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冀州中学心理时空:让学生学会自律的心理学小技巧

2023-02-25 17:19:52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不管孩子是处在哪个年龄阶段,都能听到不少家长反映自家孩子自律性差的问题。

  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会自律呢?

  今天,我们就从两个个心理学效应出发,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

  霍桑效应——你的关注会让孩子变得更好

  Q:什么是霍桑效应?

  A: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后来,由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 “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这种效应被称为“霍桑效应”

  概括来讲,就是指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心理。

  所以,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注,你的关注是孩子表现好的动力。

  然后再逐渐淡化指挥者、引导者的角色,慢慢蜕变为旁观者,给到孩子足够的尊重,给予孩子自主行动的空间。只有这样,他律才有向自律转变的可能。

  德西效应——不适当的物质奖励,会扼杀孩子的内驱力

  Q:什么是德西效应?

  A: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当孩子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或内驱力时,用物质奖励来激发他是有效的;但一味的物质奖励,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内驱力,转而将获得物质奖励作为目标。

  因此,想要提升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还得从成就感、认可度以及这件事本身的吸引力这些激励因素着手。

  举个例子:

  小刚很喜欢画画,常常自觉地画花画鸟,他画得很专注,也很开心,为此,爸爸奖励了他50元钱。小刚高高兴兴地用爸爸奖励的钱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此几次之后,小刚想买好东西时就拿着自己的画跟父母要奖励。后来,父母如果不给奖励,小刚就不愿意再画画了。这个故事,正是“德西效应”在教育中的体现。

  德西效应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1、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当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很强时,父母一定不要再加以奖励,否则会造成孩子价值观偏差——给我奖励我就学,不给就不学了。这样反而会降低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2、那当孩子做事积极时,父母应当如何鼓励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内在动机,而非给予外界物质奖励。强化孩子对事物的积极性,让孩子关注自我成长, 激发孩子内驱力。

  3、奖励孩子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只限于孩子对某件事情不感兴趣时,父母的奖励才是有效的哦!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