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似江风去若云”记广西第一代彩调体歌舞剧《刘三姐》扮演者

2023-01-15 22:53:30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2023年1月12日一代艺术大师马若云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1月14上午十时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回民公墓,汇聚了来自艺术界、新闻媒体等不同行业代表数十人为马若云老师举办了简短而隆重的告别仪式,悲痛之余,不禁回想起与马若云老师结识的点点滴滴。

  “来似江风去若云,歌仙踪迹了无痕。菩提树下高声唱,又在红棉花下闻”初识马若云老师就是从叶帅的这首诗开始的。1958年马若云老师参加了广西南宁市群众艺术文艺辅导队,从此踏上了艺术人生的道路,1959年广西会演《刘三姐》,被选为南宁市师公戏“刘三姐”一角,不久南宁地市行政区域合并,地市剧团合演歌舞剧《刘三姐》,又被选为三姐主演参加全区会演。1960年全区各类艺术《刘三姐》会演,会演后该剧经专家综合修改为彩调体歌舞剧《刘三姐》上京为国庆献礼汇报,马若云老师从一百个“刘三姐”扮演者中脱颖而出担任三姐A角主演。

  《刘三姐》在北京演出为时三个多月,好评如潮,轰动京华,就连当时中国文化部部长田汉先生都是在《刘三姐》剧演出了36场后才拿到了一张票!10月底,应全国各地群众的要求,《刘三姐》在全国24个省市进行巡回演出,历时2年,在此期间,《刘三姐》不仅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进行了表演,更是深入到广大的基层连续演出500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红遍神州大地!自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演出共计800余场,其中马若云老师担纲主演占演出场次的65%以上,创造了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演出达到400多场的歌舞剧历史记录。

  马若云老师成功地扮演了《刘三姐》角色之后,还陆续在彩调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阮八姐》、《二女争夫》、《五子图》、《神秘的女人》、《竹花》、《卖牛》、《龙江颂》等戏中三十多个角色,并在壮剧《瓦氏夫人》、歌剧《江姐》以及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年轻一代》、《春风杨柳万千条》等剧中担纲主演。在马若云老师50岁的时候,她离开了她所热爱的舞台表演工作,转向了舞台剧编剧和导演,有人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不演了?”她微笑着说“应该多给年轻人机会,而且我希望在我的观众心目中只留下我最美好的舞台形象”这也许就是她对舞台的另一种热爱吧!

  就这样,马若云老师在年过半百的时候重新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新的角色——舞台编剧与导演。可以想象,一个从小做演员、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年女性要改行做编剧、导演,真是谈何容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需要付出多少心血!但她一如既往地的用“刘三姐”的勇敢精神去学习、去奋斗、去下乡体验生活……她将近40年的舞台表演体验与舞台剧本创作充分地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舞台作品。20世纪80年代,在她创作及参与导演的作品大型彩调歌舞剧《花山情祭》面向社会进行公演时,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桂林为外宾演出中达到了一夜演出两场,连续上演20场的好成绩!该剧本已经编入《广西近代剧作家选集》;除此之外,她所改编的桂剧《哑背风》在全国第二届剧展演出中获得了优秀奖。随之,《达妮》、《洞天朵奴》大型彩调歌舞剧;《邕州情韵》舞台歌舞剧等优秀剧本陆续涌现而出。

纵观马若云老师无论在其扮演的角色或是创作的剧本中,有几个印象特别深刻。 她的作品贯彻了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和对人性真善美的讴歌。 她的作品扎根于八桂大地,传承取材于古骆越文化。 她的作品将民族特色与时代潮流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她的作品主要面向基层民众,朴实无华,老少皆宜。

  从1953年到2023年,马若云老师历经了整整70年的艺术生涯,先后从事过舞台演员、编剧、导演等工作,时光如水,她的心却从未离开过那片舞台。令人遗憾的是,2023年1月12日国家一级演员、广西文联名誉委员马若云老师却因病突然离开了我们,甚至未能向她挚爱了一生的舞台再凝望一眼。回顾马若云老师的一生,不恰如叶老帅在诗中所言“来似江风去若云”,耳畔仿佛又回响起马若云老师七十古稀之年笑语:“七十不算老,只是中年而已,惟愿能为我的观众能留下更多的作品,留下更美好的印象,则我心足矣”!

[责任编辑:吕兴龙]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