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京衡民政事业合作深入发展通过接收北京流浪乞讨人员托养,扩大与北京市在民政领域多方面合作,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衡水市民政局主动服务“三件大事”,通过“工作有制度、服务有质量、寻亲有方法”三项抓手,与北京市民政局合作服务纾解北京非首都职能,积极开展长期滞留在京流浪乞讨人员托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接收在京流浪乞讨人员超过2200人次,协助688名流浪乞讨人员归乡返家。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先后两次到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录制现场认亲特别节目,并于2021年10月19日发来感谢信。
工作开展有制度
根据国务院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京津冀协同安置流浪受助人员托养协议》有关要求,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制定《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救助管理制度》《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托养病区质控标准》等系列政策文件,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为主要内容的6S管理模式,切实做到各项服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防伤害、防遗失患者、防跌倒噎食、防突发公共事件、防群体事件的“五防”管理。
托养服务有质量
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牢固树立“一切以受助人员为中心”的理念,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一是配齐基础设施。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托养病房,购置生活物资,并新建高标准食堂和隔离病区、大型户外康复训练场等设施。二是优化照护服务。完善管理机制,成立了医疗专家组、护理专家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根据受助人员特点,划分专门病区,医护人员24小时在岗,夜间20分钟巡视一次;做好康复护理,对受助人员进行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等多项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和康复计划,着力实现受助人员心理成就感和自我认同能力提升、记忆力恢复、社会适应能力强化等治疗目标。三是建立“医联体”。与衡水市三院、深州市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并同北京安定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安定医院专家定期来院教学、查房、坐诊,促进康复护理水平取得提升。
救助寻亲有方法
一是着力构建强大寻亲合力。工作开展以来,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积极协调公安、救助站、社工志愿者等在内多方力量,建立与公安系统间的协查联动机制,运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先后三次到北京公安机关开展人像识别;与全国多地救助站建立有效联系,及时迅速传递受助人员信息;通过广泛发动志愿者、社工组织等进行信息传播扩散,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更快找寻到亲人。二是探索利用信息化寻亲渠道。借助微信、QQ、全国寻亲网、“头条寻人”等多种渠道,及时精准推送受助人员信息,扩大寻亲范围,提升寻亲成功率;运用DNA匹配和人脸识别等现代化技术,借助人像比对系统、DNA信息库等进行专项比对寻亲。
牢固树立“服务北京、学习北京、接轨北京”理念,在流浪乞讨救助托养合作基础上,将民政合作拓展到社会全领域,北京市民政局、衡水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三个一”合作框架,努力争取优质资源。
一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域,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与阜城县金银花产业扶贫种植基地研发的金银花等中草药产品智慧采摘机器人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圆网慈善基金会为多所乡镇学校捐赠花种花苗,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捐赠养老服务设备包,星河公益基金会捐赠红色图书,思诚社区公益基金会捐赠遗容保护设备等。二是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领域,北京医疗器械商会与衡水市冀州区合作,建设北京华卫天和健康科技集团大健康产业园项目,衡水市与北京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合作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区项目,进一步强化当地产业发展动能。三是在保障改善基本民生领域,北京利星行基金会为50名贫困儿童捐赠助学金5万元,北京市民政局向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赠送慰问金20万元,北京新越公益基金会为孤寡及残障老人捐赠棉袜700余双。四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领域,泰康溢彩基金会捐赠疫情防控物资65箱,北京市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捐赠1000套防护服。五是在人员交流培训领域,衡水市老年服务协会、衡水家政行业发展促进会、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各县市区殡仪馆等相继组织人员前往北京开展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等培训,汲取先进地区经验,促进服务提质升级。
(供稿:河北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