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明:怀念我的家族爷爷——沈铁民(下)

2024-07-30 15:51:26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沈铁民 (1909-1983)

  沈铁民戎装照

  戎马名将翰墨精英沈铁民先生一生对党忠诚,对人民坦率,艰苦朴素,不求名利。生已践志、去也心安,身逝神在、遗爱人间,可典可范、可风可传。这是对人民儿子沈铁民的评价。

  七十多年前,抗日战争的烽火在冀南平原熊熊燃烧,英雄的冀南人民同仇敌忾,同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斗争中,有一位令敌寇闻风丧胆的抗战英雄,他的名字叫沈铁民。沈铁民,(原名沈寿贵)1909年6月,生于河北省景县温城乡沈志窑村,是我的家族爷爷。

  最爱吃的家乡杂面条

  人走万里远,还是故乡亲。青年时期的沈铁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早早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他走南闯北,英勇杀敌,驰骋在抗日救国的疆场。但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始终留恋和热爱,家乡的特色美食也让他回味无穷,始终不忘,他最爱吃的就是家乡的杂面条。

  杂面条,就是把纯绿豆经过湿润后磨成细面,稍微参点小麦面粉,用擀面杖手工擀出来,用刀切成细条的面条。特别是刚刚擀出来的杂面条,绿里透白,芳香四溢,非常鲜亮,下杂面条时,羊油炝锅,再搁点香菜,那简直是绝配,色味俱佳,香气扑鼻,令人唾涎欲滴,至今也是家乡人们最喜欢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

  那时候的绿豆都是纯天然的,夏季播种玉米的时候捧上两捧绿豆粒,和玉米一块播种到地里,开玉米苗时,特意留下一些绿豆苗,让它和玉米苗一起长大,按庄稼人的话说,就是“棒子地里带绿豆”。玉米长,它也长,收玉米时,先收绿豆,有的绿豆生长时茎子缠到玉米揩杆上,秋收时,一串串又黑又粗的绿豆角子就像秋后熟透了的葡萄,挂在玉米杆子上,格外亮丽,爬到玉米杆上的绿豆角,光照最充足,熟的最透,颗粒最饱满,也最宝贵,需要用手一点点的择下来归理好,稍不小心熟透了的绿豆角就会自行炸开落在地上,让人惋惜。

  割下来的绿豆棵子先一堆堆的放在玉米秸秆旁,等收完了玉米秸秆再把绿豆堆子敛起来,用车拉到生产队的场院里凉晒打轧收成。那时候的绿豆生长期长,光照充足,颗粒又大又绿又鲜亮,和现在的杂交速生绿豆截然不同,磨出来的绿豆面粉,独特的杂面味道特别浓厚,擀出来的杂面条,其色鲜味美就可想而知了。

  我在县委报导组工作时,经常要去衡水日报社送稿,每次去衡水时,我就让母亲头一天晚上把杂面条擀好凉起来,第二天早晨装好后,乘车到衡水先送到他家,老人家见到了我送去的鲜杂面条特别高兴,特别开心,有时还亲自用鼻子闻一闻,称赞杂面条气味浓,味道鲜。并对我说:永明,你以后来什么也不要带,等秋后收了绿豆,就给我带点杂面条来就行了。

  月是故乡的明,饭是家乡的香。老人家爱家乡,也爱家乡的美食,故土情深,历久弥新。

  写给我的两幅书法字画

  我的家族爷爷沈铁民,一生酷爱书法。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中华的文化的精髓和瑰宝,历史上的志士名人书法家云云。他的书法艺术独特,博大精深,大美魏笔,深受喜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名气,堪称书法名家大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王任重,李而重都非常欣赏他的书法。当年衡水市的标志性建筑——红旗影剧院,衡水火车站的牌扁大字都是他亲笔书写的,钢劲有力,百看不厌,影响了衡水几代人。

  常言道:要想长寿练书法 。写书法,陶冶情操,静心养身,延年益寿。睌年的沈铁民爷爷以书法为伴,书法成了他生活的第一需要和最大乐趣,在他的书房里,在他的办公桌上常摆着笔墨纸张,他有空就写,天天写,天天练,写的不好的就毁掉,写的好的保存起来,或送给亲朋好友,好多亲戚朋友都珍藏有他的精品书法。

