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先后发布了“中国保险业2023年度好新闻”和“2023年银行业好新闻”,中国人寿五篇新闻作品荣获行业年度“好新闻”。
“中国保险业2023年度好新闻”共有142件新闻作品入选,“2023年银行业好新闻”共评审出130篇“好新闻”。这些新闻报道从不同角度展现了2023年银行保险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支持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助力乡村振兴、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体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积极成效,体现金融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快速响应、多措并举
中国人寿满足多样化
养老保障需求
深耕民生 护航养老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商业养老金业务的推出,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在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提前部署 优化服务
在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行之前,中国人寿就已经开始筹备相关业务,为快速响应制度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产品储备方面,准备了税延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等多款产品;在销售渠道方面,锁定具有营销服务优势的渠道;在平台搭建方面,上线相关业务专区,提供便捷服务。在产品、渠道、科技、服务等多个环节,中国人寿切实响应群众需求,操作效率持续提高。
布局康养 健全生态
除了基本养老,银发群体对养老的需求也日益个性化、多元化。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得的高品质化,中国人寿不断探索创新。自2011年起,中国人寿大力健全康养生态圈产业链,构建以健康管理、医养康养服务为核心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5000平方米的苏式园林内,绿植高低错落,花卉树木品类繁多,绿头鸭和黑天鹅在悠闲戏水……这里是位于江苏苏州的“国寿嘉园·雅境”养老社区的融园。社区的很多老人喜欢在融园品茗、观景,享受自在的慢生活。
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张心芳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这里的服务人员充满了朝气和活力,让我常常忘了自己的年龄,真心希望更多的老人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
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坚持“应享尽享”
中国人寿积极打造
长期护理保险的“重庆样本”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不断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措施,扎实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稳妥有序地把试点城市从2016年底的15个扩大至如今的49个。
当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仍处于试点阶段,其制度设计、服务体系、评定标准、管理流程等都在探索之中,但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努力走出独具特色的长护险改革创新之路。
记者在重庆璧山调研中了解到,璧山从2022年1月1日正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作为璧山区长期护理保险经办单位,虽然启动时间不足两年,中国人寿寿险璧山区支公司已经逐步探索出医养结合、政企合作、多方受益的业务模式。
“自去年1月份起,平均每天会接到当地居民10个左右的电话咨询,申请人只需填写完成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会有专业的人士上门评估,一般从申请到上门评估大概15个工作日以内完成。”璧山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大厅内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作为一项惠及长期失能老年人群的保险项目,长期护理保险又被称为“社保第六险”,能够有效补齐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短板。近日,新华网记者来到重庆市璧山区调研,在这里深入了解到其“政策找人”“应享尽享”“细化采集”“动态管理”等创新举措和长期护理险的“璧山模式”。
“社会的关爱对我们很重要”
对失能群体而言,长护险不仅仅是一项保险保障制度,更是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爱慰藉。中国人寿寿险璧山区支公司总经理陆旭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璧山区已为438名申请人完成长护险受理失能人员评估,其中达到重度失能评估标准的361人,发放护理待遇323万余元,让越来越多的失能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记者在重庆璧山调研中了解到,璧山从2022年1月1日正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作为璧山区长期护理保险经办单位,虽然启动时间不足两年,中国人寿寿险璧山区支公司已经逐步探索出医养结合、政企合作、多方受益的业务模式。
除此之外,作为璧山区长护险的经办单位,中国人寿寿险如何进一步保证失能群体及时享受到这项待遇?对此,陆旭表示,璧山支公司建立了网格化服务监督队、异地评估协作机制、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等创新模式。通过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与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区残联、各镇街、各定点医院梳理失能人员清单,形成常态化机制,对发现的应享申请失能人员,主动联系“送政策上门”,让重度失能人员及时享受待遇,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致力于打造长护险“璧山模式”。
探索开展长护险成渝异地评估工作
在成渝两地,进一步保障异地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需求成为推动成渝两地基础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工作。
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周轶介绍,作为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先试先行的经办机构,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在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指导下,自2019年起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并于2022年全面推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2022年7月以来,按照“应享尽享”原则,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探索出“异地采集+本地评估”工作方式。
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广发银行卅五年华
根植湾区开拓广
奋楫扬帆再出发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一向以“创新”“敢为”为外界熟知的广发银行,在卅五年华坚守“为金融改革探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使命,正特色鲜明地矗立于新时代桥头,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敬未来。
大潮起珠江,步伐更坚实
这家缘起珠江,肩负搞活经济、寻路市场化使命的银行,历经三十五载,已成长为根植湾区、面向世界的一流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国内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设立49家直属分行、968家营业机构,覆盖1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根植大湾区,扬帆正当时
始于珠江之畔,扎根粤港澳。提到广发银行,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其“根植湾区”战略。目前,广发银行已实现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广东21个地级机构全覆盖,在横琴、南沙、前海三大平台设立二级分行,通过三大自贸片区分行与境外机构澳门和香港分行联动协作,进一步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为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注入金融新动能。
进取勇创新,敢为天下先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得风气之先,立开放潮头。作为全国首批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广发银行秉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领跑行业。发行全国首张标准意义信用卡、首家主承销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首家通过ISO9001新标认证、首家发行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现如今,正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正持续打造具有“综合化、智能化、生态化”三大特色的“数字广发”,守正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保银协同发力,金融赋能实体
