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枣强村名研究之六十五:回答询问六则

2019-10-13 18:12:25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一

  问:从小离家在天津上学和工作60余年的娄西街村的杨书伟先生问:娄子村名的来历和为啥分娄东街、娄西街?

  复:(一)关于娄子村名的来历

  《枣强县地名资料汇编》说,相传明初,娄氏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来时夫妇携一子,到此不久子亡。夫妇十分伤心,为寄哀思,起村名为娄子,即娄氏之子,至今。此说也符合娄子的实际,目前娄东街12个姓,100人以上的有刘、李、郑、赵、张、朱,没有姓娄的。娄西街10个姓,100人以上的有王、张、杨、魏,也没有姓娄的。

  (二)关于分娄东、娄西

  娄子是个大村,也是个政治中心村。据旧《县志》记载,从明至清,娄子一直是“娄子保”所在村。民国八区制时,娄子是第四区区公所所在村。抗日战争时娄子设有据点、炮楼,还是一个村。可能是“土地改革”时即1946年分成娄东、娄西两个村的。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到1956年,全县分6区83个小乡时,建有娄子乡。也可能这时候分成娄东街、娄西街两个村的。总之,分村时间早则“土改”又称“群运”(1946年),晚则“农业合作化”时(1956年)。之所以分,主要是为了划小单位,便于领导。即使到现在娄东街有280户,1156人,2571亩耕地;娄西街有459户,1350人,4355为耕地(2006年统计)。两村均为全县1000人以上的62个大村之一。

  二

  问:有人托同事问,杜烟是怎么来的?

  复:杜烟是个大村。有569户,2010人,4187亩耕地(2006年统计数据)。是全县5个(肖张、南吉利、程杨、鹿家屯、杜烟)超2000人的大村之一。

  杜烟村名由来如下:该村地处索泸河东岸,树木繁盛。时初,移民来此建村,时有长短九条街,且设有渡口,被称“九街杜家口”。

  据旧《县志》载,因该村树木繁盛,一到春天,一片葱笼,再加春雨一下,便形成“蒙蒙春雨过,花畦云似烟”的美景,故有“杜烟春雨”之称。并成为“枣强八景”之一,遂得名杜烟,沿用至今。

  三

  问:有人问同进村是怎么来的?

  复:相传,明永乐年间康、王、孙、谷等姓氏,从山西洪洞迁来在此落居。村中有一大庙,香火极盛。每逢节日各姓氏皆来抢烧头香,常因此发生纷争。后经协商,大家齐集庙前,“同”步“进”庙上香。时间一长,秩序井然,故得名“同进”。

  同进实有四个村:即康同进、王同进、孙同进、谷同进。民国时仍有康、王、孙、谷4个同进(见民国二十年(1931年)《枣强县志村名录》)。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为一个行政村至今。2006年统计,该村有259户,877人,3072亩耕地,是个中等规模的村。

  四

  问:表弟蔡英忠问蔡屯村的由来?

  复:凡以姓氏打头的村,都是以姓氏而得名。蔡屯亦是如此。

  据家谱载: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蔡氏迁此定居,以姓氏得名蔡家屯。

  历史上蔡家屯是两个村,即前蔡家屯、后蔡家屯。后省掉“家”字直称前蔡屯、后蔡屯。从明清到民国都是如此。1953年—1956年,全县实行6区83个小乡时,曾设蔡家屯乡,是第四区(张秀屯)所辖11个小乡之一。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前后蔡屯为一个行政村。1982年地名普查,核定“蔡屯”为标准村名。

  蔡屯,1988年统计,有399户,1779人,4432亩耕地;2006年统计有398户,1596人,4556为耕地。就人口讲,是全县1000人以上62个大村之一。

  蔡屯,也是个多姓村。有蔡、刘、张、吴、孙、杨、何7个姓氏。其中蔡姓302户,1309人;刘姓有94户327人;张姓有38户,209人(此统计为2018年户籍数据,故与前统计数据不一)。

  五

  问:好友宋辉星问,陡河是怎么来的?

  复:陡河在村名由来中是属于以方位标志物命名的村。因村紧靠清凉江西岸,(清凉江在200年前叫黄泸河,黄河之路的意思。清凉江是俗称),此段堤岸较陡,人们称此段黄泸河为陡河。便用它命成了村名。

  据《枣强县地名资料汇编》载:相传,明初始有此村。村民系从山西洪洞迁来。宋姓是村中大户。

  陡河村在明清保甲制时,属崔浒保。民国八区制时属三区(大营镇区),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956年全县设6区83个小乡时,陡河属顾庄乡。此后至今属大营乡、镇(人民公社)管辖。

  2006年统计,陡河村有151户,618人,2320亩耕地。

  村里经济原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了皮毛加工业,村民逐渐富裕,属中上等村。

  六

  问:有人问尹村的由来?

  复:地处县城西南偏北13.5公里的北卷子西北0.8公里的尹村,2006年统计有205户,674人,2213亩耕地。是个地势平坦的农业村。

  尹村是个多姓氏村。目前有苏、王、窦、郭、宋、赵6个姓氏。其中苏、王两姓是大姓,各占全村户数的42%和40%。

  关于村名的由来,有二说。

  一是据苏氏谱书载:苏氏于明代由山西灵泉县(现山西石楼县灵泉镇)迁此。因在山西原居村叫尹村。所以来枣强县建村后仍将其村叫尹村,沿用至今(见《枣强县地名资料汇编》208页)。

  为什么迁到枣强后建村仍叫尹村呢?其原因一是为了纪念老家。二是因“尹”是古代官名,一般为地方长官。如京兆尹、令尹、府尹。叫尹村,是因这村是长官聚集村。按现在的说法是出地方领导干部多的村。所以坚持叫原村名。

  二是据村一王姓老者讲,此村原村叫“君村”,即君子居住之村。居住了一段时间后,王氏人口不旺。便去请教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精于拆字、卜卦,在一番故弄玄虚之后,说:君村,君字下面一个口,吃了一口吃两口。人口不旺是下面口字常吃人的缘故。建议把“口”字去掉。这样村名就改叫“尹村”了。也许是巧合,自“君村”改“尹村”后,王氏人丁兴旺,至今已传到二十世,人口300多。

  以上说法,有点穿凿附会迷信色彩。也算由来一说吧!

  另,据旧《县志》载:尹村在明清时期一直属纸房头保,(纸房头,村名,原属枣强。抗战胜利后即1945年和灰冢、马厂庄、刘家庄划归冀县。即现在的衡水市冀州区)。是县西地方分统的十保之一。民国八区制时,尹村属第五区(卷子镇)区。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至1956年全县分6区83个小乡时,尹村属瓦莲蓬乡。1958年以后一直属卷子(人民公社)乡。1996年合乡并镇,撤销卷子乡后,至今一直属张秀屯(乡)镇。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