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率”,《基础教育》杂志2012年第一期,发表了秦海地的这篇论文。《基础教育》是中文核心期刊,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论文相当难,遑论基层中小学校的校长,高校专职从事理论研究的教授,也不容易在上面发表文章。“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或学术研究的文章中,是教育领域应用频率最高的两个概念。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素质教育”概念,不久就有了“应试教育”概念与之配套,于是,从“应试教育”转轨为“素质教育”成为非常流行的说法。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曾引发非常广泛的讨论。什么是“应试教育”,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北师大权威教授王策三先生坚持认为,只有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因为既无“应试教育”的理论体系,更无“应试教育”的制度设计,事实上也没有哪所学校只搞“应试”的教育。学界的争论可以暂且搁置。通过教育改善和提高人的素质,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倘若把教育只锚定在应试上,这无疑是片面的也是有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防范应试教育的倾向,批判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弊端,这都是需要的。
但批判应试教育不是目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基础教育的目的。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高中教育该怎样定位?秦海地认为,高中阶段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时期,如果养不成健全的性格,学不到必需的知识,就会丧失许多继续发展的机会。显然,性格养成与知识学习,这二者都不能偏废,“机会”也是重要的。怎样的高中教育才是成功的?秦海地说:“高中教育只有让学生实现性格、能力与学业三方面的成功,才不失为成功的高中教育。”他特别强调,高中教育绝不能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性格的完善、能力的培养,但也大不必谈升学率而色变,更不必以闭口不提升学率视为追求素质教育之清高。他所理解的素质教育包含升学率,他所理解的素质教育与升学率并不构成矛盾关系,因而,推行素质教育不应该排斥升学率。他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他坚持认为,教育必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学校必须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而优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升学率。秦海地说:“离开了升学率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善的素质教育,完全不讲升学率的素质教育是不全面的素质教育。”
如何全面体现和完整实施素质教育?毋庸讳言的现实是,某几位教育学者往往将应试教育泛化,另一方面则是将素质教育庸俗化。在他们批判应试教育的演讲和文章中,常常拿考试尤其是高考来说事,似乎重视考试就是应试教育,高考成绩好便是应试教育的标志;素质教育则被简单化地演绎为负担轻、监管少、学生随意任性。这样的理论引导和舆论导向,对高中教育和学生成长构成干扰和误导。秦海地感慨地说:“如今,‘高考=应试教育,高分=应试机器=低能’的论调不绝于耳,人们提及高考、升学往往‘义愤填膺’,群起而攻之,仿佛只有废除高考才能大快人心。”这话说得比较地带有情绪,但他的确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事实上,几乎没有一所学校不重视高考、不抓高考,区别只在于抓得是否恰当、妥善和有效。
秦海地补充说:“当然,高中教育如果只看分数不言其他,没有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漠视学生的性格养成和能力培养,扼杀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十足的应试教育。”在这一点上,衡水二中应该是发言权的,一以贯之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秦海地特别强调的,也是二中办学特色之所在。秦海地解释道:素质教育并不是抵触高考、不要考试,它只是反对频繁考试,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他说:“高考升学率不是高中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学校需要帮助学生通过高考争取到升学深造、继续发展的机会,这是学校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而应尽的一项职责。”考试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必要环节,作为最日常的教育评价手段,既是当下教学情况的反馈,也为未来教学的改进导向。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作为国家考试制度的设计,是最科学公平和权威的考试,与学生的前途命运攸关。对素质教育与高考关系的理解,秦海地既有求真务实的严谨,又有辩证思维的自觉。
素质教育的成功也将在升学率上得到充分体现。2004年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之相应的高考制度和高考命题改革也从未停歇。高考命题始终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高中学生的价值引领,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教考衔接,遵循课程标准,突出考查思维品质,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秦海地深有体会地说:“高考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正在有机结合,高考正朝着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快速迈进。”正惟如此,将素质教育和高考升学率完全割裂,一味地攻击所谓的“应试”,攻击学校教学中的考试和练习,片面攻击高考升学率高的学校,甚至将高考比附为封建社会的科举,这是有严重偏差的,而且是很不负责任的。
高中学生对标新课程、新高考,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对此决不能任意地贬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2022年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突出青年奋进报国时代主题,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引导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争做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衡水二中推行励志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个人责任感、使命感,激励学生勇于担当、奋发向上、攻坚克难,“超越永无止境”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由此带来学校精神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
秦海地说:“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二者侧重点有不同,但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素质教育与高考,是相互合作的,辩证统一的。”他认为,考试包含着对素质的要求,是对学生素质的检测和评价;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又通过考试改革得以强化并进行导向。近年来, 高考命题无论是在理念上、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做了与素质教育相关联的调整,不断变革中的高考试题已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秦海地说:“一个爱学习、会观察、会思考、会提出问题、会解决问题、能全面发展、心态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势必能通过高考的检验。”
(作者叶水涛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