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枣强村名研究之七十四:良党(粮挡)考

2019-12-20 14:45:11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河北衡水市枣强东北片儿有村名歌:“七太湖、八毛庄、十三花园两流常,中间两个是良党。”今天说说俩良党。

  两个良党位于县“城东北二十五里”(旧县志称)。地处清凉江(黄泸河)和清凉江西支流中间,偏清凉江。北邻前三后四七个“花园”,南挨前后两个“青花”,是地势平坦的两个农业村。

  说到两个村的隶属,明清之时,两个良党为一个村,是“良党保”所在村。良党保时辖南文口、李秦村(1941年为纪念八路军团长、烈士李林改为李林村)、霍家庄、杨家庄,再加上王、魏、鹿、孟、张、闻、陈七个花园,共十二个村。民国时属第六区(南吉利),1949年后曾属青花乡(小乡),1958年大公社时属流常人民公社流常管理区,1962年后属流常人民公社、流常乡,1996年撤乡并入马屯镇后,至今一直属马屯镇。

  说到现状,两个村都不大。2006年统计,东良党152户,728人,2005亩耕地;西两党157户,661人,2293亩耕地。

  说起两个良党的姓氏,东良党的大姓是李、周、邱,西两党的大姓是张、吕、李,都言是明洪武或永乐年间由山西迁此定居的。

  让众人百思不解的是村名,为什么没有以姓氏叫什么村、什么庄,却取了个稀罕少见的“良党”?

  关于村名由来,有三个传说:

  一个是用粮食挡决口说。前面说过,良党村东靠清凉江(黄泸河)。建在河边的村有好处,旱时浇地方便。也有坏处,易发洪水受灾。据说就在建村不久的永乐十二年(1414年),当时还叫黄泸河的清凉江大水汹涌,挡水大埝有决口淹村之险。警惕的村民总动员,开展护埝保村行动。关键时刻发现一处小决口,并越冲越大,用土挡都来不及了。情急之下,有村民说:各家尚有袋装的粮食,不行用它来堵一下。大家认为这是个没办法的办法,于是从各家扛来了上百袋粮食,堵在了决口上。经奋战,决口堵住了,大埝保住了,村庄也保住了。过后大家商议,把村名定为“粮挡”,即用粮食挡住决口的意思。后来,“粮挡”沿写为“良党”。传说,明末良党分为东西两村,分别称东良党、西良党。

  纵观以上三个由来传说,古代户籍编制说有点望文生义,且时代久远,可信度不高。山西长治古称上党,是因为长治“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与周朝的地方编制无关。而青年不务正业说,虽有教育意义,但也有正能量不足之嫌。唯有第一种用粮食挡决口说,既符合地理环境——地处江河岸,常遭大水扰的现实,又有历代传说——村民代代口传此说。同时,此说也能显示出村民勇斗洪灾,不惜粮食的勇敢牺牲精神。

  故笔者肯定第一种传说。

  最后说说分村时间。《枣强县地名资料汇编》上说是明末分成东西两村。笔者查阅清代几部《县志》,一直只有一个良党。民国二十年(1931年)《县志》才有了东良党、西两党。这说明分村时间是在清末民初,只有一百多年,而不是明末清初三百多年。

  纵观以上三个由来传说,古代户籍编制说有点望文生义,且时代久远,可信度不高。山西长治古称上党,是因为长治“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与周朝的地方编制无关。而青年不务正业说,虽有教育意义,但也有正能量不足之嫌。唯有第一种用粮食挡决口说,既符合地理环境——地处江河岸,常遭大水扰的现实,又有历代传说——村民代代口传此说。同时,此说也能显示出村民勇斗洪灾,不惜粮食的勇敢牺牲精神。

  故笔者肯定第一种传说。

  最后说说分村时间。《枣强县地名资料汇编》上说是明末分成东西两村。笔者查阅清代几部《县志》,一直只有一个良党。民国二十年(1931年)《县志》才有了东良党、西两党。这说明分村时间是在清末民初,只有一百多年,而不是明末清初三百多年。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