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这四类风险一定要注意

2023-06-17 14:41:35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6月17日了解到,近期一些不法中介发掘“商机”,冒用银行名义联系消费者,通过颇有诱惑力的条件,诱导消费者使用不法中介服务,让消费者付出高额服务费或“打点费”后,使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泄露、征信受损以及经济损失等风险。

  风险一

  贷款电销“陷阱”。不法中介使用非银行对外公示的官方号码向消费者进行贷款电话营销,声称自己是某银行贷款客户经理或某银行助贷机构人员,收取高额手续费,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甚至直接“手把手”教客户在网贷平台贷款后诈骗贷款资金。

  风险二

  征信修复“美梦”。不法中介利用存在不良征信记录的消费者急于贷款的急迫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以“征信修复、洗白”等名义发布广告或短信,收取高额代理费用,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怂恿或直接代理消费者投诉金融机构,伎俩失败后不予退款或直接失联。

  风险三

  转贷降息“隐患”。不法中介向消费者推介房贷转经营贷,宣称“转贷降息”,诱导消费者通过中介过桥资金结清房贷,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帮助”消费者用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将面临违法犯罪、征信受损、资金链断裂、高额费用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隐患。

  风险四

  账户租售“骗局”。不法中介利用部分消费者尤其在校学生获利心理,通过收购闲置银行卡等行为,诱导消费者将个人名下的银行账户出租或出售,为不法分子犯罪提供支付结算、互联网接入等“帮助”。消费者无形中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情节严重者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广大金融消费者要注意识别不法中介,警惕接听非银行公布的官方热线,防范不法分子“甜言蜜语”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是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咨询,警惕不法中介的套路陷阱。不轻易登录不明机构网站和链接,不轻信自称某银行的陌生来电;切勿相信打着办贷、转贷、降息、修复征信等名义收集个人信息或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诈骗行为。如有办理贷款、征信异议等金融业务需求,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咨询了解,避免被不法中介误导,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二是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避免经济损失以及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不随意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财产情况等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不出租、出售和出借个人银行账户,避免被犯罪分子用于非法套现、洗钱、转移诈骗资金、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内容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