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寿险公布2021年年度业绩(A股)

2022-03-25 15:21:08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3月24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代码:601628;香港联合交易所代码:2628;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LFC)宣布本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报告期”)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经审计合并业绩。

  财务摘要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48,910.85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15.0%;内含价值达人民币12,030.08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12.2%,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本报告期内,本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8,585.05亿元,同比增长4.1%;本公司实现保费收入人民币6,183.27亿元,居行业首位;一年新业务价值为人民币447.80亿元。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投资资产达人民币47,168.29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15.1%。本报告期内,本公司总投资收益率为4.98%,净投资收益率为4.38%,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87%。

  本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09.2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11.86亿元。

  本公司董事会建议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65元(含税)。利润分配方案尚待股东于2022年6月29日(星期三)举行之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后生效。

  2021年业务概要

  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受消费需求释放趋缓、销售人力规模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人身险业保费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行业监管方面,持续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围绕保险产品管理、渠道发展、市场行为、运营服务、公司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控,全面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三大转型、双心双聚、资负联动”战略内核,贯彻“重价值、强队伍、稳增长、兴科技、优服务、防风险”的经营方针,凝心聚力、以韧克难,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公司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市场主导地位更加稳固,运营服务质效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本报告期内,在行业发展承压、保费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本公司坚持价值引领,深化转型升级,保持规模价值双领先。2021年,本公司保费收入达6,183.27亿元,同比增长1.0%;续期保费达4,424.63亿元,同比增长5.8%。截至本报告期末,内含价值达12,030.08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12.2%。受疫情和保险需求释放趋缓等因素的影响,新单保费为1,758.64亿元,同比下降9.3%。首年期交保费为984.10亿元,同比下降14.7%,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416.82亿元,同比下降26.1%。2021年,本公司一年新业务价值为447.80亿元,同比下降23.3%。长险有效保单数量达3.23亿份,较2020年底增长1.9%。退保率为1.20%,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

  本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强化以资产负债管理为引领,坚定执行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规划,围绕投资价值链,持续优化配置管理。2021年,公司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开展战术配置操作,兼顾短期收益稳定、重点风险防范和长期赛道布局。总投资收益达2,140.57亿元,同比增长7.8%;总投资收益率达4.98%。

  2021年,公司经营整体稳健,投资表现良好,并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信息更新了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综合以上因素,本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9.21亿元,同比增长1.3%。

  保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寿险业务总保费4,813.11亿元,同比增长0.1%;健康险业务总保费为1,206.09亿元,同比增长4.8%;意外险业务总保费为164.07亿元,同比下降1.1%。

  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持续性影响以及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公司持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多元”销售布局,在强化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加强资源精准配置,聚焦转型突破。个险板块持续聚焦价值创造,深入推进渠道差异化经营;多元业务板块聚焦专业经营、提质增效、转型创新,整体业务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与个险板块有效协同。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总销售人力约89万人。

  个险板块

  个险板块坚持高质量发展,渠道转型不断深入,业务发展整体稳健。本报告期内,个险板块总保费为5,094.89亿元,同比下降0.3%。续期保费为4,079.73亿元,同比增长4.3%。首年期交保费为822.54亿元,同比下降17.4%,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415.80亿元,同比下降26.0%。2021年,个险板块一年新业务价值为429.45亿元,同比下降25.5%,首年年化保费口径新业务价值率为42.2%,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

  受疫情多点散发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行业普遍面临销售队伍增员难、留存难的问题,销售人力规模呈现一定幅度下降。公司坚持提质稳量的队伍发展策略,着力提升队伍质态。截至本报告期末,个险销售人力为82万人,其中,营销队伍规模为51.9万人,收展队伍规模为30.1万人。个险板块月均有效销售人力同比有所下降,但绩优人群稳定,队伍基础总体稳固。面对渠道发展压力,公司坚持以有效队伍驱动业务发展,积极推进渠道转型。个险队伍常态化运作4.0体系全面推广实施,推动销售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型。

  多元业务板块

  多元业务板块深入贯彻“鼎新工程”部署,坚持专业经营,提质增效,积极拓展银保、团险和健康险业务。

  银保渠道

  银保渠道坚持规模与价值并重的渠道定位,持续推进渠道健康发展。本报告期内,银保渠道总保费达493.26亿元,同比增长19.6%。首年期交保费达161.1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5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67.43亿元,同比增长35.3%。续期保费达327.92亿元,同比增长30.6%,占渠道总保费比重达66.48%,同比提升5.59个百分点。银保渠道持续强化队伍专业化服务支持能力,队伍质态稳步提升。截至本报告期末,银保渠道客户经理达2.5万人,季均实动人力保持稳定,人均产能持续增长。

  团险渠道

  团险渠道坚持统筹规模和效益,各项业务稳步发展。本报告期内,团险渠道总保费达291.62亿元,同比增长1.0%;短期险保费达256.94亿元,同比增长2.9%。截至本报告期末,团险销售人员为4.5万人,其中高绩效人力较2020年底增长13.0%。

