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月12日(正月十九)晚上八点半左右,电话响了,屏幕显示“2181171”,第一反应是医务处,“英主任,医院要成立隔离病房,院党委会决定从你们科抽一名医生,今天晚上,就得报上人员名字和联系电话,明天早上进行集训!”。听对方谈话的语气,十分紧急。我迟疑了大约5秒钟,十分肯定的回答:“没问题,坚决服从领导安排,稍后我给您发过去!”。
放下电话,傻了!今天晚上就报,报谁呢?这又不是日常工作安排,是带有极大风险的事,不能硬派啊!
这回才真正体会到,坐立不安是什么感觉,从客厅走到卧室,又走到厨房,喝了口水,回到客厅,大概转了3圈吧!没办法的办法,还是把医务处的电话通知发到科室医师微信群吧!
坐下了,两眼一直盯着手机,听到了平时从不在意的、客厅钟表秒针的滴答声。“等待,感觉时间慢”,不记得这是哪位大咖说的了,自觉脑子有些乱了,没人回复,咋办?
感觉过了很长时间,实际才3分钟,手机上突然蹦出一条信息,点开是“微信运动”,唉!随后又一个,是胡晓英,“主任,我去吧,家里的事情安排好了!”就是这几个字,让我悬着的心落下了。在大约十几天前,胡晓英大夫拿着报名表出现在我门口,她说:“我虽然不是党员,但始终听党的话,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请求去支援发热门诊”,她当时的样子认真而坚定。平静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电话打过去,她说,疫情发生开始时,就跟爱人说好了,随时可能去一线……
胡大夫的爱人是某设计公司的经理,我们十分熟悉,很开朗,在大是大非面前从不含糊,而且乐于助人。在我们科无陪护病房建设中,帮我们设计“科标”、“文化与健康大讲堂”,文化走廊以及科室多种宣传品。从不收取设计费,应该是科室改革转型中最得力的“外人”。
之后,微信相继出现了娄满副主任医师:“主任,我做好准备了,听从主任的安排!”
在《23楼的“刘姐”》文中主动请缨的共产党员张梦云主治医师,更想不到的是在海军总医院进修,因疫情不能返京的马树灿主治医师“主任,我能报名吗?北京进修医院让我等通知,我去吧!虽然不是党员,但是要积极主动的向党组织靠拢”
……
看着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再一次感动,这就是23楼的年轻人,这就是老年病一科团队,在危难时刻敢于冲上前。
在紧急情况下,最终确定报胡晓英大夫去发热隔离病房。
大事落定,长出一口气。脑子里浮现出胡晓英平时工作的场景。
她是2013年入科的,这么多年,看上去好像每天没有一点儿发愁的事,总是面带微笑,不论是跟同事说话,还是跟患者家属交待病情都是这样,说起话来柔声细语、不急不躁,但是涉及是非问题从来不多言语。
她的工作都是保质保量的圆满完成,时常是早晨上班后一直到下午下班,从不计较是不是休班。她主管的病人经常是最多,因为只要是她管过的病人及家属很快成了她的挚友,再住院总是找她,很难想象她的沟通能力。与科里的医生、护士关系相当融洽,经常从家里给值班的同事带早餐,甚至午餐一起。与科里的医生、护士关系相当融洽,经常从家里给值班的同事带早餐,甚至午餐一起。有时在电梯碰上,总是大包小兜的拎着,好像从超市购物回来一样。
通过胡大夫,又经撰稿,给我一种感受。温柔与勇敢绝非对立,温柔而不失勇敢,这是一种大我精神,是一种高尚品德,更是一种优良品质。
由于隔离病房为分区隔离,再加上隔离衣等物资短缺,我们仅能拍到她在清洁区、医办室工作的照片。
文章和照片由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老年病一科 英俊岐提供。