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三季度,社融与M2先扬后抑,M1与M2剪刀差仍然较大,资负规模增速减缓,人民币贷款余额234.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连续6个月呈减缓趋势,居民中长期贷款持续疲软,短期贷款回暖,企事业贷款增长明显,票据融资增速大幅度下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加强。人民币存款余额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已连续半年下降,住户存款增长较快,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整体下滑,财政存款增速有所回暖。利润增速平稳回升,净息差收窄幅度放缓,经营效率整体环比下降。城商行、农商行资产质量承压,资产充足率下行,拨备覆盖率保持平稳。政策方面,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发挥好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积极作用;特别国债发行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完善监管政策体系,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水平;区域合作政策不断出台,拓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空间;房地产政策接连落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展望四季度: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落实;货币社融规模有望企稳回升,信贷规模有望加快增长;存贷款利率或将继续下调,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窄幅波动;营收增长乏力,利润增长遇挑战;金市业务或将成利润重要来源;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加速。
发展回顾
(一)M1与M2剪刀差仍然较大,货币供需缺口逐渐缓解
社融与M2增速下滑明显。2023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2.5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年初下滑1.6和0.4个百分点,新增社融余额为28.29万亿元,前三季度分别新增14.81万亿元、6.43万亿元、7.05万亿元。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409.8万亿元,同比增长9.5%;2023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9.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M2增速持续下行,M1与M2剪刀差仍然较大,表明2023年以来实体企业层面流动性持续偏紧,企业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仍然较为明显,尤其是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增速较快。社融与M2同比增速之差持续缩窄,同比增速之差由1月末的3.2%收窄至9月末1.3%,反映了前三季度我国货币供需缺口逐渐缓解,货币供求关系进一步平衡。
图1 M1与M2剪刀差仍然较大,货币
供需缺口逐渐缓解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二)资负规模增速减缓,国有大行和农商行资负规模增速下滑明显,企事业中长期贷款表现强势,居民短期贷款回暖,票据融资增速下滑幅度减缓,居民新增存款仍在高位,企业存款增加幅度下滑明显
资产规模增速整体趋缓。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境内总资产规模达34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4%,较二季度末和去年同期分别下滑0.59个百分点和0.42个百分点,可见,自去年10月份以来,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增速呈“先扬后抑”的趋势(2023年一季度末增速高达11.84%)。从下图还可以看出,2023年以来国有大行与股份行资产增速差距整体呈现拉大趋势,国有大行资产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但仍处于高速增长,股份行总资产规模增速处于低位且整体呈下滑趋势,城商行资产规模增速整体呈扩张态势,农商行资产增速延续去年下滑态势。
图2 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资产
增速整体趋缓
资料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连续半年呈下滑,居民中长期贷款持续疲软,短期贷款回暖,企事业贷款增长明显,票据融资增速大幅度下滑。三季度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4.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二季度末和上年同期低 0.4 个和 0.3 个百分点。分部门看,居民短期贷款余额20.68万亿元,同比增速12.34%,超上年同期增速4.7个百分点,反映了2023年随着疫情的消散,居民的消费明显回暖;2021年以来居民中长期贷款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但受房地产政策的刺激,2023年居民中长期贷款下滑趋势有所减缓;2023年票据融资增速大幅度下滑,但三季度票据融资略有回暖。企事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增长整体呈加快趋势,尤其是一季度贷款增长提升明显,二季度和三季度增速在高位趋于平稳,票据融资增速自2022年上半年末的高位大幅度下滑,票据融资构成人民币贷款的拖累。
图3 居民短期贷款回暖,企业中长期
贷款高增,票据融资增速下滑
资料来源:WIND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加强。一是信贷投放保持合理充裕。前三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4.8万亿元,同比多增9754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量4.5万亿元,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新增6.7万亿元,同比多增6836亿元,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二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银行业持续加大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持力度,三季度末,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2.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同比增长22.8%。三是绿色信贷增速保持高增。银行业积极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融资余额增速超过30%。四是改善民生和社保领域金融支持力度较强。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77.7%,创业担保贷款同比增长10.2%,教育行业贷款同比增长16.9%,助学贷款同比增长24.1%,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同比增长12%。
国有大行总负债增速有所下滑,股份行和城商行三季度负债增速企稳回升,农商行负债增速持续下滑。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负债为314.30万亿元,同比增长10.91%,较上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同比增长12.92%、6.72%、11.69%、8.76%,较上年末分别变化-1.03百分点、-0.02百分点、+0.64百分点、-1.26百分点,但较上半年末分别变化-1.35百分点、-0.11百分点、+0.37百分点、-0.38百分点,仅城商行总负债规模扩张提速,股份行负债规模增速企稳回升,国有大行和农商行总负债规模增速下滑明显。
图4 国有大行和农商行负债规模
增速下滑明显
资料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人民币存款增长速度减缓,住户存款增长较快,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整体下滑,财政存款增速有所回暖。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分别较上年同期和二季度末下降1.07和0.7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同比增速较高为16.45%,较上年同期上升1.99个百分点,较二季度末下降0.7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增长4.67%,较上年同期和二季度末分别下降6.54和1.24个百分点;政府财政存款同比增长6.77%,较上年同期和二季度末分别提升13.33和17.14个百分点。
图5 企业存款增速下降明显,财政存款
增速有所回暖
资料来源:WIND
(三)利润增速平稳回升,净息差收窄幅度放缓,经营效率整体环比下降
利润整体增速平稳回升,城商行增速放缓,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分银行类型来看,城商行业绩增速放缓,增速为9.3%。而国有行、股份行、农商行扭转了一季度下降的趋势,同比分别上升0.9%、0.6%和5.7%。
图6 利润整体平稳回升,城商行增长
增速放缓
资料来源:WIND
净息差同比收窄。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6%,较2023年初下降17.8bp,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下降22.2bp、17.2bp、3.9bp、21.2bp。
图7 各类银行净息差水平
资料来源:WIND
经营效率环比下降。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ROA为0.75%,较年初下降0.00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0.059个百分点。分机构看,国有大行ROA较年初下降了0.09个百分点,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较年初增长0.06、0.13百分点和0.14个百分点;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较一季度分别下降0.054、0.096、0.035、0.053个百分点。ROE方面,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ROE为9.67%,较年初增长0.3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环比下降0.66个百分点。