  老人家生前曾写给我两幅书法字画。一九八0年十二月,我把即将结婚的消息告诉他,他老人家听后非常高兴,欣然提笔,赋诗一首,作为对我的新婚祝福,他老人家为我书写的新婚祝词为竖行字,从右至左为:

  永明贤孙新婚䄊喜:革命伴侣,携手前进。称心如意,自主婚姻。白头到老,同德同心。沈铁民 马秀贞贺。一九八0年十二月。

  结婚那天,我把老人家亲笔题写书写的新婚祝词装上镜框,挂在我的婚房里,亲朋好友们都好奇的观看和点赞,给我的婚礼增加了不少喜悦的气氛。

  一九八二年春节,在爆竹声声,辞旧迎新,万家团圆,欢度新春佳节的美好时刻,老人家又高兴地拿起笔来,为我录写了一首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久有凌云志.......送给我并让我保存。遗憾的是前些年家里翻盖老房时,家里人把他老人家写给我的结婚贺词的镜框玻璃碰碎了,原笔迹损坏丢失,仅把他老人家八二年春节录写的这首毛主席诗词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二00九年六月,沈铁民将军诞辰100周年。为弘扬书法艺术,繁荣书法文化,缅怀将军生前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杰出贡献,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军分区政治部联合在衡水群艺馆隆重举办了“沈铁民书法艺术展”,我有幸应邀参展。

  一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他的大幅遗像,他一身戍装,胸前挂满军勋章,威武庄严,大义凛然,仿佛是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不愧为当年让鬼子汉奸闻风丧胆的战将。肃立在他的遗像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向他的遗像深深三鞠躬,表达内心无限的哀思,然后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他的书法作品。宽畅的展厅里,摆满了他生前书写的多幅代表作品,有家人保存下来的,有亲朋好友珍藏后捐送来的。

  幅幅作品笔力雄浑,气势恢宏,他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反映了他不同时期的战斗经历,细细品味,感觉到他的每一幅作品,传递的是正能量,发出的是最强音,弘扬的是主旋律,既有民族大义,又有家国情怀,特别是“振兴中华”四个大字在展厅特别醒目。那刚劲有力的字体,体现了他的刚毅顽强的性格,字里行间展现出他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深热爱。我行走在展厅里,细心认真地观看他的每一幅作品,在享受他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他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一笔一墨也凝聚着他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此时此刻,他生前在书房里挥毫泼墨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参观完爷爷的书法展览后,我又登门看望了爷爷的遗孀,我尊敬的家族奶奶马秀贞,向她老人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祝福。见到我老人家非常高兴,讲了不少爷爷生前爱好书法的故事,也对有关部门举办的这次书法展览非常满意。

  老人家一生热爱书法,也为书法而献身。退居二线后。为弘扬和传承书法艺术,繁荣和发展书法文化事业,有关部门决定,由他牵头负责筹建衡水书法院,地址选在原衡水县的老桥附近。这是他一生热爱和追求的事业,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因此他不顾年事已高,四处奔波,乐此不疲,联系有关事宜,督促指导工程进度,为早日建成书法院满腔热情不辞辛劳的工作。一天,在协调衡水宝云书法院筹建的有关事项中,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因公牺牲。时间是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上午。

  恶噩传到村里,父老乡亲们悲痛万分,大家自发地来到了衡水,来到他的灵前,哀悼缅怀这位深受全村人爱戴的人,并为他送行。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含泪参加了他的追悼大会。他的不幸离世,是党的损失,国家的损失,也是我们家族和沈志窑村全体村民的损失。这位共和国的功臣,在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中,在敌人悬赏要他人头的白色恐怖中,他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却在和平时期意外地倒在了书法院筹建的过程中,使党和国家受到巨大损失,也给家人和亲人们留下了无尽的痛苦和遗憾。

