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为发展农田灌溉,曾开挖冀码渠,在衡水湖中部修筑西围堤(即现在的中隔堤),从码头李滏阳河引水,蓄水面积约60平方公里(包括现滏东排河以北部分),称衡水湖蓄水工程。由于工程不配套,蓄水未能充分利用,长期高水位蓄水,造成湖外土地的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故于1962年退水还耕。
1965年,开挖滏东排河,在大赵常村北横穿衡水湖,湖区缩小到75平方公里。同时修建大赵常退水闸。1972年,冀县在东湖东南部建成小库,由滏东排河经冀码渠引水。
1974年,衡水地区将原西围堤扩建,建成千顷洼东洼蓄水工程(即东湖)。为扩充水源,于1975-1976年在滏阳新河(冀县西羡)和滏东排河(冀县东羡),兴建了引水枢纽;1977年扩建了了西洼(即西湖),并修建了南尉迟(冀境),前韩、王口(冀境)进水闸工程,1978年又扩建了冀码渠进水闸和西湖北围堤。1985年修建了把运河水引入衡水湖的“卫一千”引水工程。衡水湖形成能引、能蓄、能灌、能排、能滞洪沥的蓄水工程,最大蓄水量1.88亿立方米,其中东湖1.23亿立方米,西湖0.65亿立方米。主要灌溉滏东排河以东和索泸河以西的冀县、衡水、武邑和枣强等县的80多万亩耕地。1985年衡水地区和衡水市、冀县,在组织有关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以水产养殖为主,渔、牧、农、林、副综合开发,养、种、灌、加(加工)、旅(旅游)全面发展的衡水湖开发建设决定。计划筹资1500万元,到本世纪末,把衡水湖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工程。
第一节初建工程
以建设东湖为主。1958年5月14日由冀、枣、衡三县,出动民工34000人,参加了东湖的工程建设。经过38天奋战,于6月20日,完成筑堤工程。之后,又相继完成了开渠、建闸、移民迁村等工程。衡水县出动民工16703人,共做土方751473立方米。
一、围湖筑堤
计有西围堤,南起冀县北关,向北经绳头庄村东至旧闫家庄村东北,长11.5 公里;北围堤,自西围堤北头,呈弧形向东北方向延伸,经侯家庄、谈家庄村东南,东至吴杜村村西,长7.3公里;东堤,现京大路西侧湖区沿线,长14.8 公里;南堤,现冀县小库南岸沿线,长2.4公里;中隔堤,西起后韩家庄村东西围堤,东至徐家南田村西北与东围堤相接,长5公里。围堤全长41公里,共做土方210万立方米。北围堤、中隔堤今废。
二、开渠
为向东(衡水、武邑),东南(枣强)引水,由衡水大县(衡、枣、冀、武邑)于同年秋冬,开挖了北干渠、中干渠(冀县境内4500米,其余在枣强县境内)、南干渠(枣强县境内)。为保障湖区水源,1959年,由冀、枣两县出工,开挖了冀码引水渠,渠长25公里。“根治海河”期间,渠被截断上游段,现冀码渠首在冀县东羡村西,与滏东排河右河唇相通。规模为:长16.2公里,底宽32- 40米,渠深6米,边坡1:3,纵坡1/10000-1/15000,渠底高程起点为18米,终点16.8米,设计水深3米,过水能力100立方米/秒。
三、建筑物工程
1958年兴建了进水闸和中隔堤节制闸;1959年在冀码渠首兴建引水闸一座,蓄水后,在湖区周围修建了6座电力扬水站,装机155千瓦。
建湖期间冀县境内迁出顺民庄和胡家庄两村,共计62户,286人。据统计,本期建设东湖工程,国家共投资达3000万元。
1959年汛期,东湖开始蓄水,至1962年,每年蓄水1.125亿立方米,在发
展农业灌溉上发挥了一定效益。后因投资不足,一些配套工程未能如期实施,形成蓄多排少,只蓄无排,造成地下水位抬高,次生盐碱大面积发生。围堤设计单薄,没有防风措施,受风浪袭击堤坡坍塌严重,每年动用大批劳力和物料防风抢险。因此,于1962年停蓄还田。
第二节改建工
1973年,为开辟水源,发展灌溉,衡水地区决定恢复衡水湖东湖蓄水工程,当年蓄水0.7亿立方米。1974年实施了东湖改建工程,南依冀县小库,北筑北围堤,长7.18公里;西界西围堤,长9.5公里;东沿京大路,长5.8公里。蓄水面积42.5平方公里;设计最高蓄水位21.0米,相应蓄水量1.23亿立方米。
1974年2月,衡水地区组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工程勘察设计。5月初,地区建立修复千项洼水库指挥部,冀、衡、枣、武(邑)四县,也相继建立千项洼施工指挥部。5月中旬,四县组织25000名民工参加修建。全部土方及部分建筑物工程于6月15日结束,共计45天。衡水县投入民工4625人,施工量含:筑堤4795米,挖截渗沟3949米,共做土方350953立方米,完成标工230610个(工日)。
主体工程如下:
一、土方工程