图8 经营效率环比下降
资料来源:WIND
(四)城商行、农商行资产质量承压,资产充足率下行,拨备覆盖率保持平稳
商业银行不良率整体平稳,但城商行、农商行资产质量承压。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2%,较年初下降1bp;分机构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9%、1.29%、1.90%和3.25%,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较年初分别下降2.9bp、3bp,城商行和农商行较年初增长4.8bp和2.8bp。
图9 商业银行不良率整体平稳
资料来源:WIND
资产充足率下行。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66%,较年初下降31bp,下降趋势较为显著。分板块看,2022年末,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较年初下降87bp、27bp、18bp和42bp,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下降较为明显。
图10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下行
资料来源:WIND
拨备覆盖率保持平稳。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06.13%,较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保持平稳。分板块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49.75%、220%、185.80%和138.46%,较年初分别变化+4.71%、+5.72%、-5.82%及-3.77%。
图11 拨备覆盖率保持平稳
资料来源:WIND
政策回顾
(一)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发挥好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的积极作用
利率方面,引导利率下调,促消费、扩内需。今年以来,国内经济面临需求不足等问题,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密集实施了一系列利率政策:一是引导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10个基点;二是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落实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调降二套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三是针对存款定期化长期化倾向,引导银行下调一年期及以上存款利率10-25个基点,发挥好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的积极作用,利率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公开市场操作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9月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超过5000亿元,当月中期借贷便利超额续作,增加投放1900多亿元,8月公开市场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率再次下行。货币信贷工具方面,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效能,继续用好实施期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精准滴灌,加大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保障房等金融支持,助力稳定消费、投资和宏观经济大盘。
(二)发行万亿特别国债,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该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太平洋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中央预算相应做出调整,财政赤字随之增加,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00亿元提高至488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00亿元增至41600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适度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利于增加社会投资需求,巩固经济发展基础。
(三)完善监管政策体系,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水平
2023年以来,各相关监管机构围绕金融三项任务,在绿色低碳、住房租赁、交通物流、乡村振兴、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普惠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房地产、风险分类、资本管理、平台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出台政策,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政策体系。三季度以来,监管部门相继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面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以及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出台“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进一步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通知”,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融合发展;出台《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规范保险销售行为,统一保险销售行为监管要求。
(四)区域政策持续完善,拓宽商业银行业务空间
三季度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完善区域战略布局,出台和审议多项区域专项规划。
8月8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有利于推动香港将自身科技创新、金融开放等优势与珠三角地区完备产业链深度衔接,对于促进深圳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深化深港合作,进一步推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意义重大,给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河套合作区的需求带来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包括提升跨境收支便利化水平、强化信贷支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创新等方面。
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从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促进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有利于闽台人员往来将更加便捷、贸易投资将更加顺畅,推动闽台应通尽通、落实惠台利民、深化民间交流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银行业应把握政策机遇,在区域内试点更高层次与更新形式的金融合作,加快产品创新,为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提高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
10月2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从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投融资便利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深化金融服务和开放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加大对自贸试验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对自贸区试验区内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商业银行间合作,探索开展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转让贸易融资资产等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进一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东北比较优势,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业应把握战略机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旋律”,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大农业等东北地区的特色产业提供更加具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的精准性,加快建设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银企做大跨境金融业务规模。
(五)房地产政策接连落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2023年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即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2024年12月31日前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延长的这两条主要涉及房地产供给端融资支持措施,继续为部分房企缓解短期资金压力,随着楼市需求稳步复苏,房地产自我造血能力改善,信用环境改善,房地产有望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2023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再次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前者是要统一全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不再区分实施“限购”城市和不实施“限购”城市,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统一为不低于20%和30%,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后者是要将二套住房利率政策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20个基点,首套住房利率政策下限仍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存量房贷利率的降低可以节约居民利息负担,显著增强消费能力。本次政策调整利好是中长期的,可持续为近几年较高利率贷款买房的家庭减少支出,支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有效促进消费增长。对银行来说,可有效减少提前还贷现象,减轻对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同时,还可压缩违规使用经营贷、消费贷置换存量住房贷款的空间,减少风险隐患。
