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学校发展的精气神

2022-06-04 14:59:55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正惟不平衡,因而有各种变化,产生各种可能,自然或社会也由此而丰富多彩。教育的发展同样是不平衡的,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是如此,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然而,这种均衡和不均衡是动态的,而非静止和固化的,名星学校的更迭也是如此,几十年不倒的典型鲜见,后来者居上是一种常态。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大致是设施、师资、生源均不如人意,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观。然而,一所薄弱学校如果拥有了完备的设施、雄厚的师资、优质的生源,它就一定能发展成为一所名校吗?秦海地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对于后发赶超者而言,没有精神的跨越,就难以跃过发展的坎。薄弱学校的发展,首先要孕育学校发展的精气神。一所学校就像一个人,立身处世得有一种精气神——有不甘平庸、奋发努力的精神,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有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视为神圣的崇高信仰,倘能如此,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贫困、窘迫、艰苦和磨难都能坦然面对,在所不惧,百折不回地永远朝着理想的目标奋勇前行。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尽管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但于人生之途奋勇搏击而建树卓越者很少见,究其因,缺少一种人生历练,缺失一种人之为人的精气神,缺乏一种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

  昔日薄弱的衡水二中,为什么能强势崛起,不断超越?关键在于这所学校有它特有的精气神。秦海地说:“这种精气神源于学校自己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彰显着学校的灵魂和特质,如明灯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什么是学校的精气神?它有怎样的教育意蕴与育人功能?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什么叫教育?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办学者、执教者要铁肩担道义,负责地、深情地培育学生精神成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滋养学生的心灵。”秦海地深深地知道,作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处所,学校不能没有文化内涵,不能没有精神追求,学校发展不能没有一种精气神的支撑。“生生之为大德”,教育是成就生命意义的事业,学校应是一方圣洁的精神高地,守望着人类的精神家园,赋予学生崇高的道德修养。对于衡水二中来说,精气神的培育是一种文化建设,首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乾卦》的这两句话,或许最能体现二中的学校精神,自强与厚德作为学校精气神的核心,凝聚与升华为衡水二中“超越永无止境”的校训。

  “超越永无止境”既是衡水二中的学校精神,也是校长秦海地的座右铭。一所学校的精气神,无不取决于校长的精气神:校长有怎样的精气神,学校就有怎样的精神面貌;校长精气神昂扬,学校就有阳刚气息;校长精气神缺失,学校精神就委顿。一位得过且过的校长,一所自甘平庸的学校,一群打不起精神的老师,怎么可能造就欣欣向荣的学生、蒸蒸日上的名校呢?校长的精气神从何而来?离不开生活的历练、所受的教化熏陶,以及个人特有的气质,由此产生人生理想和自我期许的目标。人生是要有目标的。倘无目标,人生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不仅精力、才能白白浪费,而且浑浑噩噩不知所终,正如古人所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正是心中设立的志向,使人生的活动变得有计划,有一种永不枯竭的进取精神。王夫之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二中第一,我们第一”,二中师生的这句口头禅,所反映的正是这所学校的精气神,也彰显了秦海地的坚忍不拔之志,决定他能于平凡中追求极致。人生有了目标,行动就有方向,精神就有坚实的寄托,进取就有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的潜能会得到极大的激发,才能会得到超常的释放,学校教育质量会大幅提升,校园生活会变得美丽而灿烂,师生都会感受到一种成功的自豪和成长的幸福。

  在衡水二中,“超越永无止境”的校训精神无处不在,秦海地说:“激励着二中人从不停歇奋进的脚步,永远追求办学水平的再提升。”人比动物优越的地方在于人有精神意识,人的行为具有自主性和自为性。一个人如何选择,他就如何生活,生命也就将是什么模样。一所学校也是如此,学校的定位与发展,取决于校长所做的选择。在相同的环境中,在相同的条件下,动物会有相同的行为,而人不同,人有思维,面对相同的境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校长会依据自身的特色,设计和创造所在学校的形象,寻找学校发展的路径,学校也会逐步形成独特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模式。秉承“超越”校训、弘扬“超越”精神,全力奔跑在教育发展之途,这是衡水二中不懈进取、奋发努力的真实写照。建校不足20年,在生源数量极为有限的四线城市,衡水二中面临二批次招生、优质生源明显不足等诸多办学难题,却能连年雄踞河北省高中三强,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有新的突破和新的标高。

