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党恩润童心——衡水市河西小学红色故事宣讲系列(四)
学习二十大
党恩润童心
衡水市河西小学红色故事宣讲
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先烈革命精神,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牢记党的嘱托,明确肩负使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衡水市河西小学开展了“学习二十大 党恩润童心”红色故事宣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本期让我们来欣赏四1班何沛璇和四6班刘禹墨同学带来的故事。
01
杨根思的故事
“第九兵团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三连连长杨根思前来报到!人在阵地在,守住长津湖!”
这是2021年10月上映的抗美援朝主题电影《长津湖》的片段,电影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重现了那场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战役。影片里,杨根思在长津湖战役中抱起炸药包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那一年,他刚满28岁。
那是1950年,杨根思带领一个排的兵力坚守小高岭,阻击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一师部队。入朝作战初期,敌我装备悬殊,志愿军的防空能力几乎为零,不仅缺少飞机,就连高射炮也是屈指可数,敌人的飞机肆无忌惮地对志愿军地面目标狂轰滥炸,加之极端严寒,注定了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
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和轮番进攻,杨根思喊出了“三个不相信”的战斗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他带领30多名战士奋勇冲入敌群血战长津湖,击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敌人发动第九次进攻后,我军弹药即将用尽,已经负伤的连长杨根思仍不放弃,他打尽了最后一颗子弹,抱起仅剩的一个炸药包冲向敌群,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杨根思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英勇捐躯,生命定格在了28岁!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这也是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
英雄精神代代相传,如今的“杨根思连”有些传统雷打不动:新兵下连看的第一部电影是纪录片《杨根思》;每次正规点名的第一个名字都是“杨根思”,全连官兵齐声答“到”;每年11月29日,“杨根思连”官兵都会组织吃“土豆餐”,以此来怀念老连长。当年,老连长带领官兵吃着冻土豆,走上小高岭,打败了啃着牛肉的美军。
如今,杨根思烈士的墓前除了鲜花之外,还有人送来了一架“歼-15”战斗机模型和几张“歼-20”战斗机的照片。照片背面写着:“我们有了先进战机,强大空军!”来祭扫的市民嘴里念叨着:“要是当时也有现在这么多战斗机就好了……”杨根思烈士墓所在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附近就是中航沈飞集团,这里生产的国产战机试飞时,都会从陵园上空经过。巨大的轰鸣声仿佛是在告慰英烈——盛世强军,如你所愿。
02
长征路上红小丫
大家好,我是衡水市河西小学四年级六班的刘禹墨,今天要讲的故事是《长征路上红小丫》。
红军长征队伍里有一名小红军,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11岁,所以大家都叫她“红小丫”。
1935年,不满12岁的红小丫跟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队伍不分白天黑夜一直往西走,她不知道队伍要走向哪里,只知道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意味着死亡。
红小丫还是一名宣传队员,唱山歌、说快板、敲小鼓,她样样在行。
红小丫和其他宣传队员们一边艰难地行军,一边做宣传工作。战士们听到红小丫的歌声,觉得全身都是劲儿。
红小丫不仅会说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
可是,没过多久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伤寒。
红小丫躺在担架上,心里非常难受,她实在不愿意拖累大家,一再要求把她留下。
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红小丫听着大家暖心的话,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早点儿好起来!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红小丫走了个把月,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红小丫痊愈了。
不知道经过多少生死考验,长征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
大部队上山前,宣传队必须提前到险要处搭宣传棚。红小丫随着宣传队开始爬雪山。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把宣传棚搭好,红小丫打起了小竹板,同志们,加劲儿走,胜利已经在招手,红军都是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
冷风像刀子一样刺着她的脸,但红小丫心里好似有一团火,她要和宣传队的伙伴们一起给大家鼓劲,给大家信心。
宣传队跟着大部队继续艰难的前进着。由于年龄太小,红小丫有时只能拉着马尾巴向上爬。
翻过大雪山,红小丫又跟着部队走过草地,最后胜利地到达了陕北。
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年纪尚小的红小丫一路艰辛地走完长征,同时也创造了她自己的人生奇迹。
衡水市河西小学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