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21年前的《衡水日报》让老同事阔别59载再聚首

2023-05-31 14:11:58    来源:中国视窗    作者:

  5月30日了解到,5月19日,河北衡水87岁的方哲民和沈阳86岁的杨桂花,两位曾在60多年前参与过中国核试验工作,在青海省第二机械工业部221厂并肩奋斗过的老同事,通过一张21年前的《衡水日报》,跨越59年后再聚首。

  方哲民(右)和杨桂花(左)

  两位老同事的再次相见,要从一张2002年的《衡水日报》说起。

  “那天在整理资料时,我看到了这张报纸上的照片,一眼就认出我的两位同事张仲修、杨桂花,是这张党报帮我找到了他们,真是太感谢《衡水日报》了!”5月27日,方哲民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

  2002年的那张老报纸

  方哲民是衡水市冀州区人,目前生活在衡水市区。方哲民回忆,今年1月,在收拾老报纸时,他偶然间看到了一张2002年7月27日的《衡水日报》,上面有一篇以《好邻居亲如一家人》为题的报道和一张图片。“快看,这不是我在青海工作时的两位同事嘛,我找他们很多年了,可这是20多年前的老报纸了,现在咱还能找到他们吗?”方哲民拿着报纸对儿子方建华说。方建华拿起报纸,认真读了起来,这篇文章当时报道了无儿无女的张仲修、杨桂花老两口在与王立志、刘秀云夫妇做邻居的8年时间里结下了深厚情谊,老两口在王立志、刘秀云的精心照料下安享着晚年的事迹。

  人老了总是愈发怀念以前,对于87岁的方哲民来说,寻找失去联系的老同事,成了他最大的心愿。方哲民说:“以前联系不方便,没有手机、电话,与大家失去了联系。仲修大哥夫妇人特别好,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要是还有机会,我想再见见他们,当面谢谢他们。”

  “父亲告诉我,仲修大伯和桂花阿姨特别照顾我们家。当时我和哥哥都是从青海出生的,父母工作忙,那时桂花阿姨经常看护我们,还给我们做好吃的。”方建华说,虽已过去60多年,但父亲一直记着他们的好,还时常跟他们提起二老。

  为了满足父亲见老同事的这桩心愿,方建华辗转联系上这篇报道的主人公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衡水分社社长王立志,想了解张仲修、杨桂花两位老人的情况。王立志获知方哲民的愿望后非常感动并告知,张仲修在几年前因病去世了,杨桂花已回沈阳老家养老。随后,王立志第一时间联系到远在沈阳的杨桂花,为他们“牵线搭桥”。在王立志的帮助下,两位老人取得了联系,这也圆了方哲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梦”。

  “仲修大哥是深州市王家井镇人,桂花嫂子是沈阳人,他们结婚后,便去了青海。1958年起,我们仨人都在青海221厂工作,那时条件非常艰苦,不仅环境恶劣,物资也很匮乏。我们并肩奋斗,互相帮助,情谊很深。”方哲民告诉记者,虽然有很多都是零碎的记忆,但那些对他来说,都是美好的回忆。自1964年,他调离青海后,他们就失去了联系。

  5月19日,杨桂花回衡水探亲,在家人的陪伴下,专程来到衡水市老年养护中心看望方哲民。这场相隔59年的相见非常难得。虽已近60年未见,但两位老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看到老同事精神焕发,方哲民非常激动,他还没来得及问候,杨桂花抢先询问起他的近况:“你这些年怎么样?身体还好吗?”“我身体不错,快60年没见了,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谢谢你们当时对我家的帮助……。”两位老人叙旧畅谈,把家里家外的事儿挨个说了个遍。

  两位老人和家人在一起

  时光飞逝,方哲民和杨桂花这对当年的老同事已从青葱年华步入耄耋之年,他们从未忘记一起奋斗过的日子,永远铭记那段艰苦的峥嵘岁月。“现在咱们联系上了,以后,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回来看你,像亲戚一样走动。要是我走不动了,咱们就通过电话联系……”离别前,杨桂花说。方哲民也笑着表示,有时间一定要让孩子带着去沈阳走走,看望老同事……(图片由方哲民提供)

  来源:衡水日报

[责任编辑:张东振]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 友情链接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北京特派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4061886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54号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1917256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