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今非昔比!带你回顾定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2019-10-08 14:55:14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病不再难 健康有保障

  ——定远县建国70周年卫生健康发展成就斐然

  从早期群众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从背着药箱穿街走巷的“赤脚医生”到互联网医院专家远程问诊;从条件简陋的乡村诊所到现代化的医院…… 70年来,在定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取得长足进步,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县医疗资源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全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政府办、社会办相互补充,综合性医院、专科医疗机构相互支持的卫生服务体系。从建国初期的无医疗机构到如今的拥有整合原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后的二级甲等医院——县总医院1所,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所,乡镇卫生院(分院)27所,村卫生室249所。另有,社会资本办医机构73所。利用民生工程,为每个行政村新建一所村卫生室,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2所。并建立了全县统一卫生信息化网络;医务人员由全县建国初期的仅百人到如今的现有执业(助理)医师1567人,执业护士1788人;医学高级职称76人、中级职称462人;医疗设备也由1949年无一张病床,仅有手术剪刀、“老三件”(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等简单的医疗器械到如今的各级医疗机构分别配备有相应的核磁共振、CT、彩超、“健康一体机”,真正让群众做到病有所医。

  2017年定远县委、县政府又投资近3亿元,实施了“基层医疗机构改造提升两年计划”,新建县总医院中医住院大楼、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7所,正在筹划新建县中医院和妇女儿童医院。

  公共卫生服务日趋均等化。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计划免疫从无到有,从“五苗防七病”到“十三苗防十四病”。开展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疟疾、碘缺乏病等重点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效果明显。全县麻风病、碘缺乏病全面消除;疟疾连续3年无新发病例,基本消除;艾滋病、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实施了“降消”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接近100%,孕产妇死亡率为17.9/10万,婴儿死亡率为4.2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42‰,均低于国家控制比例。开展了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检查。卫生监督执法全面加强,有效打击非法行医,净化了医疗市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为全县城乡居民提供12类、44项公共卫生服务,大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全县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61.1%,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61.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7.3%,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5.3%。荣获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在全县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形成“定远模式”在全国推广,受到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及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的充分肯定。2016年承办了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会”,2017年成功承办了“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交流会”。此外,我县加强县总院的能力建设,解决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差异的问题,推进改革和创新。在新医改通过医联体使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开展了预约诊疗、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通过应用互联网推送、远程医疗等手段,极大地提升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日益提高。建国后,长期以来,我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负担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有发生,2007年,我县成功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农民看病能报销的梦想,10多年来,农村居民看病负担逐步减轻,县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0%以上。大力实施健康脱贫工程,落实了“180”“351”政策,实施了“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大病集中免费救治工程,切实减轻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

  70年的风雨历程、70年的坚苦创业,定远县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巨变,从“坐堂先生”、“赤脚医生”到受到高等院校规范化培养的医学人才;从破旧、低矮的房屋,到现代化、花园式的医院;从“小病扛、大病拖”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的整合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我县的卫生健康事业,在服务环境、服务技术、服务理念上均实现质的飞跃。如今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未来,不仅是看病不再难,更是要整合健康资源、健康产业,加速健康定远、健康中国的战略实施,定远的明天会更好!

[责任编辑:刘玉磊]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