广发银行与中国人寿在业务上的融合也不断向纵深推进。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人寿与广发银行召开全面业务协同启动大会,协同步入“高层推动、整体规划、全面合作、深度协同”的新阶段。随后,“国寿广发联名信用卡”和“中国人寿——广发银行联名借记卡”发布,投贷联动、资产托管、个贷协同等领域合作全面开花。
背靠中国人寿资金“体量大、周期长”的突出优势,在集团公司支持下,广发银行不断助推“保险+投资+银行”业务充分融合,探路金融改革,助力经济发展。
金融为人民,零售焕新颜
提起广发银行,其信用卡业务可能更为大众所熟悉。广发银行作为国内第一个发行符合国际标准信用卡的银行,在中国信用卡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金融为民,广发银行除消费惠民外,更在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中创造价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关心的养老保障等民生需求,长期以来不断优化相关产品和服务。
奋楫再出发,精彩创未来
2023年是广发银行成立三十五周年,广发银行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形势,牢牢守住稳健发展基本盘,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持续突出结构优化,推动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发挥总部在广东的主场优势,弘扬“敢为天下先”开拓精神,让大湾区成为全行发展的重要支撑;着力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延伸服务链、生态链和价值链……“根植湾区”“开拓创新”“协同融合”“数字化”这些历经35载而酝酿沉淀的广发特色,也在2023年被赋予了新的诠释。
风高浪急从容渡,奋楫扬帆再出发。三十五年来,从珠江之畔走向九洲四海,“为金融改革探路、为经济发展服务”成为一代又一代广发人的初心、梦想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面向未来,广发银行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不断“发现精彩、开创未来”。
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国寿资产
资管规模突破5万亿元
争当绿色低碳发展领跑者
近年来,广西坚持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能源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22年底,广西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累计突破1700万千瓦,全年绿电交易电量及绿证核发量均为南方区域第一。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优质的绿色金融活水,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保险资金持续加大绿色发展服务力度,对广西能源绿色转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金融活水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书写“美丽中国”绿色答卷
源源不断清洁电力的输送,有赖于源源不断金融活水的支持。记者了解到,上述风电、光电项目使用寿命设计约为20年,基本上在10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对于此类项目,具有长周期优势的保险资金不可或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新投资事业部李清龙对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央企新能源项目负债率不能超过70%。国寿资产以股权投资方式向中核汇能提供资金支持,再由中核汇能通过平台公司负担具体项目30%的资本金部分,其余70%则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补足。”
2022年,中国人寿与中核集团在未上市股权投资领域继续加深合作,由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中核1号股权投资计划”,以20.53亿元战略增资中核汇能,成为中核汇能第一大战略投资者和第二大股东,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中核汇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等。
“这是自2020年5月中国人寿与中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的首个未上市股权合作项目,标志着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在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绿色答卷的征程中,用实际行动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优化保险资金运营模式,争当绿色低碳发展赛道上的领跑者。”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党委委员、总裁助理刘凡说道。
资产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推进高质量发展“五个领先”
记者了解到,近日,适逢公司成立20周年,中国人寿资产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突破5万亿元,成为我国首家管理资产超5万亿元大关的保险资管机构。
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副总裁赵峻表示:“中国人寿资产公司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行业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公司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五个领先——保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领先、实现投资管理能力行业领先、力争第三方规模增长领先、保持风险管理能力持续领先、努力推动数字化转型行业领先。公司将努力以卓越的品牌形象、一流的能力业绩、强大的人才队伍、优质的客户资源深化高质量发展,将保险资金更好配置到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
描绘乡村振兴“锦绣图”
守护雪域大地“连年丰”
在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担责任使命,发挥主业优势,践行帮扶责任,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中国人寿力量。
服务三农
守护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对农险业务的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服务体系,不断在“提质扩面增品”上取得新突破,承保险种10余种,覆盖种植、养殖、涉农保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性项目。此外,公司还大力拓展其他商业性险种,接连承保了牧草产量保险、猪饲料期货价格保险、商业性牦牛养殖保险、商业性羊养殖保险等险种。截至目前,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通过农业保险累计为超28万农户提供近59亿元风险保障,累计赔款2.9亿元,共有3.94万户次农户受益。
保险+期货
支农服务模式创新转变
为有效防范市场冲击、饲料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2023年,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与兴证期货合作推出“保险+期货”模式,累计承保林芝宇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西藏五丰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猪2万余头,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000余万元,折合饲料共12130吨,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补偿了养殖企业因猪饲料价格波动所导致的损失,将养殖企业最为关心的猪饲料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形成了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初步尝试后,该公司还深耕细作在昌都八宿县推出“牛饲料期货价格保险”,支持八宿县牦牛养殖产业稳健发展和产业振兴,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强基惠民
助力描绘乡村振兴画卷
除了帮助驻地积极扩宽致富路径外,李兵涛还带领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驻村队员,积极发挥主责主业优势,开展涉农保险知识宣传、协助农险责任理赔等,为地方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活力。
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未来,中国人寿将进一步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坚守金融报国的使命担当和保险为民的深厚情怀,多面发力做好“五篇文章”,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贡献国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