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小寨乡南尉迟村,有一个存在200多年的“尉迟潭”。它位于南尉迟村南、冀州城区西偏北6公里处。
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滏阳河溢,决堤东出,水汇于此”,形成了“尉迟潭”。
它的灵异在于“常有水不竭”。冀州的滏阳河等河、渠,“每岁夏中盛涨,秋季辄不时涸。惟‘尉迟潭’”常年有水,若干年“未尝见底”。冀州知州范李曾经撰文写道:“惊愕其神,灵异不常”。
清光绪年初,冀州、南宫一带大旱,该潭水“仍盈”;民国九年(1920年)和三十二年(1943)年,冀州“大旱”,许多村“赤地无青苗”“无庄家上场”,有多人外出“逃荒乞讨”甚至“饿死”,而“尉迟潭”仍然有水,附近村庄的农民,取潭水浇地,收获了一些庄家,保了命,“为乡人所仰依”。
“尉迟潭”之灵异,民间认为“潭中有神”“或以为龙,或以为龟”。
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冀州官衙在此“立庙宇”、立碑,以“祀事崇潭之神”。
(据赵衡水《尉迟潭神碑记》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