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近日,四川省金堂中学校党委组织学校党员教师赴泸定开展为期两天的红色教育活动,去重温长征途中那一段珍贵的历史,去感受战火纷飞年代革命先烈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去追寻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传承和发扬红军的优良作风,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党员教师们朗诵了著名诗篇《七律.长征》。每位党员同志都饱含深情,字句铿锵有力,身后是坚毅的铜像,耳畔是激昂的朗诵声,心中是对革命先烈们的无限敬仰
随后,党员教师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纪念馆主展厅分为战略转移、抢险飞夺、传播火种、北上征程和泸定历史文化厅五个单元,馆中以红军长征为主线,飞夺泸定桥为重点。馆内陈列的文字、旧照、遗物、藏品等无声地向大家讲述着当年红军面临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险象环生的高山峻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故事。参观同志们有的驻足凝望,有的细察深思,有的拍照留念,皆惊叹红军钢铁般的意志和坚持战斗的顽强精神。
参观完纪念馆,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道路步行一公里后,大家终于看到了那横卧于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这座承载着长征命运的桥梁。党员教师们带着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踏上了索桥,凝望着大渡河湍湍水流,让人不禁联想到1935年5月29日泸定桥上发生的那一场激烈凶险的战斗,大家深刻感受到当年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时的壮烈豪迈。“走在桥上,仿佛看到当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景,真切感受到当年22名勇士那种排除艰难万险也要向前的决心!”走过桥头,一名党员教师激动地说。
从泸定往里行进约50公里,便是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磨西镇。党员教师们怀着崇敬之心参观了磨西会议纪念馆以及天主教堂毛泽东住址,去追寻那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去感悟红军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
“磨西”为古羌语,意为宝地,这里还真是一块宝地。在小巷深处,便是天主教堂。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中国经典庭院造型和哥特式的门窗相结合,中西文化的交融让这座拥有历史厚度的古镇更增添别样韵味。
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毛主席下榻于该教堂,住在教堂右侧二楼的一个小房间里。在这里,毛主席主持召开了长征途中著名的磨西会议,做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历史决定。党员教师们不禁感叹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全面胜利,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明决策是分不开的。
此次泸定之行,让学校党员教师们备受鼓舞,大家决心要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鞭笞自己,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高质量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为学校改革发展添砖加瓦,同全校广大教职工一起续写金中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