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深耕细作普惠保险提升人民幸福感

2023-06-27 14:33:51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6月27日了解到,作为金融央企,中国人寿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守保险本源,致力于以专业多元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多元保险需求,不断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多元化开展普惠保险项目和服务,用心用情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构建普惠保险产品体系

  集团旗下寿险公司积极参与具有普惠性质的保险业务,包括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业务、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开发税延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以及保费或保额相对较低的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为客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普惠性质的保险保障。截至2022年12月31日,承办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项目共计200余个,覆盖近3.5亿城乡居民;2022年,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赔付1800多万人次,赔款超250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近60个,覆盖2700多万人;累计落地100多个城市定制医疗险项目,其中50个项目为2022年新增项目,累计承保人数超2200万。

  集团旗下财险公司面向“三农”、中小微企业、城乡居民等群体,加快普惠金融业务供给,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难、助力实现共同富裕。2022年,通过农业保险为 2200多万 农户提供保险保障近 7700亿元 ;为农民工提供工资支付风险保障超1300亿元 ,受惠人群近280万 ;为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支持近 2万家 小微企业获得融资金额 48亿元 ;通过建立普惠性大病保险制度、参与城市定制型普惠性补充医疗保险(即“惠民保”),有效降低居民医保目录内和目录外高额医疗负担,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提升特定风险群体的保障力度

  中国人寿开发多种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着力加大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新市民等特定风险群体的保障力度。

  学生儿童保险

  针对学生儿童生活、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实际需求,完成2款综合意外险产品升级,并开发了4款意外伤害保险产品,拓展学生医疗保险的保障内容和保障范围。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学生险承保 近9千万人次 ,累计提供 28.5万亿 保额。

  女性保险

  升级现有团体女性疾病保险产品责任设计和病种范围,提升疾病保障范围和保险责任组合的灵活性。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为955万人次特定女性群体提供约1.26万亿元的保险保障。

  计生家庭保险

  为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怀孕妇女、新生儿等群体提供保险保障,有力推动计生家庭保险业务向着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2年12月31日,计生家庭保险覆盖超3000万人次,提供了约1.79万亿元的保障金额。

  老龄保险

  完成 1 款老年人健康险产品升级,针对老年人群高发的特定部位恶性肿瘤——重度以及严重原发性帕金森病和严重慢性肾衰竭,提供疾病保险金保障责任。

  开发“尊颐人生”系列产品组合,采用主险养老年金 + 附加护理保险组合设计模式,提供养老年金、祝寿金、特定疾病护理及意外伤残护理等保障,满足客户养老及护理保障需求。

  完成“国寿夕阳红特定意外伤害保险(A 款)”“国寿银龄安康综合意外伤害保险(A 款)”2款老年人意外险产品升级,全面保障老龄群体。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承保的老年人意外险业务覆盖约5495万人次,提供了超3万亿元的保障金额。

  新市民保险

  针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外来人口增多、社会保障需求增多等现象,推出新市民保险。

  针对建筑工人和工程管理行业人员的风险特征,完成“国寿建筑工程团体意外伤害保险(C款)”等 2 款建筑工程意外险产品开发。

  针对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完成“国寿新业态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产品开发,为此类从业人员提供基本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并提供骑行意外、机动车意外、骨折和猝死的特定保险保障。同时,开发“国寿新业态团体意外费用补偿医疗保险(A款)”等 2 款医疗保险产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医疗保险保障。

  针对农村和城镇外出务工人员,开发“国寿务工人员团体综合意外伤害保险”产品,提供意外身故、意外医疗、住院津贴等保险责任。

  积极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委托承办业务,在北京、江苏、四川、广东中标4个省级项目。

  接下来,中国人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以服务社会民生福祉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助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更加多元化的产品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