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迷”的传奇故事

2019-12-20 10:00:18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在卫运河岸边,在“抗日模范村”故城县要庄乡(现建国镇)毛店村出了许多抗日英雄和抗日干部,有的成了科级、县级甚至地、省级的领导干部,但最为人广泛传颂的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抗日战士,人称“抗日迷”。提起“抗日迷”,在建国要庄一带、原武城县运河两岸男女老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到他无不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这个称呼,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成名,一直传颂了半个世纪之久,以致多数人只知这个绰号,不知他的大名。

  家贫多难志不短,苦难出息好孩子

  他姓吕,名叫山峰。一九零九年六月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九岁丧父,更是雪上加霜,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他根本不能奢望上学读书,记事起就拾柴拾粪,拔草挖菜。要过饭、抗过活。旧社会,人穷受气,弱者被欺。他做事小心,遵规守矩,就这样,还时常被有钱有势的人打骂凌辱欺负。要说树叶没有主,谁勤谨,谁先拾到就是谁的。你前面刚扫起一堆堆树叶,那恶人就硬说是他家树落的甚至干脆说就是他扫的;自家辛辛苦苦种的庄稼,秋收时却被强人霸占,一口咬定是他种的。这理你往哪里去说,这冤你向何处去伸,这怨愤只能默默埋到心底。家贫不失志,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常说:拾柴要堆成山,练武要成武状元。先说拾柴要堆成山。农村过日子,做饭取暖,都离不了柴火,穷人更是这样。秋后,落树叶子时,夜里刮大风,他就盯着早起,所以他扫的树叶子就多,一筐一筐往家背,一个秋后,塞满了柴火屋子;再一个,就是拾树上掉下来的干枝干棒,这东西,几乎年年都有,见一根拾一根,积少成多。特别是大风过后,更是令人高兴,大的一根又一根,一抱一抱往家抱。他家院子里,真堆得像小山似的,他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就这点安慰,冲走了多少愁眉苦脸!再说他的练武要成武状元。也许是战争年代的缘故,他生来爱武。给小伙伴掰手腕,没人能掰过他;撂个,他也占上风;摔跤胜多败少;走路,他是第一,人称飞毛腿。他喜爱武器,做梦都想得到一支真枪。没有真的,就自制假的。还涂上颜色,栓上挎带,系上红穗头,走到哪里,也舍不得放下。有一次,他母亲找他吃饭,哪里也找不到,到房后一看,才发现他趴在地上正聚精会神的用枪瞄准。真到了痴迷的程度。渐渐长大了,人们见他长得健壮英俊,又爱劳动,又懂事,就有人给他提亲事,真是喜从天降,他母亲喜得不得了,既然人家不嫌咱这个那个,那咱就给孩子张罗结婚吧。你别说,积德有福自然来,他还真娶了一个又能干又漂亮的好媳妇,自然过得恩爱美满。

  家仇国恨集一身,草寺一役试锋芒

  到了四十年代前后,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除了地主恶霸的压榨外,又来了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老百姓几天一跑反,真弄得民不聊生,鸡犬不宁。为了配合大部队打击日伪侵略军,村里成立了民兵组织,山峰任民兵连指导员,一有空,就集合在一起,练武备战。正在这时,来了一个紧急战斗任务。原来事情是这样,毛店东北不足一里有个小村名叫草寺,紧靠大运河,既有水利灌溉之便,又有水运交通之利,也曾有过一番繁华热闹景象。近来日本鬼子来了以后,就变得不安宁起来。日寇在武城县城建立了据点,就经常出来抢粮食财物,抢夺后就利用船只从运河往回运。草寺有个摆渡口,可以停靠船只,集镇上有饭馆,可以休息吃饭。首长让他打探情况,他对这里地理状况了如指掌。几天来,他就盯在草寺运河岸边观察动静。一天将近中午,他发现从南边来了一个小汽艇拉着四只粮船,十来个鬼子持枪监护。他就飞快地跑到隐藏在附近的游击队,报告了首长。游击队经过周密部署,就化妆成老百姓,三三两两向草寺河滩迂回,掩藏在渡口周围的菜园子里。当运粮船来到草寺渡口,就慢慢停下来。还没等他们站稳,队长一声令下,枪声顿响,就有几个鬼子应声倒下。其他鬼子伪军一片慌乱,有的趴在船上不敢动,有的躲到船舵后伺机反抗。这时,游击队员眼疾腿快,几步跳上船,跟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山峰自小就在运河边长大,水性好,见有鬼子在河里挣扎,就先后纵身跳入水中。山峰更是一马当先,抢先把一个鬼子摁住,狠狠把他灌了几口汤,以致把他淹死,还从他身上搜出一条德国造的枪。经过一小时激战,战斗胜利结束,全歼敌人,缴获枪支十几支,还缴获几船粮食。山峰带领民兵除参加战斗做后勤外,还帮助救护伤病员九人。山峰缴得了一条新枪,爱不释手,队长见他勇敢机智,也就把枪奖给了他。草寺一战的胜利,很快传遍了运河两岸,游击大队的名声大振,鼓舞了军民抗日的信心,也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敌人再也不敢大摇大摆地在运河抢运东西了。

