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有一次我病了,发高烧,母亲一边护理我,一边坐在炕头上做针线,给我讲了“黑帽子刘”的故事,她说是听她的奶奶的奶奶讲的。不过,北郎子桥七十岁以上的人,大部分都知道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在北郎子桥很流传。
很早很早以前,北郎子桥村有个青年,手极巧,会编各种各样的蝈蝈笼子,有在怀里揣的,有在屋中挂的。在怀里揣的,虽是用高粱楟杆皮编的,但人站上去踩不扁;能挂的则如亭台楼阁,造型别致,美轮美奐,人见人爱。他时常拿了这些作品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钱贴补家用。
一次,他花一旬的时间,用心编织了一个极精美的蝈蝈笼子,鬼使神差一般,竟跟今天的天安们城楼毫无二致。当他拿着在集市上一亮相,立刻围滿了人,个个称奇不已。正当大家竞相抬价争买的时候,一个穿衙门服装的人挤进来,大喝道:这笼子我要了,我出纹银三百两!三百两,对那些小民来说,是天文数字啊!大家都知趣地退了。
原来,皇宫里连发了几场大火,烧毁了三座大殿和天安门城楼,皇帝决定重修。一天夜里,皇帝做了个梦,梦见一种天安门城楼的新样式,非常壮美,第二天他就说给相关的大臣,让人们按样子去修。可人们接连画了许多样子,皇帝都说不像,还生气地殺了一两个设计人,人们都吓慌了,个个心惊胆战的。又一天,皇帝对主管大臣说,京城西南七百里有个集市,集市上有个篾匠编出了我梦到的城楼的样子,你马上派人去找,找不到就不要回来了!那些差人就这样找到了这里,出现了上面的一幕。
后来,差役连人带笼子都带到了北京,皇帝看了非常高兴,连说这就是我梦到的样子,你们就按这样子建。年青人也留在皇宫,参与了建设。
由于年代久远,人们都忘记了这个人的名字,因他总戴一顶黑帽,姓刘,故称之为“黑帽子刘”。
黑帽子刘自此发了,在村里建了大批的宅基,据说,北郎子桥街中心水井两侧的大瓦房四合院都是黑帽子刘的产业。
我查了一下资料,天安门城楼和皇宫三个大殿的重建,确有其事,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一1567年间。当时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音聪),确是个笃信神仙佛道的人物。
大跃进时,村里曾挖过他的墓,据说发现了不少金银财宝,都上交了;也有的说,什么也没挖到,
其墓早就被盗了。 其墓与明代有名的太监冯保(深县前磨头南桃叶村人,桃叶村与北郎子桥相距十多里)的墓相近,遥相一应,石碑林立,煞为壮观。我少年时赶磨头集,还见过。黑帽子刘比冯保进宫早,猜想他们之间,作为老乡应有联系。统而言之,此传说不全是妄谈。另,据我看过的《民间故事》、《谜语故事》等,都讲过这个故事,只是那些故事中都没讲出人的名字,仅说是个农民而已。
看来,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会惊动天地神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