  陪同夜访老战友

  抗战时期,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沈铁民有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活动在当时的景北,景南县和阜北县与日伪军作战,当地的抗日干部,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地下交通员,地下党员和保垒户,都与他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接触,在战斗中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共和国建立后,他虽然身居高位,工作繁忙,却始终不忘那些曾经和他一起战斗,患难与共的战友和同志们,一有机会便登门拜访看望他们。

  那是一九七七年的四月份,当时在地委行暑分管全区机井建没和抗旱工作的沈铁民司令员,来景县检查打井抗旱工作,住在了县招待所,我当时在县人民银行工作,晚饭后我去招待所看望他老人家,他见到我后对我说,永明,今睌我想去看望个人,不让警卫员去了,你陪我去吧。他利用下乡指导检查工作的空隙,要看望的这个人,是时任景县人民医院院长的李雪同志。

  李雪,(原名李国庆)景县梁集乡五门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参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他和梁希勤,梁彦峰等同志都是受党派遣,打入景县维持会内部的地下交通员,是党的地下工作者,李雪同志还在维持会内担任出纳,掌握着维持会的资金大权。白天他们和日伪军应付周旋,夜间为八路军筹粮筹款筹弹药,送情报,组织民众开展破路断桥斗争,利用多种方式打击日寇。他曾密秘组织和指挥杜桥,王千寺,龙华三个乡的近万名民众开展破路行动,一夜间把龙华通往景州的公路全部破坏掉,使鬼子无法进出,寸步难行,龟缩在县城不敢出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景县志》的抗日人物有他的名字,抗战胜利后,有作者以《白皮红心》为书名著书一部,披露他们隐蔽卧底工作的内情,讲述他们的地下工作故事,歌颂他们为抗日胜利做出的贡献。全国解放后,他任景县六区区长(区政府驻地在梁集乡营盘村),后任龙华,王千寺公社党委书记,“文革”期间遭受迫害,被定为梁希勤反党集团主要成员之一,停止工作八年。平反昭雪后,重返工作岗位,先后任景县机井建设指挥部第一副主任,景县人民医院院长,景县卫生局局长等职。一九八七年离休,一九九八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那个年代的县城没有路灯,到了晚上大街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那天晚上,我搀扶着他老人家小心翼翼的迈进了县医院的大门,大门洞子里黑乎乎的,几经打听才找到了李雪院长的住处,两位老战友邂逅重逢,互致问侯,格外亲切,紧握的双手久久没有松开,落座后就攀谈起来,多数谈的是当年抗战的事,端炮楼,打鬼子,杀汉奷,破公路,搞情报......说起遇险的时侯还很激动,然后又谈起了工作和家庭,无话不说,相谈甚欢,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对两位老前辈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老战友重逢,有说不完的沧桑岁月,有道不尽的患难真情,这时墙上挂的钟表已指向十点多,明天还要下乡工作,老人家只好起身告辞。李雪院长依依不舍的把他送到门外老远老远,我搀扶着老人家踏着漆黑的夜色回到了县招待所。

  回到我的银行宿舍后,回想起两位老战友的交谈,感慨万千,躺下后久久不能入睡,我再想,这些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功勋的英雄们当年是多么的不容易,没有他们的出生入死,哪有今天的岁月静好,如今中华盛世,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和平年代,生活在这样的和平国家里,要感恩这个年代,更要感恩我们强大的祖国!而两位包经沧桑的老前辈的重逢,既没有礼品相送,也不请客吃饭,只有真情问侯,只有情感交流,这种在战斗中,在患难中,在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的革命友谊和感情是深厚的,真挚的,宝贵的,纯洁的,不变味不变色的,也是牢不可破的,是用任何礼物和金钱也换不来的。

  英名垂千古,舟心照汗青。沈铁民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他的精神和情怀永远激励我砥砺前行。愿逝者安息,愿山河无恙,愿祖国强盛,愿人民幸福。千碑常在,英魂永驻,沈铁民爷爷,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参考资料:《景北县的一段回忆》《沈铁民的爱民家风》

  ——谢谢阅读全文终

  作者简介:沈永明,男,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73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北屯信用社,景县人民银行,县委宣传部,县委办公室,县广播电视局工作和任职,现已退休。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