四季度展望
三季度以来,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增多,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逐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展望四季度,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或将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领域风险将逐渐得到缓释,货币社融增速有望企稳回升,信贷规模有望保持加快增长,存贷款利率或将继续下调,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窄幅波动,银行业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息收入或进一步走低,净利润较难实现大幅度增长,金市业务或将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持续化解存量项目风险,资产质量将延续向优向好态势,智能化风控体系加快建设。银行业应把握政策的“窗口期”,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扩大内需战略、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布局相关业务,同时,积极应对同业竞争加剧及房地产债务风险等带来的挑战。
(一)强化金融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
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金融监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风险防范等金融重点工作。
一是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强化,所有金融活动将全面纳入监管。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预计后续各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将进一步明确,金融审慎监管、跨部门监管将进一步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将强化。
二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或将加大。本次会议指出,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均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协调推进的领域,预计后续将为这些领域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三是重点领域风险或将逐渐得到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本次会议指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预计后续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专项债增速或将有所放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比例将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得到缓释。房地产领域风险方面,2023年以来,“保交楼”支持力度加大,“因城施策”工具箱落地,《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次会议指出,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预计后续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的金融支持力度将有所增加,对于“保交楼”的金融支持将进一步增强。
(二)货币社融规模有望企稳回升,信贷规模有望加快增长
2023年二季度以来,由于企业融资需求有所转弱,银行信贷投放放缓,带动存款规模下降,货币供给与社融增速持续下降,展望四季度,预计融资环境将维持稳中偏宽。
一是货币社融增速有望企稳回升。随着政策协同发力效果逐渐显现,加之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修复,实体经济融资意愿将稳步回暖,预计后续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维持稳健略宽的融资环境,新增社融规模有望企稳回升。
二是信贷规模有望加快增长。受上半年信贷冲量影响,三季度市场信心不足的迹象依然存在,已出台的多项稳增长政策仍未触及市场信心的要点,导致信贷规模增速略有放缓,预计四季度随着6月份信贷冲量负面影响逐渐减退,叠加经济复苏后实体经济投融资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强,信贷规模有望加快增长。
(三)存贷款利率或将继续下调,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窄幅波动
一是LPR或将微幅下调。尽管9月LPR维持不变,但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或将有序降低1年期MLF、7天逆回购等政策利率,引导LPR继续下行,进一步减轻居民消费住房负担,降低企业中长期信贷成本,促进经济快速企稳回升,但为维持商业银行合理净息差水平,LPR 下调幅度不会太大。
二是存款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调。在存量房贷利率下行背景下,亟须适当下调存款利率来助力商业银行稳定净息差。继二、三季度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四季度仍有可能下调存款利率。
三是货币市场利率或将围绕政策利率中枢窄幅波动运行。整体上,国内财政与货币政策继续偏积极,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多种工具,灵活操作,为实体经济复苏营造适宜货币环境,但伴随着政府债供给放量、汇率运行承压等影响因素,预计四季度市场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合力充裕,货币市场利率将继续围绕政策利率附近波动。
(四)营收增长乏力,利润增长遇挑战
营收方面,受经济增速放缓、资产重定价、市场利率下行影响,四季度,银行营收增长动力不足。息差方面,受前期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引导政策影响,息差将继续收窄,负债端付息率压降效果难以对冲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影响,利息净收入增速或进一步走低。
中收方面,资本市场波动及经济预期偏弱,投资者避险情绪升高,财富管理类中收大幅下降,以及银行业持续落实减费让利政策,非利息收入增长乏力。
净利润方面,受营收增长乏力影响,净利润较难实现大幅度增长。
(五)零售金融发展加速,对公业务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力度,金市业务成利润重要来源
零售金融方面,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以及各类促消费、扩内需政策的出台,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加快。各商业银行将持续加大拓展优质客群,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附加服务质效,进一步拓展零售AUM规模增长潜力。
对公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将进一步聚焦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跨境金融等重点领域,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促进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循环,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摆布信贷资源,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及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市场方面,由于金市业务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较小,拨备计提准备较少,在利息收窄的背景下,金市业务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
(六)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加速
受前期疫情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优化资产质量,前瞻性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四季度,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评估存量房地产业务资产质量状况和风险暴露情况,做好存量项目风险化解;审慎开展新业务,支持优质企业的合理业务需求风险行业退出和调整,预期商业对公资产将进一步优化。
个人贷款方面,受前期疫情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部分个人客户的还款能力还处在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过程中,个人贷款不良率有可能出现上升。
资本充足率方面,受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影响,资本充足率或将延续下行趋势。
拨备覆盖率方面,为应对不良率提升和其他相应风险,拨备覆盖率较低的银行前瞻审慎增加损失准备,拨备覆盖率或将提升。为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将持续推动智能化风控建设,充分利用银行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建设智能风控体系,建立面向未来的智能风险管理体系。
来源:广发银行战略规划部、广发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