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争分夺秒护佑生命 高质量构建现代化急危重症救治体系——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学科建设巡礼
如果说医院是生死较量的战场,那么医院急诊科就是前线。急诊科的医生们被称为“战场先锋”。他们反应迅速、分秒必争,在生死线上与生命博弈,是一群时刻上演着与死神赛跑的“生命卫士”。
强有力的团队
河北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以下简称哈院)急诊科作为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河北省临床重点学科,肩负着全市急危重病救治、重大灾难事故应急抢救任务。在这里,门诊手术室、急诊内外科、急诊放射、急诊化验、急诊超声等科室一应俱全,业已发展成为人才梯队健全、专业结构合理,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科室。
“急诊科是医院最前沿、最特殊一个工作群体,工作特点总结一句话就是急、危、重病较多,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我们急诊科医护人员随时随地保持极强的时间观念,要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中挽救更多的生命。”河北省急诊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河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急诊医联体副主席、河北省健康学会急诊急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衡水市急救医学会会长、衡水市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衡水市急诊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哈院急诊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维展教授言谈恳切,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深深关爱。
作为河北省“双料”学科,哈院急诊科的高质量学科建设之路颇为引人注目。在开展一站式急救医疗服务时,除常规开展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力学监测、电除颤和心脏临时起搏术等技术,还可熟练完成深静脉穿刺技术、纤维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体温精密控制技术、急诊床旁超声检查以及血液灌流、血浆置换、CRRT等血液净化技术,尤其在CPR、休克、呼吸衰竭、DIC、消化道出血、重症感染、创伤外科急救、急性中毒等诊疗方面更是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急危重症、中毒、院前急救的救治水平已跻身全省前列。
今年6月初,一名15岁的少年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急诊科医护人员紧急对其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ECMO代表了一所医院,乃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急诊科娴熟开展EC-MO技术,是其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写照。
王维展(中)在抢救患者
学科发展,关键在人。作为急诊学科带头人,王维展教授参加临床救治工作近40年,擅长急危重症、各种中毒、心脑血管急症诊断救治,主持研究科技成果十余项,曾以第一主研人先后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衡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发表SCI论文8篇,其它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0篇。他说,院党委在大力推动“学科建设年”活动中,提出培养“三心、三力、三诚”的良好品格,用“精心、潜心、专心”抓好医疗技术;用“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提升业务能力;用“诚心待患、诚信做事、诚信廉洁”树儒医新形象,激发了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打造出了育人新格局。
争分夺秒护佑生命
以此为契机,该科以专业和课题组带动年轻医生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在业务方面强调创新性,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特别注重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合作和交流,与时俱进推动知识和技能更新。为此,他们与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一流医院保持经常性业务联系。同时,对外开放、承接科研课题,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紧密合作,全力打造高标准的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近年来,全科人员共完成18项科技成果,编撰并出版了《心血管内科急救》《实用内科急危重症诊断与急救》两本学术专著,为院党委推动学研型医院建设作出了表率。
如今,伴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健康、医疗与应急等规章、制度和目标,哈院急诊科作为衡水市急救医学会、衡水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挂靠单位,跟随政策,适应需要,细化落实要求与目标,正在为区域急诊规划学科发展、科室布局和设备要求等“撑腰杆”的硬性标准、要求与规范等,做好示范与引领。
王维展教授说,这需要急诊医学的学科带头人充分利用自身的学识与眼界,整合科室内部资源、平衡院内资源,导入外部资源,将政策的导向变成学科发展的外生动力,激发科室的内生动力,内外合力促进急诊学科的软硬件建设。王维展教授表示,当前,从急诊科的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抢救流程、人员配备、医疗仪器、药品配备及科室位置、布局设施等各项工作,均体现“急”字当头与时间“快”速赛跑的急诊科特点,力求提高急诊医疗质量和快速抢救能力。“接下来,急诊科将进一步完善救治网络,提升救治水平,缩短救治时间,挽救患者,挽救生命,做与时间和死神赛跑的生命的守护者。”
扫二维码可观看视频
转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