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上报、提供和旅游经济重点实验室专项调查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19年国庆节七天假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游客满意度85.6。其中10月7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5097.3万人次,同比增长8.7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07.8亿元,同比增长10.34%。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在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旅程中,美丽中国的旅游梦想已经照进了现实。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爱国主旋律引领国庆假日旅游市场。各地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事业单位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延长闭馆时间,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国家博物馆延长多个展览的展期,海南省博物馆开放至21时,并举办合唱快闪、史诗朗诵等活动,江西省博物馆首次开启夜游模式,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博物馆奇妙夜”。天津、贵州、成都等地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主动延长开馆时间,切实让广大群众获得更多的文化服务。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调查表明,66.4%的游客假日期间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59.45%的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86.36%的游客参与了两项以上文化活动。
国庆期间,旅游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方便游客收看收听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盛况,游行主题方阵和地方花车展示元素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红色旅游成为国庆假日旅游市场主旋律。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专项调查表明,国庆长假期间,78.84%的游客参与了各式国庆庆祝活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武汉等城市夜间点亮地标建筑,打出“我爱你中国”、“祖国万岁”等告白祖国,顺德华侨城、安庆太湖、苏州周庄等景区的夜间灯光秀广受游客热烈追捧。广州选择前往市内红色经典景区的游客增长超过30%。国庆期间,红色主题景区全网在线售票同比增长35.2%。
美丽中国旅游梦越来越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观光旅游是基础市场,景区是刚性需求。调查表明,国庆期间出游1~2次的游客占比52.01%,出游3~4次的游客占比达35.05%。全域旅游效果明显,游客深入体验城乡美好生活,夜间旅游方兴未艾。调查表明,44.96%的游客长假期间参与夜间旅游活动。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城市地标、重大交通和水利工程、高科技成果,成为最新旅游吸引物和网红打卡地。重庆解放碑、天津之眼、广州小蛮腰,新近投入运营的大兴机场成为旅程中的时尚吸引物。京津冀、胶东、长三角、珠三角、云贵、成渝、郑汴洛等地重点城市、头部景区、网红打卡地迎来客流超高峰,同比增长15~50%。自驾游、家庭游、夜间游、赏秋游成为国庆假日旅游市场新亮点。假日期间,“自驾游”关键词搜索热度上涨35%,甘肃、青海、新疆、贵州、皖南川藏等地自驾路线登上热搜榜。调查表明,国庆期间30.57%的游客选择自驾出游。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在景区流量预测、客流流向管理、丰富游中体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提前预判、及时疏导,网上预约、线下分流,运用智慧化手段疏解客流。假日期间,全国多个重点景区(点)客流量临近峰值。安徽省黄山、九华山、三河古镇等热门景区,通过景区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游客接待情况,及时启动旅游高峰客流黄色预警机制;采取限流预告、实行周边路段临时交通管制等措施,及时分流游客,有效防范拥堵。政府管理、企业创新和游客获得感齐头并进,定制游已经从概念走向市场实践。62.3%的游客表示黄金周有意愿尝试“定制旅行”,其中80后、90后游客占比超五成,00后占比达七分之一。国庆期间在线旅游企业(OTA)平台海外定制游人均花费8542元,与团队游基本相当。各级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更是采取加强培训、景区降价、先行赔付、无理由退货等多种措施,提升游客满意度。调查表明,游客总体满意度达85.6分,处于“比较满意”水平。
国庆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达到198万人次,7天合计出境游突破700万人次。与数年前长假游客海外爆买不同,今年假期出境游客更加注重放松心身,抢购马桶盖、感冒药、电饭锅等商品,甚至打包用小集装箱运回国内的现象鲜有发生。国民青睐的海外旅游目的地也日趋分散,盲从跟游者越来越少。国庆期间,除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传统目的地依旧火爆外,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克罗地亚、马耳他、柬埔寨、以色列等小众目的地旅游产品在线预订量同比增幅超两位数。
国庆期间,12301全国旅游咨询投诉平台共收到投诉1133件。全国未发生重特大涉旅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