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书写普惠金融“大文章”为长护险制度发展提供“国寿样本”

2024-04-19 15:23:54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4月19日了解到,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下,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失能人口在大量增加。如何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难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也让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自2019年起,发展长护险已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1年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到“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这一制度,并去掉“试点”二字,提出“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确定了长护险发展的长期方向。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作为行业“头雁”,立足于主责主业,积极探索相关业务发展路径。截至2023年底,承办长护险项目70余个,覆盖人群超3800万人,并在全国多地协助政府探索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服务做法,为长护险制度的长期发展提供“国寿样本”。

  “璧山模式”

  网格化服务+常态化沟通机制

  “谢谢你,小姑娘,你讲的真透彻,明天我就去给我妈申请长护险。”在青杠街道心宁医院,王女士说到,她的母亲此前因阿尔茨海默症入院治疗一年。在长护险网格服务员陪同下,次日王女士来到璧山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大厅,递交了长护险申请。几天后,工作人员到医院为王奶奶开展失能评估。积极进行长护险政策宣导,让大众了解相关保障政策,进而加入其中,是整个长护险制度能顺利运行的前提。

  为了让长护险政策落地到片区,中国人寿寿险璧山区支公司组建成立“长护险网格服务队”。服务队由8名精通长护险业务的工作人员组成,每名队员都精通政策解答,针对失能人员家属普遍关注的“如何申请?”“怎样能享受长护待遇?”等热点问题,提供一对一政策解答服务。这支长护险网格服务队将全区15个镇街分为4个网格区域,在每个网格区域内与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进行联动,深入基层,上门问需、线下帮办,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对长护险的需求不仅仅在城镇,偏远农村地区的失能人员同样需要专业的长期护理。在璧山,全区共有131个村,有一部分还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为了解农村群众的长护需求,璧山区医保局工作人员与长护险网格服务队队员们先后来到河边镇、大兴镇、大路街道社保所开展政策宣导及实地考察。为了确保长护险政策能更好地惠及璧山区的农村,服务队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实现失能人员待遇应享尽享。

  “吉林模式”

  专业评估+互联网+监管

  “您现在能自己穿衣服吗?”“吃饭时可以正常用筷子夹菜吗?”“排尿需要人帮忙吗?”……一大早,中国人寿寿险长春分公司健康保险部的长护险评估员王奕欢就开始了失能等级评估工作,她问得非常仔细,这项工作要通过全面的了解对客户的失能程度进行分级,也是整个长护险制度运行的第一个环节。

  为做好这项工作,中国人寿寿险吉林省分公司特别建立了一支20人的专业服务团队,其中15人为医学及护理方面的专业人员。服务团队按照长春市医保局要求,通过现场查体、询问护理人员对参保人状况全面评估打分。对于参保人身体状况差、情绪波动较大的还会采取以现场情况与查看监控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评估。

  “接到申请,我们会第一时间安排评估员到护理院为失能老人进行评估。”王奕欢介绍说,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估方式,保障失能人员享受待遇,确保照护基金合理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确保评估结果严谨科学的同时,中国人寿也在着力缩短评估时间,让失能人员可以尽快获得合适的照料。在吉林,该项服务目前的评估时效已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

  不仅如此,为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趋势,中国人寿寿险吉林省分公司依托长春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搭建的“长春市照护服务智慧系统”平台工作,提供互联网便民服务。实现预约申请、健康评估、视频上传等业务全程线上办理,将长护险服务真正搬到“云上”。同时,将全链条业务流程和各业务主体行为全部纳入监控,植入事前预约、事中监管、事后回访等监督功能,通过“互联网+监管”手段,确保长护险制度的顺利运行。

  “东营模式”

  机构指导+亲情照护

  广饶县居民韩奶奶,89岁,20年前患有脑血栓,后期又患脑溢血,小脑萎缩,记忆力逐渐衰退,现在连自己的子女也几乎不认识,长期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出于子女对母亲的依恋和实际的经济原因,韩奶奶由几个儿女轮流照顾,并未住进专业护理机构,但单靠家人的照顾总有不够周到的地方。在长护险服务环节如何兼顾家庭个性化需求与老人的生活品质?中国人寿用“东营模式”给出了答案。

  中国人寿寿险东营分公司推出“机构上门指导+近亲属居家照护”模式。定点护理机构均为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机构的医生、护士定期为失能人员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护工提供专业的生活护理服务,并优先将失能人员的近亲属纳入护工队伍。护理机构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对失能人员的近亲属进行照护规范指导,传授服务技能,保证了专业服务的延续性和亲情特色。

  在了解当地政策后,韩奶奶通过失能评估确定为重度失能五级。选择了广饶县定点护理机构为其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机构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为其定制了护理服务计划,并定期上门提供护理服务,老人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身上的压疮也慢慢地好了起来,家人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韩奶奶的生活又充满了温馨和幸福。针对不同程度失能人员定制护理服务包和护理计划,实施标准化、规范化护理。中国人寿的长护险“东营模式”让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受益于此,东营市内4.2万余名失能人员生活现状得到有效改观。

  “江苏模式”

  多元服务+专业化人才

  春风伴着花香从窗外徐徐吹进,在南京江北新区安平护理院,护理员正在为重度失能人员余爷爷进行日常护理。长护险制度下,失能人员除了可自主选择居家上门护理外,还可以选择入住定点机构的照护床位。

  93岁高龄的余爷爷患有帕金森和阿尔兹海默症,已有多年生活不能自理。虽然子女此前也为老人请了在家保姆,但缺乏专业的护理,仍让老人的生活品质大打折扣。去年5月,经中国人寿寿险江苏省分公司专业评估,老人顺利住进了护理院并得到专业护理,身体情况逐渐好转。

  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多元化的照护服务,中国人寿的长护险“江苏模式”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生活经济双重负担。余爷爷的儿子算了一笔账:原来在家请保姆24小时护理,每月费用6800元。按照南京地区长护险待遇标准,入住机构自费部分为5000元,费用负担比原先有所减少。

  更为重要的是,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大大提升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余爷爷的儿子对护理院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赞不绝口,“护理人员的照料很专业,护理院的饮食搭配营养也均衡,我感到非常放心,隔三五天来探望一次老人”。

  “每个护理员在上岗前都会参加公司专业的护理培训,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失能人员家庭,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难处,感同身受。”护理院的护理员郑大姐说,自己平时会给失能人员做日常护理、康复锻炼、心情疏导等服务,看到失能人员在自己的照护下身心慢慢好转,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非常有价值。

  随着长护险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长护服务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从业人数上,更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专业度上。“除了不断更新和培训服务内容,加强业务考核,更重要的是从学校开始重视学科建设与技能培训,依托长护险建设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不断拓展护理人员知识储备与服务质量”。护理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政府部门的有力监管以及中国人寿等商保机构的日常检查之外,机构自身也会进行定期总结,结合长护险服务细项确保服务落实到位。

  长护险制度是一项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兜底性民生制度,事关失能群体及家庭的生存尊严和社会和谐安定。中国人寿发挥长护险业务承办经验、机构网点、专业队伍及信息系统等方面优势,在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形成一批重服务、提效能、可复制的长护险“国寿样本”,为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群众总体保障水平贡献保险专业力量。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