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氧”护生命,危重患者精准施救又逢春——哈院南院区首例气切危重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成功记事
“血氧饱和度、心率正常!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也非常平稳!”历经高度紧张的110分钟治疗,伴随着气压的下降,4月18日16时30分,河北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以下简称哈院)南院区首例气管切开危重症患者顺利安全出舱,喜悦的心情在医患之间涌动。
“在重症医学科,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没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和娴熟的抢救技能,就无法胜任工作。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这给医护人员的抢救、护理增加了难度及强度。对这位慢性昏迷已经长达三个月的危重患者,要在全程采取全封闭状态的高压氧舱内进行升减压、吸氧治疗,无疑是极大挑战!”哈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亢宏山说:“我们借助全院强大的多学科协作MDT团队和高压氧科多学科协作MDT小组,在南院区首开先河!”
今年是哈院党委确定的“学科体系建设年”。借助全院构建的多学科协作MDT团队和MDT小组,哈院各学科瞄准医学发展前沿,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打造学科品牌,大力构建具有哈院特色的高质量学科体系。去年4月,哈院重症医学科被评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与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同时获此两项重大荣誉,在全省取得这样突破的医院包括哈院在内,仅有5家。近年来,哈院高压氧学科建设,多方面表现卓然。去年9月,获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疗联合体高压氧专科联盟医院,与湘雅医院在人才培养、远程医学平台及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衡水在高压氧急危重症方面的诊治水平,让冀东南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更先进的诊疗技术。
“高压氧是多学科融合的新兴学科,在推动学科建设中,我们在院党委大力支持下,着眼新兴、交叉前沿学科方向,更好瞄准学术前沿,凝练学科方向,发展势头喜人。这次与高水平的重症医学科联手,为危重患者进行更加精准的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带来了新突破。”哈院高压氧科主任李聪说。
查得清、诊得精,才能治得好。伴随着一批批全新的高精尖诊疗设备在哈院南院区投用,冀东南医疗高地的保障作用更加凸显。这里新投用的这座3舱7门32座直线式高压氧舱群,设有独立舱室,是目前全省领先,规模大、水准高、功能全的高压氧舱。不仅舱位多,而且新增加了高浓度氧射流雾化治疗,可以提供良好的气道湿化,让舒适化医疗更加惠民。“高压氧治疗,即HBO治疗,作为一种既没有侵害性又没有毒素的绿色疗法,发展日新月异。对颅脑创伤、脑中风、脑缺血缺氧导致的昏迷,有较好的促苏醒作用,同时能减轻脑水肿,促进认知功能、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等的恢复,对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等也有较好的恢复效果。通过规范的治疗,足够的疗程,可以帮助更多患者减少住院和陪护时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李聪如是说。
李聪(右一)与高压氧MDT成员敲定治疗方案。
“患者是一名严重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已经昏迷三个月了,一直在重症监护治疗。家属通过了解得知哈院南院区高压氧治疗对患者早日恢复意识、提高康复几率有促进作用,主动要求进行相关治疗。”作为哈院“博士团”的重要成员、哈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金荣说,“气管切开患者行HBO治疗,往往需连接心电监护、进行纯氧吸入、负压吸痰等多种治疗操作,对治疗、护理都提出了高要求。由于此类患者大部分病情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对舱室的无菌处理也提出了极高要求”。哈院MDT模式,不仅在院内,而且在院外业已与高水平的专科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从临床治疗、科研协作、社会关怀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支持。哈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马洪芳,作为高压氧MDT小组成员参与到该患者的治疗中,与李聪一道,严把高压氧舱内的全面消毒关。高压氧MDT小组成员,协力在入舱前进行了必要的雾化吸入并吸痰,确保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口处换药并覆盖无菌纱布,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及各种导管引流管……伴随着一套行云流水般操作,为危重症患者高压氧治疗,再次积累了宝贵经验。