1、筑堤。共两道,即西围堤与北围堤。西围堤(即现在中隔堤)在原堤基础上修筑。从吴公渠节制闸北筑,环绕冀县城东南至滏东排河南岸右小埝前韩止,长9.5公里。从此掩右小埝东筑至京大路,称北围堤,长7.18公里。围堤总长16.68公里。其规模为:堤顶高程22.50米,堤身高4-5米,背水坡边坡1:3,在21米高程上设有5米宽平台,平台高1.5米,平台以下边坡1:4,临水坡边坡1:3,在20米高程上设有10米宽平台,平台高1.5米,平台以下边坡为1:5.修筑围堤共做土方1967064立方米,用标工1093067个,完成投资905793元,国家补粮57.5万公斤。
2、挖沟。沿西围堤外侧开挖截渗沟一条,距堤30-300米之间,沟长9.5 公里,底宽4米,边坡1:4,水深可及2.5米,渠底高程15米,纵坡1/10000。截渗沟开挖与培筑西围堤结合,其工费记于筑堤内。
二、建筑物工程
1、建排碱站。为及时排除东湖渗水与西洼(现西湖)沥水,在截渗沟上(冀县后冢村东)修建排碱站一座。该站挖引水渠(从截渗沟至站址)一条,渠底高程15米,底宽2米,水深1米,边坡1:3,纵坡1/8000,渠末设池,池底高程14.0米,并在西围堤(站上)设有穿堤涵洞及陡坡工程,以防排水毁堤。排碱站安装90马力的柴油机3台,20时水泵3台,扬水能力为1.5立方米/秒。修建此站,共动土6950立方米,砖石方934立方米,钢筋混凝土71立方米,用工7656个,补粮3828公斤,投资133693元。
2、建桥。为方便交通生产,在截渗沟上建生产桥8座。其中在本市境内3 座,依次是:绳头庄村西1座,李家庄村东南1座,前韩1座。冀县境内5座,分别是:冀县城东门外1座,前冢村东南、村东各1座,后家村东1座,岳家庄村东1座。各桥均采取单孔16米垮度,两端各设有2个小副拱,8座桥共做土方5280立方米,砖石方1617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方99.7立方米,用工9016 个,补粮4508公斤,投资99344元。
第三节扩建工程
1977年,衡水地区行署为增强地上蓄水抗旱能力,决定将千项洼西洼扩建成水库,并对东洼进行大规模整修。两项工程同时进行。由衡水、冀县、枣强、武邑四县按受益面积大小承担施工任务。衡、冀二县各出5000人,分别承担任务的25%,枣强4000人,承担20%;武邑出6000人,承担30%。2至3月间完成了全部筹建工作,自4月1日开工,至8月9日竣工。
一、千项洼西洼水库(即西湖)
位于东洼大库西部,两库隔西围堤相望。整个西洼水库,西面临岸,东、南、北三面环堤。东堤即东湖西围堤;北堤筑于滏东排河南岸,西起冀县良心庄,东复大库北堤,长4500米;南堤循冀县城西北南迤至西关村西与冀码渠下游左小埝相接,东起冀县北关北,西抵南尉迟,长6500米;西岸南起冀县南尉迟,北至良心庄,长6300米。西洼洼底高程18.5-19米,蓄水位设计21米,库容可达6500万立方米,蓄水面积为32.5平方公里。
土方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本市有15个公社参加施工,第二期有14个公社参加施工。主要工程如下:
1、土方工程
(1)筑堤。一是加固南围堤。该堤自冀县城西关村西始,沿冀码渠左小埝西筑,至南尉迟村东止,段长3500米。堤顶高程22.5米,堤顶宽8-10米,迎水坡筑10米宽平台,平台以上边坡1:3,平台边坡1:8,背水边坡1:4。由冀县枣强两县承做。二是为防西洼库水西延,补修西上岸,岸长约6300米,主要工程量是堵口、筑堤、复平。由冀县承做。三是修筑西洼北堤。此堤自冀县良心庄村东处,沿滏东排河右小埝东筑,与东洼大库堤相衔接,长4500米,规模与大库北堤相同,主要由衡水、武邑承做。本市投入民工4726人,完成土方46.93万立方米,标工404389个。
(2)加固村基。为防湖水浸刷,对湖内村庄全部修筑围村台(村台与村基相复)。属本市村庄有:绳头庄、段村、李家庄、崔家庄、前韩。属冀县村庄有: 孙郑李、前赵、后赵、前冢、后冢、八里庄、藏冢、岳家庄、冯家庄、刘家埝。本市承做市属5处村台,动土228288立方米。其余由三县分做。
(3)修路。为方便西湖村庄交通生活,修筑了联村联堤路。本市修路5条,计有前韩、崔家庄通北围堤路,李家庄、段村、绳头庄通隔堤路。另外为冀县良心庄修路一条。共做土方70130立方米。
2、建筑物工程。在建设西湖的同时,兴建了西洼南尉迟进水闸(属冀县境)和前韩退水闸。
西湖建成后,其水源与东湖同。1977年9月初,通过冀码渠试引蓄水;1978 年8月间,又大量引蓄,蓄水4000万立方米。后又相机补蓄,至1581年,因上游水量不足而未再蓄,湖内村庄仍择好地耕种。
在蓄水期间,粮、煤也由地区、市,根据各村收入给予补足,对于其它建设(如水利、交通工程施工)也不再安排出工名额。
二、整修东湖工程
自1974年东湖建成后,由于连年蓄水,新建大堤缺乏天然植被保护,任凭风浪冲刷,每逢汛期,对危险堤段常以草袋填土防护,故于1978年6月15日至7月14日,利用各县根治海河原班施工队伍,整修东湖工程。共做土方144 万立方米。主要工程包括:加固修复西围堤、北围堤、湖东沿岸、整修冀县顺民庄村台与村路、疏浚北干渠南小沟。衡水市完成段长2040米,共做土方134777立方米,完成标工80889个,有16个公社投入民工2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