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三学生小王,最近正经受着失眠的困扰。尽管每晚他都早早躺下,双眼紧闭,但脑子里一个个念头像过电影一样连绵不断:数学还有哪里没复习到,英语哪篇短文还没背熟,万一高考考砸了怎么办......最后总会跳出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今晚怎样才能睡个好觉啊?”
每逢夜幕降临,小王就会陷入不由自主地担忧中,他"害怕失眠"。但越是害怕,就越无法入睡,经常是瞪着两只大眼看着天花板直至深夜。因为失眠,让小王觉得虽然还没走进高考考场,但自己的高考已经是板上钉钉,注定失败了。
作为心理教师,我很清楚,小王的情况绝不是个例。高考在即,很多考生为了取得高考好成绩,他们牺牲睡眠,与时间赛跑,加班加点地拼命学习,可谓“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学的比牛累。”但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
要知道:睡眠是高效学习的保障,只有保证好的睡眠,才能够更好地学习。
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也就是说,从入睡时间来说,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有一项调查显示,85%左右的考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更多的考生,则是在晚上11点以后才能入睡。虽然很多家长能意识到 “开夜车”学习不可取,这样会导致“第二天没精神”,“大脑疲劳,学习效率低下”,但仍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因为担心学习时间不够,或者看到“别人都学到很晚,自己不能落后”而习惯了 “开夜车”。
要知道,大脑有自我修复机制,修复一般是在睡眠状态下进行的。睡眠可以分为轻度睡眠和深度睡眠两种,轻度睡眠是用来恢复体力的,深度睡眠就是修复大脑的。如果总“开夜车”,长期睡眠不足,大脑修复过程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自然不利于第二天的学习。
另外家长也要学会给考生减压。导致考生失眠的原因之一,就是精神压力过大。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焦虑失眠,状态不佳,就要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减压,如:与孩子谈心、制造轻松愉悦氛围、陪孩子户外运动,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师帮助考生放下包袱,减轻压力,就会缓解失眠状况。
作为考生,可以重视模拟考试,但不必过于看重成绩与名次。因为你的大脑可以分辨出哪是“真正”的考试,在模拟考试时它往往不会拼尽全力。
所以,重视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才会真正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当你学习累了,不妨洗个热水澡,喝杯热牛奶,早早睡觉,第二天神清气爽去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