在赵明同志的鼓励下,各个信心百倍勇敢顽强,齐心协力,冒着敌机雨点般的机关枪扫射,冲上黄河南岸,胜利渡过了黄河。黎明时分,刚到达宿营地,敌机又赶上来,狂轰乱炸,机枪扫射。村庄浓烟弥漫,四处起火,赵明机智沉着,安排大家分散隐蔽,全体干部无一伤亡。后来,全中队暂时入编刘邓大军的二纵五旅十四团,担任后卫工作,阻止敌人的尾追,这项任务非常艰巨。大家在赵明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了人烟稀少的黄泛区,抢渡了沙河、汝河和淮河。到达河南商城的时候,又与跟踪的敌军激战两天一夜,粉碎了国民党部队疯狂残酷的追踪计划。
1947年10月,这支南下部队胜利进入大别山区的霍邱县一带,配合十四团一起解放了霍邱县县城,上级组织指定赵明为区长。11月,区长赵明和王建民、刘义民,以及区队长张瑞符等30多名同志,带领一个加强排的武装力量,到六安县的大顾店一带开展活动,被敌人发觉,遭到国民党部队四十六师的重兵包围,经过一场激战,赵明身负重伤,十名同志壮烈牺牲,最后终于寡不敌众,赵明等20名同志被俘。敌人只将赵明同志一人留在六安县关押,分别时,他鼓励同志们,要坚持斗争,设法逃出,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这一批被分开押解的同志们,终于在1949年2月,乘着赴上饶集中营的途中逃出,加入了湘赣游击队。
赵明同志,在被关押期间,革命意志坚定,不屈不挠。於1948年11月13日,壮烈牺牲在安徽省六安县国民党反动派的刑场上,当时赵明同志年仅33岁。
新中国成立后,赵明同志的遗骨安放在安徽省六合县的烈士陵园。
赵明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崇高的,他不愧为是我党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