  一心抗日杀敌人,抛妻弃子意不悔

  到了抗日战争中、后阶段,敌人更猖狂,手段更残酷,四二年,日寇在故城县霍庄附近进行铁壁合围,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四二九大惨案,在要庄抓走了七名刚毕业的革命青年学生,最近又到毛店村搜捕吕山峰等人,人没找到,就烧了他家的柴火垛和一些树木。面对这一切暴行,不仅没有吓倒他们,反而更激起了他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山峰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直不起腰,喘不过气,这时山峰要求参军的心情更强烈、更迫切。他深有感触的说:没有国就没有家。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八路军也急需扩大抗日队伍,青年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山峰更坐不住了,也争着要参军。村里也有个考量,即先紧着兄弟们多,没结婚的小青年去。山峰已三十五岁,三个孩子。他一看挨不上,就想办法找到一个带队的领导,说明自己的迫切要求,并要求比武,他当场表演了一套拳脚,果然不俗,赢得一片掌声。领导又跟村干沟通了一番,就批准了他。他参加部队后,部队里平等待人,人格受到尊重,团结友爱,亲如弟兄。他动情地说,只有共产党把我当人看,来到部队就如来到家一样温暖。他深受感动,他如愿以偿,如鱼得水。他杀敌报国的决心更大了,曾发誓打不败鬼子不回家。他们的部队就在附近武城县河东、南宫、饶阳店、军屯辛庄、要庄一带活动,离家不远,有时路过家门口,也真是“几过家门而不入”。他不怕苦不怕累,天天摸爬滚打勤学苦练,进步很快,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并在这时光荣加入了共产党。在日寇疯狂进行疯狂扫荡的危急形势下,游击队员山峰更是加紧备战,苦练杀敌本领,力争前线多杀敌立大功。当公私发生矛盾的时刻,才看出一个革命者的思想情怀,在亲人生离死别的关头,才看出一个人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硬汉子。正在这时,家里叫人送来一个不好的消息,说他媳妇得了大病,他心里一惊,这如何是好,不回家,又挂念媳妇无助,回家,今晚就有一场紧急战斗,已安排我打先锋,如何跟领导请假。他就咬了咬牙说,我给您几块钱,回去快请大夫看病,我这里正在紧十八盘上,没法脱身,就拜托你了。他也就没跟领导说,就这样把来人打发走了。真是不顺。房漏又赶上连阴雨。住了几天,来人又说小儿子不幸饿病而死,亲骨肉,心连心,真如万箭穿心头,但他还是硬挺过来,有苦肚里咽,还是没请假,忍痛打发来人回去。第三次,祸不单行,这次更是大难临头,来人神色慌张地说,大事不好你老婆死了,一家都乱了套,这次你非回去不可。这可真是晴天霹雳,一时竟像木鸡呆在那里,随后他的眼泪夺眶而出。等他清醒以后,还是不打算回去,便告诉来人,你先回去,我还有急事,等我安排安排。家里见山峰没回来,一家人都很着急。更着急的是媳妇娘家人气坏了,这次娘家人可真不干了,竟然说既没有了眼珠,还顾什么眼眶。嚷出来出殡那天要闹事,要砸他个稀里哗啦。再说山峰这次像是病了一场,没有瞒过领导的眼睛,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只好如实说了。领导再三催促他赶快回家。这已到了第三天出殡的日子,媳妇的娘家人来了几十口子,还有的带了家把什,剑拔弩张,气氛非常紧张。这边也不得不早有预防准备,乡亲们了解山峰的为人,他不是无情无义,而是一颗公心,他娘俩人缘也好,因此都积极来帮助解围。吕家的族长主动出来坐镇,还来了一些能说会道的村邻或与娘家人有关系的乡亲,真诚以礼相待亲戚,分别热情接待。娘家人先是气势汹汹围上来,但见此情景,也不好动手。到了半晌,山峰匆匆回来了。两边的人们又呼啦围了过来,气氛顿时又紧张起来。只见他径直走到棺材前,扶棺放声大哭,哭得死去活来。那些要闹事的见他这样痛哭,气也就泄了一半。可有的人觉得还是没出气,还是不死心,一商量就又围上来要求条件,要他给娘家人磕头赔礼。这次,山峰觉得确实心里有愧,就抱着几岁的两个儿子,逐个行礼,随哭随磕头,人们见他诚恳,爷俩哭得也感天动地,再看那可怜的小外甥,让人心酸,人们不由得心软下来,也就慢慢撤去。这场风波才算烟消云散。

  事后,部队首长送来了立功表彰奖状,并对他母亲及全家进行了亲切慰问。冀南日报社记者来进行采访,听到他的感人事迹后,说:这不是一个典型的“抗日迷"嘛。冀南日报以大篇幅报道了“抗日迷”的动人模范事迹。这是大运河哺育的英雄健儿,这是千古大运河的骄傲!从此,“抗日迷”的绰号就不胫而走,就在运河两岸上上下下传开了。“抗日迷”形成了一种敬业精神,不仅鼓舞了当时广大军民齐心抗战,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还在以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着模范引领效应。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又以民兵连长身份骑着高头大马带领本村36人参军支前,加入反攻营,因此毛店村被授予“抗日模范村”的光荣称号。解放后,他转业到基层供销社工作,还是党组织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各项工作都出色完成任务。到了上世纪一九七五年,我有幸和他赶在公社三夏生产指挥部工作,他已年过花甲还未退休,干工作还一路小跑,还是那样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我不禁内心油然而生敬意,脱口而出,不愧当年“抗日迷”,真是名不虚传,现在还是宝刀不老,雄风不减当年啊!这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千古名句又涌现在我的眼前。他一九九零年不幸病逝,享年八十二岁。生前经党组织落实政策,批准他办理离休手续,享受副县级待遇。他到了暮年经常给大家说:“跟共产党走,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只要有恒心,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他一生跟共产党干革命的经验总结,也是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永远激励我们前进。“抗日迷”是一个革命境界的标杆,是一座革命精神的丰碑,是一个运河岸边英雄人物的著名品牌。“抗日迷”精神不朽!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