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冀中到冀南

2024-07-12 18:10:38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由于种种原因,全民族抗战时期在晋察冀边区的冀中根据地,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创作了大量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平原烈火》《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等等,都是写冀中抗战的。由此许多读者得出一个印象,只要是河北平原上发生的抗日故事,就一定是冀中。20世纪50年代,反映冀南地区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平原枪声》问世,不仅许多读者想当然地认为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冀中地区,就连若干年后改编电视剧,字幕也显示的是冀中。《平原枪声》的作者、著名作家李晓明同志生前在给朋友的信中,就曾经指出“把冀南写成了冀中”的错误,但直到今天,在网上搜索一下有关《平原枪声》影视剧的介绍,依然是“发生在冀中地区的抗日故事”。

  之所以把冀南等同于冀中,一个原因就是反映冀中抗战的那些优秀文学作品,影响太大了。再就是冀中和冀南,在历史上并不是行政区划的概念,只是一种大致的区域划分。直到全民族抗战爆发,八路军挺进敌后建立根据地,才明确划出了冀中和冀南。但是,两个军区的边界,也不像今天的省与省、市与市那样分明,并且经常划来划去。比如正定县,1939年10月滹沱河以南地区与获鹿县东部地区建立正获县,隶属于冀南第一地委,1940年6月冀南第一地委划给冀中,成为冀中第六地委。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冀中冀南的大部分辖区都属于河北省,都在河北平原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北省各个地区的区划,虽然几经调整,但都没有顾及冀中和冀南的界线。以衡水市为例,现在所辖11个县(市、区),其中深州、武强、饶阳、安平属于当年的冀中地区,而且是冀中的核心区,其他7个县(区)均属于当年的冀南地区。所以如果讲到抗日战争,既不好笼统地说衡水是冀南,也不好笼统地说它是冀中,要看讲什么故事以及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有的地区更为复杂,比如沧州,它一部分属于冀中地区,一部分属于冀鲁边区。当年为了纪念黄骅烈士,把新海县改名为黄骅县(今黄骅市),就是山东省民主政府的决定。

  另外,冀中和冀南也有许多联合行动,抗战初期著名的深县抗战学院,为我党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个学校就是冀中和冀南合作创办的,校长则是从冀西请来的杨秀峰(后为冀南行署主任、新中国第一任河北省省长)。军事上也有过许多协同作战。全民族抗战初期,冀南地区盘踞着著名的大汉奸石友三。为了打击石友三的顽军,晋察冀军区从冀中军区抽调了5个团,再加上120师第三支队和津南自卫军,组成南进支队开赴冀南地区,和冀南军区的近20个团一起,由冀南军区政委宋任穷和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共同指挥,给了顽军以歼灭性打击,粉碎了顽军勾结日寇、夹击我抗日根据地、妄图长期盘踞冀南地区的阴谋。

  在许多重要关头,两个地区互相支持,互相掩护。讲到冀中抗战,必然要讲1942年“五一”反“扫荡”,但少有人知,“五一”反“扫荡”期间,冀中军区领导机关,撤到了冀南地区。当时的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在《吕正操回忆录》当中,详细回顾了转移冀南的过程:从交河县(今已划归泊头市)的冯三番村,到东光县的八里庄、景县的留府、再到武邑县的南石村。“六月一日夜晚,冀中领导机关在景县龙华车站以西潜过石德路,敌人毫无觉察,过路后向西南急行军70里,绕到枣强县西南、冀县边界的后冢村住下。至此,我连续反‘扫荡’一个月,使敌人调动五万兵力,采用‘铁壁合围’‘拉网战术’,妄图捕捉我冀中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完全落空。”当然,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在冀南的行程并没有结束,他们接下来又到了冀县(今冀州区)的辛庄、枣强的柳林庄和张秀屯,同冀南军区政委宋任穷、司令员陈再道会合……

  冀中和冀南在中国革命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都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播撒革命火种的地方。地处冀南的磁县,1922年就建立了共产党小组,不仅是冀南最早的党组织,当时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县级党组织。1923年中国共产党只有420名党员的时侯,冀中安平县的台城村,就建立起了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

  冀中和冀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1942年6月8日,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善和政委王远音率领的队伍在肃宁县雪村被十倍于己的敌人包围,突围过程中,被日寇称为“冀中之狐”的常德善和政委王远音双双殉国。仅仅4个月之后,八分区代司令员孔庆同又血洒冀中。而冀南军区的反“扫荡”战斗更为残酷,1943年一年间,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副司令员陈耀远,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易品良、副司令员夏祖盛,4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八路军将领,牺牲在冀南地区枣强县的土地上。

  冀中、冀南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参军入伍,英勇杀敌。1938年冬天,贺龙、关向应率领120师来到冀中,他们帮助冀中的部队开展正规化建设,并四战四捷,极大地振奋了抗日军民的信心,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军区也大力支持120师扩军,把优秀青年送到部队去。120师来冀中的时侯,只有6400多人,8个月之后离开冀中的时候,发展到21900多人。增加的这15500人,都是冀中子弟。129师开辟冀南根据地的时候,先后派出3支队伍。第一支“挺进支队”,只有30多人,第二支“八路军东进抗日游击纵队(东纵)”是5个连,第三支力量最强,也不过一个骑兵团,加上一个“抗日义勇军第五路军”的两千来人。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子弟兵离开冀南根据地的时候,先后在冀南组建了第二、第十、第十四3个纵队——3个军,还不包括5个团的架子开赴东北,不包括3批南下干部,当然,更不包括牺牲在冀南的烈士。

  冀中和冀南大致上以沧石路、即307国道的走向为界。当年不仅是两个军区,而且分属于两个边区。冀中军区隶属于晋察冀边区,冀南军区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今天走在307国道上,穿过河北平原的腹地,从冀中到冀南,夏天一样的金色麦浪,秋天一样的绿色海洋。年轻一代早已没有了冀中和冀南的概念,但在当年,这两个钢铁一般的名字确实意味着血与火,闪耀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