  人是有限的、不完美的存在,正因为人类意识到了这种有限性和不完美性,所以才会不断地突破、超越自我,尝试着将不完美的自己打造得更完美。只有人可以设计、规划、超越当下的我,创造理想的自我形象,并向这一理想形象逐步靠近。一所学校也是如此,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育质量的低下,这诚然是一种不足和不完美,正唯如此,说明学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教育质量提升的必要和可能。“穷则思变”,可以激起校长奋发图强的自尊;“知耻近乎勇”,可以鼓舞教师改变现状的勇气。使一所质量落后的学校变先进,一所边缘化的薄弱学校转身为名校,这是校长秦海地愿望之所在,也是使命之所在。衡水二中精气神的培育,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足二批次招生的生源现实,衡水二中不讲条件、不说困难,积极想办法,解难题、创模式,建树了独特、稳定、优质的办学品牌——学生的低进优出。秦海地说:“通过二中三年的教育,没有赢在起点的二中学子,在收获学业成功的同时,实现了精神、性格的华美蜕变,最终赢在了终点。”2015年,学校因特色办学的成就与影响力,衡水二中获得“中国十大品牌影响力中学”称号。

  衡水二中的精气神,见诸“爱的教育、儒雅校园构建和高效课堂改革……”关键在于两手抓:一手抓课堂教学的高效,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一手抓学科育人的深入,将立德树人落实于学科教学之中。秦海地发现,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都蕴含着教学生做人的丰富资源,知识的创建饱含着人们的理想追求,人文学科珍藏着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数理学科同样蕴藏着敬畏自然、追求真理的道德财富。秦海地认为,学科教学应体现教育性,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让学生在学会认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实现“学力形成”与“人格形成”的统一。教师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作自觉,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学习,课堂教学中,既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学生就能享受到求知的愉悦,并获得精神滋养的快乐。实践证明,没有目的之教育是盲目的,看不到成果的教育是痛苦的,当爱心转化为一种责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科教学的高质量自然隐含在其中,应对高考就能从容不迫。衡水二中的精气神,如秦海地所言:“蓬勃发展,如日出之喷薄,似江河之奔涌。”

  一所学校的精气神,绝不是狂热的情绪、宏大的目标,更不是高呼的口号,以及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清醒的头脑、踏实的作风与一丝不苟的工作。“九层之台积于垒土”,高中名校建设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薄弱学校的蜕变更是千辛万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秦海地认为,做好一件件具体的小事,抓小促大、抓点带面,是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法宝。他说:“在二中,干部和教师都能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 校长的设想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关键在于这种执行力,教师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意识,切切实实地身体力行。学校精气神并不是一种自然延续的进化,或一种可以遗传的本能,也不是一种能够从日常经验的活动中轻松获得的东西。正因为它极为内在而深刻,所以必须去唤醒它,精心培育和发展它。如今,二中校园中“说事干事成事”的氛围异常浓烈,秦海地说:“每个人都向外冒着股实干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源于学校强劲的执行力。”执行力是教师的行为能力,是教育实践中的工作能力,也是对校长决策的积极回应,没有这种回应和落实,校长的愿望和学校的意图都将流于形式和空谈。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样需要一种奋发有为的精气神。秦海地认为,二中的精气神得益于学校风清气正的环境。他说:“在二中,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情偏颇,没有暗箱操作,没有远近亲疏。制度高于人情,高于权力,大事小事制度说了算,对事不对人。”因此,二中教师心齐力足,争先创优的热情高涨,干事创业的激情常在,学校由此而具备了长足发展的精气神。“公生明,廉生威。”学校的风清气正,取决于校长的风清气正;校长的风清气正,取决于自身的志存高远。人是世界上最不安分的生物,它总在挑剔当下的生活,追求心中的美梦。所以,生命才会不断超越自身,超越当下,走向辉煌,走向完美。一位优秀的校长,恰恰是一位最不安分的校长,永不自满,不断进取。秦海地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没有使命般的激情,就失去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惟如此,超越永无止境,是衡水二中的校训,也是最为个性化的精气神。

  (作者叶水涛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