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黄帝内经》
近来,连续的高温天让不少人苦不堪言,但这恰恰也是 “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早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其实早就出现了冬病夏治的雏形,如今,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经过中医的不断发展,也让这一特色疗法更好地帮助我们养护健康。
炎炎夏日里,正元中医和大家一起看看哪些“冬病”能“夏治”。
01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 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从明清时期就已成型,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所谓“冬病”,是指一些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而“夏治”则是指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以达到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除为目的的一种反季节的自然疗法。
根据中医理论,利用“伏天”疾病未发之时,通过药物、敷贴等治疗方法,去除其必发的条件(主因或诱因)可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阳气 ,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02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可以采用穴位敷贴类膏药,常用成分包括白芥子、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
胃肠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看,人在夏季如果贪食冷饮,常待在空调房,其实很容易损伤脾胃。所以这类人采用针灸、穴位敷贴治疗,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在冬季的发作。
风湿类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这些疾病的普遍特征是在冬季受寒时加重,病情不断反复,若在夏季三伏天加以治疗,效果会非常显著。
过敏性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过敏性疾病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总的来说,易过敏人群大多属寒性体质,根据中医“寒则热之”的治疗原则,要用热性药、补益药进行治疗。
其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夏季不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缓解期。因此,此时治疗是一种治本的方法。采用在相关穴位用温热、补虚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可以起到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骨伤类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骨伤类疾病主要是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等。
骨伤类疾病大多是由不正确的姿势引起的,可以采用温阳驱寒的膏药,贴在滋补全身又位于脊椎的穴位上,比如大杼、命门、身柱、阳陵泉等穴位,如果颈椎腰椎都不好,可沿着脊椎贴敷。如果是手臂、膝关节疼痛,再在四肢的主要穴位上贴敷膏药,比如足三里、手三里等。
妇科病
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盆腔炎等。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导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显著效果。
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女性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伏灸膏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亚健康状态
中医学认为,健康状态既包括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也包括人体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平衡。亚健康状态即处于身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破,
但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病变,这个时候进行调治相对比较容易,也不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容易疲劳、失眠、多梦等很多症状都属于亚健康状态,可以根据具体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冬病夏治。
03冬病夏治的方式
提到冬病夏至,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三伏贴”。这一传统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所用的药物配方需经中医诊断开方,不可自行制作。贴敷时,以下要点也必须谨记。
1时间
要注意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至2小时左右(成人),或在有感觉后及时取下药物。
2刺激
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要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产生进一步刺激。
3饮食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鲜及辛辣食物、牛羊肉等,以免出现发疱现象。
04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在冬病夏治期间,以下事项也需牢记。
一、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
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辛燥之品。
二、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
夏季炎热,人往往容易贪凉饮冷,可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忌过量运动
夏季应避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虽然古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在三伏天过度运动并不意味着锻炼效果越好。
本身夏季炎热高温,人体消耗量也增加,新陈代谢加快,出汗过多很容易造成身体脱水,同时考虑到运动过后人体体温明显增加,甚至可能会发生中暑。
因此,虽然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期间可以运动,但最好避免在阳光猛烈时间段过度运动,也应该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五、忌大怒
容易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