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正元中医医院专家谈:黄帝内经里的五气六运

2020-03-01 18:20:25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传统思维是把人和自然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就是"天人合一"。

  六气流行、气候变化运行规律的自然世界,势必会对人体产生影响,疾病由此生。

  《素问》、《难经》、《脉诀》等古代医学著作都有论及。

 

五气六运是什么

  五运六气,记载在《黄帝内经》当中。

  五运六气理论是基于“天人相应”的整体医学思想,研究天时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对人体生命影响的一门科学。

  它指出了六十年甲子周期的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及其与人体、疾病的密切关系,按照年干支的顺序指出了各岁气候特点、五运和六气各时间段易发什么样的疾病,

  尤其指出了哪年份、哪个时间段容易发生烈性传染性疾病即瘟疫,及其严重程度疾病性质及涉及脏腑。

  五运六气是站在时间空间规律的角度,来研究六十年一个甲子周期自然气候规律与人体生命关系的科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部流传至今的著作都是“再无来者”的艺术瑰宝。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五运六气?

  天干一共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一共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样一个天干配一个地支,根据阴阳规则两两组合就可以记录时间了。(传统“八字”命理学就是这么来的……)

  五运共有五种形式:

  甲己年为土运年

  乙庚年为金运年

  丙辛年为水运年

  丁壬年为木运年

  戊癸年为火运年

  六气共有六种形式:

  巳亥配为厥阴风木(一阴)

  子午配为少阴君火(二阴)

  丑未配为太阴湿土(三阴)

  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一阳)

  卯酉配为阳明燥金(二阳)

  辰戌配为太阳寒水(三阳)

  所以我们就可以简单判断:

  去年己亥年属厥阴风木(一阴)

  今年庚子年属少阴君火(二阴)

  从六气来说,子年三气为少阴君火,阴阳对应的终气是阳明燥金。上半年少阴君火主事,下半年阳明燥金主事。

  从运和气的关系来看,上半年客气为火,运为土,气生运,火生土,土运主湿,所以气候偏湿热。下半年金为客气加临,土生金,运生气,燥气上升,全年气象还是偏湿热。

  出生在正月,初运和初气相交,运偏湿热。正月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火,所以气偏风热。

  那么这个人出生以后,对他身体的影响是湿热,湿热可能潜伏在他体内。所以出生的时节会对人一生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气六运看异常气候

  一是从六气角度来看,2019年冬季终之气即小雪至大寒的时间段里,客气是少阳相火,冬有非时之暖。二是从五运角度来看,冬季的终运即立冬后四日11月12日至1月20日,客运是太徵。角徵宫商羽,徵,属于火。太徵,即火运太过。

  武汉肺炎集中见诸报端的时间为2019年12月下旬,这个时间段前后正是《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己亥年终之气”的时间区域内(2019年11月22日~2020年1月20日),这一时间区域的气候、物候、病候特征在《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中作了简洁明了的描述:

  “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当大家都在跟着显微镜下的“病毒”跑的时候,很少有人留意过《黄帝内经》这本流传了两千余年的古老中医典籍。

 

清代温病医师论瘟疫

  《黄帝内经》强调“必先岁气“,五运六气理论凝聚了古人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丰富经验,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黄帝内经》论述三年化疫

  关于新冠的预防,《黄帝内经》对丁年失守三年化疫有一段专门论述:“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

  强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药物方面,要三因制宜,而既称“木疫”,上要抗金,下要固土,大要以益气健脾养阴润燥为主。

  疫情真正“干净”的时间应该是到了立夏、小满时间段前后!这时候“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这两位“火神”前后发力,定会烟消云散,雨过天晴!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讲这些“五气六运”,中医迷信了吧,怎么像半个算命先生似的。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

当年的SARS消失,

至今没有SARS疫苗或者特效药

它为什么会放过我们?

有人说是气候因素,大自然对我们网开一面

气候因素?

这不就是天时吗?

大自然运行的时序改变了

这不就是中医里的五运六气吗?

而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了,并且明明白白写在《内经》里告诉我们了。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真的很伟大。

我们生存在天地之间,我们要遵循天地法则,因时制地。

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大自然,敬畏一切生灵和野生动物。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