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地学校管理的专著《且把年华许杏坛》,开宗明义提出“用养成教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与“工匠精神”,这是衡水二中腾飞的双翼,也是秦海地学校管理思想的核心。“养成教育”定义了高中教育的性质,“工匠精神”锁定了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用养成教育塑造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升华养成教育,是衡水二中矢志不渝的追求。教育作为广义的文化活动,最为本质的内涵和特征在“养成”。回顾人类文化发展史,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养”的出现,正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生民之初,一切都是“野”的——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等,人类自身也属野蛮状态。为了生存,人们只能采集野生植物,狩猎野生动物。对动物进行驯养并种养植物,则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真正开创。“养”的过程,是“驯、育、培”的综合过程,养育包含着教化,推动人类自身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化。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对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始终是教育的第一要务。孔子教学生以“礼”“乐”,后继者孟子崇“仁”、荀子隆“礼”,着眼点都在“成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养成“温良恭谦让”的风度。现代学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它以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将教育渗透于学习、生活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秦海地将高中教育明白定性为养成教育,是对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坚定把握,也是对衡水二中生存发展的价值导向。学校教育终究是培养人的事业,基础教育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高中阶段尽管面临严峻的高考,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方向不能丢。学生不是考试的机器,学校不是应试的战场,一所有品位的高中学校必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有生命的舒张,有文化的熏陶,有美好生活的创造。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很大的误解,以为工匠精神的塑造是职业学校的事,这是对教育教学性质内涵理解的一种偏颇。“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对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高中教育同样需要沟通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样需要培养一种工匠精神,尽管普通高中教育的重点不在专业劳动技能的训练,但作为一种劳动态度和学习、生活习惯的工匠精神,是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海地说:“工匠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通过适当的教育、培养、传承而逐渐积累而来”,“专注严谨、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持之以恒”等,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养成教育所要赋予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教育、工匠精神与“原生态教育”理念水乳交融,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优秀习惯,促进衡水二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持续提升。秦海地认为,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校教师,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力量,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大责任。因此,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也不管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教育学生。工匠精神旨在激发学生开拓精彩人生之路的原生动力,秦海地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老师”。
衡水二中的工匠精神具有怎样的规定性,又有怎样的个性特征?秦海地认为,这首先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即“教学和管理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要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衡水二中对教师要求之严、教学品质定位之高、学校管理之精细与务实,由此略见一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自己的言行教化与引导学生,因而,要求不能不严,定位不能不高,管理不能不精细,措施不能不务实,工匠精神不能不大力提倡与发扬,这正是衡水二中的不凡与卓越之处。
秦海地说:“教书,就要做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好教师要有工匠精神,必须把教学的每一道工序做到极致。什么才是“极致”?秦海地的回答是,“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是养家糊口的职业,不计较得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守住自己的备课桌和讲台,把一切时间都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衡水二中的老师能做到吗?学校办公室崔主任告诉我:“心思都在学生身上,家里买房子、装修,我只管掏钱,其他不问。房子都装修完了,具体位置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他说着笑了起来,“因为我从来没有去看过。”市政建设在马路上挖了个大窟窿,有位老师凌晨从家往学校赶,不小心掉到这个坑里,弄得浑身都是泥水。他爬起来继续往学校赶,到校陪伴学生跑操结束,后续工作与其他老师对接好,再回去换衣服。什么是事业心,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衡水二中的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很好的回答。课堂永远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为了“让课堂效果发挥到极致”,衡水二中的老师在备课上近乎苛刻。秦海地认为,老师不辞辛劳,学生才能相对轻松;备课精心细致,才能有课堂气氛的愉悦,有学生思维的活跃。
什么是教师的工匠精神?秦海地认为,教师要把培养每一位学生看作塑造一件艺术品。一件艺术品的产生要有时间的积累,也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他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塑造艺术品的教育更需要耐心和等待。老师们把对孩子无私的爱转化为对学生的全程陪伴。”这种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这当然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种精神的生长也需要相应的文化土壤。最为重要的是校长的表率作用,以及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这是一种人格的魅力。秦海地说“每天早上5点多,孩子们还没起床,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就已经出现在操场上等待孩子起床,陪孩子们上早操;晚上等确认每一位同学都上床休息之后,他们才匆匆赶回家里。有的老师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家人照看,有的老师顾不上年迈的父母,只为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花精彩绽放。”工匠精神在衡水二中蔚然成风,秦海地说:“老教师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无私奉献,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老师们……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成为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特质。”灿烂的精神之花,结出丰硕的教育成果。2016 年高考,衡水二中一本上线 3663人,600 分以上1768人,35人进入河北省文理前100名。一个个原本并不出众的孩子,在学校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成为习惯好、 品质优、素质高的优秀学生。
在诱惑无处不在的今天,坚守工匠精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衡水二中的老师们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凉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凭借“工匠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衡水二中奇迹的创造并没有什么秘诀,他们所凭借的就是这么一种精神,秦海地认为主要在做人的境界。他说:“我们要设身处地想想,家长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孩子们的未来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的这一教导是他们坚定不移的指导方针,也是他们不竭的精神动力。
(作者:江苏省教育协会副会长 叶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