舱内环境
高压氧舱内是高气压及高氧环境,手机、手表、打火机、电池等电子设备不可带入舱内,同时现有的电子医疗设备也不能带进去。“目前,高压氧科医护人员,只能通过舱外总控制系统的监控实时监测患者,通过操作台上呼吸浮子的跳动来观察患者的呼吸动态状况。正常减压时间为20分钟,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减压,最快也需要2至3分钟。而为昏迷患者每次吸痰的操作时间,必须掌握在15秒之内。时间太短,吸痰不彻底。时间稍长,就会造成局部黏膜损伤、刺激局部神经引起反射性咳嗽。进入高压氧舱,压力一旦升上去,人员进出严重受限。这就必须严把患者安全关,精准掌控患者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目前对危重症患者的HBO治疗,是一项挑战。”李聪介绍,考虑到这些情况,他们联合敲定了重症医学科以医护陪舱的治疗方案。通常情况下,意识清楚的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可以由家属或护工陪同,像这种气管切开术后,且处于昏迷状态的危重症患者,需在专业医护人员陪同下实时观察患者情况并及时开展救治,才可以进入高压氧舱进行治疗。
精准操作
气管切开患者的精准气道管理,由呼吸治疗师负责,及时开展气道评定、人工气道加温湿化、气道分泌物管理等,需落实好预防肺部感染的物理干预措施。在治疗过程中,高压氧舱操作员现场指导陪护的医护人员,要适应好舱内压力升高的过程。患者如出现躁动表现,高压氧舱操作员要适时减慢加压速度或暂停加压,以防止中耳气压伤;患者若发生呼吸急促、呛咳等情况,就立即停止加压。稳压吸氧期间,连接好吸氧管路,确保患者能平稳吸氧;减压期,患者的各种引流管都必须开放,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跟进操作节奏……王金荣说,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HBO治疗,格外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尤其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因意识不清,咳嗽等自然反射减弱,无法自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更容易发生痰液潴留。若没有双方的娴熟配合,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这次挑战的!为确保万无一失,4月17日,也就是患者进舱前一天,高压氧科护士樊晓意作为此次高压氧MDT小组成员,与重症医学科的组成成员一起体验了解舱内的压力变化,熟练舱内相关的设备操作,做好应急处置。
治疗现场
4月18日14时40分,患者在重症医学科医生常海荣、护士纪飞陪护下,以平车进入副舱,开始进行单独开舱治疗。高压氧科副主任医师张云虎,对患者及陪舱医护人员的应急急救包及随身物品再次确认,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启加压阀。随着微弱的“嗡嗡声”,储气罐内的压缩空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管道进入氧舱内,操控台上,监测器上显示氧舱内的压力值在逐渐上升,0.01Mpa、0.02Mpa、0.03Mpa……直至升至0.1Mpa。张云虎通过舱外的监视器及氧舱的观察窗,紧盯着舱内人员的一举一动,并通过话筒与舱内医护人员保持沟通。随着操作台上“滴答、滴答……”呼吸浮子的上下浮动,患者呼吸管路连接紧密,呼吸平稳。张云虎说,在高压氧舱内0.1Mpa压力下,氧分压可达1520mmHg。而在常压下,吸空气氧分压为159mmHg、鼻导管吸氧氧分压为250mmHg。常海荣、纪飞在患者身侧,丝毫不轻松,数脉搏、看瞳孔,用听诊器听心脏及肺部情况……很显然,高浓度氧射流雾化治疗,所带来的舒适感也让患者更放松。吸氧休息时,纪飞及时为患者翻身拍背,确保呼吸更加平稳。为提升疗效,他们还精心挑选患者喜好的舒缓背景音乐,通过高质影音系统向舱内播放……
患者顺利出舱,让患者家属精神振奋。应患者家属请求,哈院高压氧MDT团队,精心制定了下一个阶段的连续高压氧治疗方案。李聪说,伴随着全院学科体系建设的深入推动,每一个成功的个案,都是对高质量医疗的一次深刻洞察;每一段挑战,都是对未来医疗服务的一次美好憧憬。
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哈院故事在幸福民生的见证下续写,为群众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转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