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说一些有关自律的事儿,可话到嘴边,又觉得有些欠缺;直到昨天读了李老师的“后高考时代的放松和放纵”,似乎让我对自控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孩子如果在高考前和高考中能够‘紧张’起来,那么,他在高考后就一定能做到‘放松’下去;同样,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在‘前高考时代’做到‘自我节制’,那么他只能在‘后高考时代’放纵自己’”。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门诊上很多控制不住玩手机的孩子,仅仅是意志力差吗?一到学校就肚子疼的孩子,也仅仅是自控能力差吗?与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的“自我控制能力”,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成人世界里的自我控制能力(通常理解为意志力)具体又是什么?
关于“自律”,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自律,指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其中MBA智库.百科中,自律是指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是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作为基础,这样关于自律的定义和内涵描述,其义自见。
专业上称之为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对一个人一生至关重要。
每当读到此,很多人都会满满的充满正能量,各种各样关于这样的文章也很鼓舞人心。既然这么重要的问题,人人皆知的道理,为什么需要时刻提醒呢?哦!需要提醒的原因是意识到它会常常被人忘记,但又很重要,所以需要时时提醒!毕竟 能做到教科书版的人是及少数的伟人,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会知道道理很多但真正做到的好少哦,这样合理化一下,倒给自己找了一个满意的借口。
比如昨天晚上回家后,按照原定的计划需要把视频听完,作业交上,可一打开手机刷起抖音便到了晚上的10点半左右,洗洗睡觉,剩下的事情交给明天吧......而其实类似的事情,会很多很多。
之前也听过某位大咖讲过的课:说交感神经兴奋到极点最多维持20多分钟,接下来才会进入放松的状态。李老师也一次一次敲打我们:只有紧张才有放松,只有拿得起才能放得下;像我们这种普通的人,根本没有说放下是资格,因为就从来没有起来过..........哈哈,别瞎想啦!咱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份,连说放下的资格都还没有呢。
在19世纪,大多数性格培养理论都着眼于“意志力”的培养,那时候道德学家认为:内心的冲突就像狂野的洪流,而作风正派的人们总是用自己坚定的意志力去抵御她、压抑它、控制它;到了20世纪,大多数性格培养理论着眼于用理性权衡利益,此时的道德学家们多强调利用各种技巧提高觉悟,提醒人们不良行为所导致的长期风险,他们的想法是,当你指出人们愚蠢行为后,人们就会有足够的动力停止这样的行为。(《社会动物》戴维.布鲁克斯著;佘引译;P120)。
理性的判断力和意志力在决策和自我控制方面的确非常重要,这对于心理健康的人来说自律和理性判断力对其决策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对于心理不健康甚至不正常的人来说,发挥的作用就不可观啦。
绝大部分人都知道酒精对身体的危害性,就连我们的酒精依赖患者也知道过度饮酒对自己身体、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导致的不良结果,但是这些意识层面上的理性和自控力发挥的力量不够强大,不足以抑制潜意识层面的冲动。他们常常会这样描述“刚开始的时候压力较大,喝点酒缓解缓解压抑,结果喝着喝着就控制不住了.......”本来是作为放松的酒精使用竟成了没有节制的放纵行为。
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因为人类的决策过程分为3个步骤:第一是感知到某种情况;然后是理性判断这种或那种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再次,用我们的意志力来执行我们的决定。今天的心理科学已经证明:第一步即我们的感知是决策过程中重要的步骤,感知并不仅仅是“客观”感受某种情况的简单过程,而是一种思维和技巧的过程。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单靠自己培养自控的能力是非常困难的,生活的环境也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你身处一个全是胖子的环境中,那么你很难保持苗条)。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会走的更远,每日结伴,每月一次的分享,团队的约束和每日细小的打卡行为,一件事情能坚持下来靠的是相信,能坚持下去靠的是什么呢?
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拥有你主观上向往的生活,完全取决于与这种向往相反的念头能够获得多少注意力......因此,对注意力的控制是意志力的基本体现”。那些拥有掌控注意力的习惯和策略的人,可以掌控他们自己的生活。
做到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这个度的掌握,哈哈,您明白了吗?这不仅仅靠的是一个人的智力,更重要的是“慧”,即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能力哦!
提升心理健康,请关注我们哦!
作者:秦进芳,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EAP(员工心理援助)高级执行师。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衡水市精神心理研究所所长,衡水市第七届政协委员。
河北省老年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精神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儿童发育行为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衡水市预防医学会心理健康与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精神/心理专业工作20余年,擅长于儿童、青少年常见情绪障碍、学习困难、亲子关系、人际交往等的心理问题的诊断及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及企事业单位与心理相关的职场减压、阳光心态培养、积极思维、社会心理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