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崖取义

2019-08-10 10:30:05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数年前,记者得知在通道小水村一座名为大坡界的山上,有8位红军战士曾写就宁死不屈、舍身跳崖的壮举时,心头顿时一震:湖南竟然也有类似“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于是,到小水走一趟,便成为一个心愿。不为别的,只为凭吊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斗,只为祭拜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

  6月下旬,记者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杉木桥乡小水村。由数个山头组成的大坡界,就如天然屏障,牢牢驻守在村边。

  沿石阶蜿蜒而上,行至半山腰,一座青石铸成的纪念碑耸立其间,这便是小水战斗纪念碑。碑上,萧克将军的题词赫然醒目,刚劲有力:红军精神永存。刻在碑底座的碑文,简要记载了小水战斗的情况。

  放眼四周,青山叠翠,溪水潺潺,昔日的战场如今一片宁静,只有山坡上零星散布的几处简易掩体坑遗址,仍能让人依稀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

  “85年前,8位红军战士就是从这座悬崖上跳下,壮烈牺牲的。”指着山顶附近一座约50多米高的悬崖,通道转兵纪念馆红色文化研究员胡群松介绍。随着他的讲述,枪炮声、喊杀声,仿佛又在沉寂的山谷间响起……

  1934年9月,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行探路的红六军团,从绥宁黄桑坪地区进入通道杉木桥地区。9月15日,红六军团前锋十八师,行至小水村大坡界时,突遭国民党湘敌五十五旅袭击,小水战斗由此打响。

  站在大坡界山上俯瞰,视野开阔,当年红军的必经之路就位于两个山头间的峡谷地带,道路狭窄,不易躲藏。敌人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早已埋伏在道路两边的山上。

  不难想象,匆匆赶路的红军部队经过大坡界山底峡谷时,遇到的是怎样的一种险恶局面。胡群松说,看到红军过来,埋伏在山上的敌军突然开火,顿时将红军部队拦腰截成两段。还有一部敌人则迂回包抄,企图前后夹击。而红军由于深处谷底,又无战斗掩体,伤亡严重。

  危急关头,红军指挥部派出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突击排,杀出一条血路,抢占了处于敌后的另一个高地,以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他们所抢占的高地,正是今天小水战斗纪念碑所处的山坡。

  随着战士们机枪、步枪、驳壳枪等长短武器齐齐开火,原本以为稳操胜券的敌人背后突然受袭,一时张皇失措。他们以为是红军的增援部队到了,急忙掉转枪头,集中火力向突击排进攻。

  为了牵制敌人,确保主力部队顺利突围,红军战士边打边退,将敌人一步步往山上引。

  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在占尽人力、火力优势的敌人轮番进攻下,红军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枪林弹雨中,最后只剩下8位战士。但他们毫不畏惧,仍坚持战斗,将敌人死死拖住。子弹打光了,就搬起山上的石头往下砸……

  令人扼腕的是,敌军中有一名上等兵恰恰是本地人。在他的带领下,300多名敌兵从山后的一条小路绕道爬上了山顶,与山下敌人形成了上下夹攻之势。没了退路的8名红军战士,被逼到了一处50多米高的悬崖边。

  这已是绝地!往前一步,将是牺牲。

  没有豪言壮语,8位红军战士毫不犹豫地手挽手,纵身一跃,身影便消失在悬崖边。留给敌人的,只有散落在悬崖边已被砸得稀烂的枪支……

  当年为敌军带路的那名士兵,名叫龙章瑞,因后来眼睛失明,最终逃脱了惩罚,回到了杉木桥终老。上世纪80年代,胡群松等党史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挖掘整理小水战斗这段历史时,找到了这名当时已80多岁的国民党老兵。胡群松说:“当时一见面,龙章瑞便双膝跪地,老泪纵横地忏悔道,‘我有罪,当年是我带路抄了红军的后路。你们红军真是太英勇了……’”

  这名国民党老兵的回忆,使人们知道了8位红军战士舍身跳崖后,更令人动容的一幕。

  战斗结束后,敌人在悬崖下清理战场时,找到了这8位红军战士。其中,6位战士已经牺牲,还有两位战士身受重伤。

  当时,敌人假惺惺地对幸存的红军战士说,国民党也优待俘虏,只要说出红军部队的下一步去向,就给他们治伤,还发放银元。

  面对摆在眼前的又一条“活路”,两位红军战士依然选择了拒绝。敌人见状,马上撕掉了虚伪的面孔,将两名红军战士杀害。

  但烈士们可以欣慰的是,正是在他们的掩护下,红军主力一部分迅速摆脱了堵截之敌,向原定方向进发。另一部分突出重围后,迅速迂回到离小水不远的架马,抢占了一处制高点,利用有利地势,将尾追之敌打得尸横遍野,死伤惨重……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今天,硝烟虽已逝,青山依旧在。虽然无法得知牺牲烈士的名字,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已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

  【采访手记】

  英雄无名精神永在

  世人皆知狼牙山五壮士,却罕有人知晓小水红军跳崖八烈士。

  出发去通道采访之前,我们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关小水红军跳崖八烈士的记载仅有只言片语。

  因为无法查证,小水战斗纪念碑上,同样没有烈士的名字。当年的8个英魂,已化作今天大坡界山坡上遍地的夏花,绚烂多姿,就像烈士们短暂却亮丽的生命。

  英雄无名,但精神永在、功勋不朽。正如萧克将军在纪念碑上题写的6个大字:红军精神永存。

  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党史专家曾计算:长征路上,红军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三四名战士献出生命。在这些牺牲的英烈中,很多都没有留下名字。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爆发出磅礴的精神伟力,无所畏惧,敢于牺牲,筑起了一座座感天动地的不朽丰碑。包括无名烈士在内的英烈,都是共和国大厦的基座,都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脊梁。我们的先烈,不论有没有留下姓名,都光芒永在,烛照人心,激励我们不断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

  烈士无名,却值得我们永远感念。不忘英烈,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发愤图强、继往开来,才能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创造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赵雅]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