  其他渠道

  2021年,其他渠道总保费为303.50亿元,同比下降2.4%。本公司积极开展各类政策性健康保险业务,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在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超过3.5亿人;持续承办400多个健康保障委托管理项目,覆盖超过1亿人;在17个省市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61个,覆盖2,300万人;在22个省市承办补充医疗保险项目170个,覆盖9,100万人。公司积极融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累计在15个省市落地54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承保人数超过1,000万。

  此外,公司大力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和线上直销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体验。公司全面落实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要求,完善集中运营、统一管理的互联网组织和经营体系,丰富场景化、定制化的产品供给。本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个险、银保、团险等渠道开展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快速增长,银保监会监管口径下总保费达349.69亿元,保费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业务,积极探索互联网人身险专属业务,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互联网保险服务。

  综合金融板块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寿险+”综合金融生态圈,开创综合金融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2021年,在车险综合改革、发展限速的压力下,公司代理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产险公司”)业务实现保费211.07亿元,保单件数同比增长18.0%;公司代理企业年金业务新增首年到账规模及养老保障业务规模为281.97亿元;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代理本公司银保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实现平稳发展;国寿广发联名借记卡、信用卡新增发卡122.4万张。同时,公司从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出发,联合广发银行、财产险公司开展各类客户经营活动,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优质金融保险服务方案。

  公司整合线上线下及内外部医疗健康资源,提升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建设。国寿大健康平台服务项目持续丰富,系统功能不断升级。截至本报告期末,国寿大健康平台服务项目数量过百,累计注册用户量较2020年底增长超过35%,位居行业前列。公司持续构建国寿养老体系,通过国寿大养老基金布局康复、医养、医院、健康医疗大数据、健康产业园等养老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资源。2021年,国寿大养老基金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区域加速储备了一批可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养老养生项目。

  保险产品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理念,坚持回归保险本源,认真落实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推进保险产品供给端改革,打造多元化产品体系。

  公司将全面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与自身业务发展紧密结合,持续开展健康保险产品优化升级,加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在承保人群、保障范围、保障功能等方面的创新研发力度,提供多元化健康保障。积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挥长期风险保障、长期资金运用等方面的优势,在保障范围、保障利益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推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及面向老年客户群体的专项年金保险产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开发乡村振兴专属保险产品,积极发挥保险的民生保障作用。

  2021年,公司新开发、升级产品160款,其中寿险12款,健康险138款,意外险2款,年金险8款;保障型产品共计144款,长期储蓄型产品共计16款。

  投资业务

  2021年,国内债券收益率窄幅波动、前高后低,全年利率中枢有所下行;A股市场呈震荡格局,行业分化显著。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资金运用以资产负债管理为引领,坚定执行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规划,并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开展战术配置操作。一是把握上半年利率相对高位的窗口期,以利率债为主加大长期限资产配置力度,进一步收窄久期缺口;二是审慎控制公开市场权益风险敞口,降低组合波动,锁定收益;三是加大另类投资模式创新,推进前瞻性行业布局,构建多元投资组合。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投资资产达47,168.29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15.1%。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由2020年底的41.95%提升至48.20%,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020年底的13.32%变化至11.23%,债权型金融产品配置比例由2020年底的11.07%变化至9.41%,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配置比例由2020年底的11.31%变化至8.75%。

  2021年,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1,887.70亿元,较2020年增加259.87亿元,同比增长16.0%。得益于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力度、联营和合营企业投资收益贡献提升,2021年净投资收益率达4.38%,较2020年上升4个基点。全年实现总投资收益2,140.57亿元,较2020年增加154.61亿元,同比增长7.8%。总投资收益率为4.98%,较2020年下降32个基点。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87%,较2020年下降146个基点。

  展望

  2022年,我们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守保险本源,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保险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发挥行业领头作用,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建设国际一流寿险公司新局面,努力以良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和社会各界!

  关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于2003年6月30日在中国北京注册成立,并于2003年12月17日、18日及2007年1月9日分别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人寿保险公司。本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8,264,705,000元。

  本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拥有由保险营销员、团险销售人员以及专业和兼业代理机构组成的广泛的分销网络。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并通过控股的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险资产管理者之一。本公司亦控股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提供个人人寿保险、团体人寿保险、意外险和健康险等产品与服务。本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个人和团体人寿保险与年金产品、意外险和健康险供应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公司拥有约3.23亿份有效的长期个人和团体人寿保险单、年金合同及长期健康险保单,同时亦提供个人、团体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保单和服务。

  本公司2021年度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已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前瞻性声明

  本发布中的若干声明或会被视为“前瞻性声明”(定义见经修订的美国《1933年证券法》第27A条和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21E条)。该等前瞻性声明涉及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不确定因素及其他因素,而该等风险及因素可能会导致本公司的实际表现、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与该等前瞻性声明所涉及的任何未来表现、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出现重大差异。关于这些风险、不确定因素及其他因素的进一步资料已包含在本公司以20-F表格于2021年4月29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证交会”)呈交的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报告中以及本公司向美国证交会呈交备案的其他资料中。对该等前瞻性声明不应过分依赖。除非另有申明,本发布中提供的全部信息为截至发布之日的信息,本公司不承担对该等信息进行更新的任何义务,除非适用法律做出要求。

  除非文意另有所指,本发布中列出的中国保险市场资料来源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公开信息。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