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牵,一起向未来
看到秦院长、幸福姐姐招募心理志愿者时,想起了著名作家刘心武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的心态,犹如一条线,而人身上的优点,就像一颗颗珍珠。良好的心态会将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而一条脆弱的线,会使珍珠散落在地,失去价值。”我想这是我,也可能是我们,认为学习心理的必要性。的确,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基础。
我们学习的这本阅读材料,每天一个阅读点,就像是一颗珍珠,我们欣赏它,并收藏它。这个阅读、欣赏、收藏的过程,就是我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我们觉察的过程。只有认识、觉察了,才会有改变。
就像书中《“见贤”方能“思齐”》那篇,不只是我们自己,电视剧里过生日也有不少吹生日蜡烛的环节,都是对着蛋糕上的蜡烛使劲儿吹,最好能一次都吹灭。如果没有读到这一篇或者没有见过“灵川师兄式”的吹蜡烛(原文:前天晚上小聚,中间突然断电。酒店的主人送来蜡烛点燃并放在菜盘中间。不久又来电了。正待我习惯性的鼓起腮帮去吹时,坐我身旁的灵川师兄眼疾手快伸手把蜡烛扇灭了。请大家思考一下:“用嘴吹蜡烛”和“用手扇蜡烛”的两个人有什么不同呢?)。那就像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我不知道有何不妥。还有就像那位大姐陈述的,老公倒完香油后总是习惯性的舔舔瓶嘴,大家是不是觉得画面很熟悉?这就是不自知。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了,就需要努力做到,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始于自知,保持觉察,终于习惯,这就是心理成长。
类似的事情还会有很多,知道的、不知道的;做到的、做不到的;总之在生活的细微处,我们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对一个人来说意义非常重大。未来的生活里,我们就坚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吧。有句话说:细节之处见人品,小事之中见教养嘛!
我在没有接触心理学之前,一切的“作”都觉得那么理所当然。之前老公说我“作”,我当然是觉得“作”的很有道理。那么现在呢?我会有意识的去觉察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每一种想法、说的每一句话背后的真实动机、感受和情绪是什么?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后来我发现,真实的自己与表现出来的自己很不一样。这也是我之前的委屈所在:别人眼里的我和我心里的我差距很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我没有正确的表达感受和诉求,横亘着情绪。就像书中所说:跨越者,才能知行合一。一个理性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因此也总能说出自己的诉求,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不会轻易发脾气。慢慢地家庭进入了“和平年代”,少了硝烟的日子,平淡而温馨!
我们上学背了多年高大上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拜读了李克富老师的文章后,觉得太接地气了。想起了唐僧常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唐僧对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心里清楚明白。理解了吾日三省吾身,“省”什么?不一概而论。我们勉力前行,从“省”到“行”,知行合一也许是一辈子的事儿,但一个人能不断的自躬反省,心里头肯定会亮堂得多。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记录见证成长。每一天阅读,都有新的发现;每一次分享,都能共同成长。一个人走的更快,一群人走的更远,让我们心手相牵,一起向未来吧!
读书感悟分享者:徐从恩就职于河北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医学与影像医学双本科;影像专业副主任医师、全科医师、心理治疗师;主持完成了河北省卫健委医学科研重点课题1项,并获得医学科技三等奖,在研课题1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10余篇;河北省血管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衡水市心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衡水市精神疾病专业质控中心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