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感控处副处长李静的抗疫路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于流调工作人员来说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这场没有硝烟战场上的生动写照。
抢时间,做疫情防控“侦察兵”
2022年1月31日,故城县核酸检测初筛一名阳性感染者杨某,系天津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这一天是“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祖、吃年夜饭、守岁。然而却有这样一批人,不能回家过年甚至都没有时间跟家人解释,接衡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通知,驰援故城县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置工作,杨洋就是其中一员。
疫情就是集结号、疫情就是动员令。流调工作是防控的第一道关口,缺失这一环节,后续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他们必须争分夺秒,抢在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尽快找到确诊病例的行迹,早一点确定密切接触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隔离措施,有效防止扩散。
18:00抵达目的地后,根据分组,杨洋迅速进入待命状态,时刻准备接收分配任务。22:34他接到了第一个任务,是对1月28日13:34后进出建国镇鹿虹家具厂批发城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出发,到达建国镇鹿虹家具厂批发城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在当地公安系统的帮助下取得了建国镇鹿虹家具厂批发城的监控视频、出入登记以及收款信息等,立即回到工作场所寻找设备利用监控视频一帧帧排查进出人员及过往车辆。
“停,拍下来;停,倒回上一帧……”低沉、果断的指令不时响起,安静的空气透出一股紧张、严肃的气氛。杨洋的眼睛紧紧盯着监控屏幕,手指不停按着 “播放” 和 “暂停 ”键, 遇到复杂情况,往往需要用几个小时反反复复、一帧帧查看监控视频,眼睛熬出了红血丝……
一次又一次地核查出入登记、付款记录、监控视频,一次又一次地逐一核实电话流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确保找到风险人员并落实管控。
流调工作就是要用最短时间尽可能将所有人、物品和空间等风险点排查出来。疫情发生后的几天最缺的不是扑灭疫情的行动,而是追逐病毒的时间。面对“奔跑”中的病毒,为了早点了解病例轨迹,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者,杨洋经常顾不上吃饭,有时下午三点才来得及吃午饭,晚上十点才能有空吃晚饭,凌晨三四点才能回到休息的地方。他已经完全不记得今天是星期几,是大年初几了,心里只想着一定要跑到病毒前面,比病毒快一点,再快一点,切断传播链。
有温度,做群众的“心理辅导师”
“您好,我是衡水市疫情防控流调队的工作人员,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将跟您核实以下情况,请您配合……”
这样的自我介绍,已经成为了杨洋的口头禅,每拨通名单上的一个电话,他就要重新介绍一次。
在杨洋的回忆中,每当询问对方具体居住地址、身份证号、核酸检测时间等信息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看到陌生来电,很多人往往选择视而不见或者干脆挂断;流调对象有的担心家人,得不到家人消息,流调就进展不下去;有的年纪大的说不清楚的;有的口音问题表达不清,有的担心自己的病情,有不配合的,情绪激动甚至爆粗口……他们言辞生冷,守口如瓶,坚决不肯透露自己的行踪,更不用说提供家庭成员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他们试图以这种抗拒的态度,将自己封锁在信息的“孤岛”上。流调队员说出来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实际落实起来却异常艰难繁重。
疫情笼罩之下,生活秩序被严格管控,每个人的神经似乎都在紧绷着,情绪处于压抑状态,以至于一个陌生来电就会引起精神高度紧张。杨洋努力安慰着被流调的人们,耐心地和他们沟通,通过不断帮助对方回忆,尽可能多地掌握关键环节和人员,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流调任务,尽早地把情况报出去,以便及时实施管控措施。
回忆是件很容易混杂的事。“说实话,正常人要回忆那么多天前的所有行程都会有些费力。”杨洋说,“我们更多时候追踪他们的活动轨迹,是结合消费记录来让其回忆,这天您出门干什么了,去哪里买什么了。另外,我习惯将一个问题穿插在不同环节,以不同的形式来问。比如我之前就问了她那天去这家店是干嘛的?到了后面,我会再问那天这家店你您是不是去过,用来反复核实,以便确准信息。”流调信息有时候不能偏听偏信。初步流调后,他还要结合调查对象提供的信息找他们的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家庭成员,听他们反馈前些天的所作所为,再对调查对象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一遍又一遍,认真严谨对待每一条输出信息,避免在撰写流调核心信息和流调报告中发生的错误和疏漏,最大限度防止出现信息偏差。
“我看到新闻里病例进入家具城的时间和我进入家具城的时间不一致啊,而且我全程佩戴口罩了,为什么说我是密接?”面对质疑,他主动添加对方微信,用视频聊天的方式确认身份,将其同时空伴随且未做防护的画面发送给对方,争取对方的信任,积极配合管控措施。
“流调其实是一个互相理解的过程。”杨洋总结到,任何人与陌生人聊天都会有戒心,而回忆又是从几乎遗忘且杂乱的角落再现自己,他很理解有些人会故意隐瞒,他们通常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而隐瞒密切接触者。“双方沟通之后,通常他们也会慢慢理解我的工作,我只是为了尽快找到感染来源,避免更多人被感染。要和被调查对象保持做朋友的心态,这样才能方便我们开展工作。“
电话流调不仅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还要配合被调查者的时间,许多人白天忙碌,不一定能详细地回答完所有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老人、小孩的问题,则更需要在晚上进行反复好几次地沟通。
一个电话平均20分钟,每天拨打40个电话询问行踪轨迹,这就花去了大概十二三个小时,打完电话还要撰写流调报告,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是常态。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和大声地说话,杨洋的声音都嘶哑了,但他告诉自己要坚持着、坚持就是胜利,反复询问、深挖线索,全力排查密接者、次密接者和相关人员。
手捧一颗热心,随时准备做一名“战士”
“我已经收拾好了,赶紧来接我吧。但是我老伴怎么办啊,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了,而且她的精神状态有问题,只能我照顾她,你看看能不能让我们俩隔离在一起。”“我的妻子怀孕了,门口贴了封条,我们在家隔离出不去,家里一点面食都没有了,可以帮我们协调一下吗?”……对于求助信息,他都一一记录,通过系统将信息传达至相关部门或村委会,协调相关人员解决群众难题。杨洋觉得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问题,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
2月6日清晨,杨洋又被一阵紧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接到命令,需要紧急支援饶阳,因为饶阳出现了一例核酸检测初筛结果异常人员。随后立即收拾行装紧急集合,赶往饶阳县展开流调工作。虽然虚惊一场,但流调人员就是这样,用最快的速度找出最全的有用信息,抽丝剥茧,为政府制定科学精准“分级分类”防控方案和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每一份流调报告的背后,都是流调工作者熬红的眼睛、发烫的手机、昼夜奔走的疲惫。
出征前,正是万家团圆除夕夜;归来后,已是大年初七开工日,年仅三个月的小宝宝看到爸爸都生疏了,但是杨洋并不后悔,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哈院人的初心使命,用热血青春铸染党旗的颜色,用责任担当彰显“人道博爱、大医为民”的哈励逊精神,为衡水市的疫情防控贡献了“哈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